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4版:专刊

童话云和:如梦如幻 心向往之

  当你把步子慢下来,看向这里——

  隐隐可见的小亭和湖面一字排开的帆船,在滩下村,帆影渔歌小镇童话般的意境顿时跃然眼前;如果走进青山绿水间的长汀村,一边是古朴静谧的农房,白墙黛瓦,一边是时尚休闲的沙滩,竟能满足在山里看“海”的愿望;亦可慢慢走往深深扎根于海拔千米之上的坑根石寨,看遍千年历史兴衰,或在古居之间穿梭,享受今日恬淡的田园时光……

  地处浙西南山区的丽水市云和县,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的重要嘱托,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引领下,全力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着力打造“点上出彩、线上美丽、面上洁净”的美丽乡村建设新格局,逐步实现点线处处美、全域一片美。

  多年耕耘,结出累累硕果。云和先后获得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浙江省“千万工程整治”先进县、浙江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等荣誉。

  以山水为底色,以童话为蓝本,云和悉心描摹着一幅产业发展、群众致富的美丽画卷。

  今美于昨,明日复胜于今。

绿色崛起

筑就一条生态富民路

  中国山区地多面广,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近70%,近三分之一的县是山区县。如何让美丽的山水变成富裕的源泉,一直都是山区人民的向往。

  云和亦深知,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近年来,云和创新体制机制,坚定不移谋发展,全力以赴为民生,真正把云和乡村的好生态、好环境转化为生态富民优势,加快实现绿色崛起,成为“绿富美”。

  赤石乡赤石村是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森林乡村,以“浪漫赤石,玫瑰花乡”为定位,随着新时代美丽乡村的建设,小山村迎来了华丽“蜕变”,在村内打造了多个婚纱摄影小品点位,开展了玫瑰音乐节、汀州文化节、网红打卡节等特色民俗节庆活动,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一跃成为知名旅游小镇。

  目前,赤石村内有农家乐民宿11家,布局在村内沿线道路旁。其中“云栖民宿”是2015年由赤石乡14个行政村联建规划建设的集体经济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致力打造华东地区“最美木屋+玫瑰园”主题民宿酒店,建有绿色小院、休闲茶吧、游客接待中心、云栖酒店等完善的基础设施。自“云栖民宿”营业来,已累计给14个行政村分红120余万元。

  在云和,像赤石村一样抱团发展在绿水青山间创业致富的村还有很多。

  云和有中国醉美梯田、浙江第二大人工湖泊,有闻名世界的木制玩具,森林覆盖率达81.5%,生态环境状况级别连续十五年为优……绿水青山是云和最大的优势,蓝天、白云、好空气也是云和的致富招牌。

  “我们率先出台了《云和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产业兴旺政策26条》等富民政策,深入推进‘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八个万元’等富民增收行动,培育构建‘一果两茶一菌一蜂一鱼’富民主导产业,聚力打造云和师傅、六头民宿、云味十二道等产业品牌,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将电子商务、来料加工、农家乐(民宿)等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三宝’与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等农村增收致富的‘老三宝’相融合,不断拓宽增收途径,助力农民增收。”云和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当前,云和电子商务专业村4个,占所辖建制村总数的5.63%。2020年“六头民宿”“云味十二道”品牌商标成功注册,农家乐民宿接待游客178.3万人次,实现“丽水山耕”农产品销售额8.71亿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5.1%。

  “以前村里没有桥,出入靠渡船,全村80%的村民选择外出打工谋生。高速公路开通后,村里架起了大桥,长汀沙滩的游客量与日俱增,村民人均收入翻了几番。”一条路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难题,也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致富。如今,在长汀沙滩景点从事摆摊、保洁、安保等工作的村民达200余人,不少常年在外务工的村民也纷纷回乡创办民宿,村里的民宿从零发展至15家。

  要想富,先修路。云和近年来不断优化基础建设。探索创新农村公路“建、管、护、运”管理体制机制,积极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全方位打造“畅、安、舒、美、绿”的自然风景线、历史人文线、科创产业线和生态富民线四大公路线,2020年云和优良中等路率达93.4%,农村公路等级公路比例达100%,客运班车通村率达100%,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风至自灵动,策高当行远。

  踏上新征程,云和将以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为起点,用更宽的视野、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打造乡村振兴全国样板区,争当中国特色乡村振兴排头兵。

串珠成链 勾勒一条美丽风景线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要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

  重要嘱托,言犹在耳,掷地有声。

  在美丽乡村风景线上,新时代美丽乡村次第绽放。你可以在“多彩规溪”穿行油菜花海,在“烽火小顺”追忆抗战岁月,在“长汀沙滩”慢享休闲时光,在“船帮古镇”闲看帆影点点,在“金水小镇”体验欧陆风情,在“玫瑰小镇”许下山盟海誓,在“包山古村”沐浴梨花微雨,在“黄处畲寨”领略畲乡风情,在“九曲云环”静观日出云海,在“坑根石寨”细品梯田老茶,在“七星墩”坐等云起云落,在村民的庭院里摆弄山水盆景。

  近年来,云和聚焦农村环境污染“脏乱差”等突出问题,统筹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抓好“三清三整三提升”工作,全面提升村庄宜居环境。

  山水无言,数据会说话。

  截至目前,云和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100%;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达100%,分类处理率达100%;创评美丽庭院4983户;国家级生态乡镇比例达80%、省级生态乡镇比例达100%,连续两年获得全省治水最高荣誉“大禹鼎”,通过省“无违建县”验收,并在2021年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现场会中展现“云和样板”。

  此外,云和按照“一村一景、一线一主题”要求,分档分层、差异化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打造“点上出彩、线上美丽、面上洁净”的美丽乡村,先后创成石塘镇、紧水滩镇等6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长汀村、小顺村等15个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梅湾村、黄处村等7个AAA级景区村,实现人居环境改善、乡村产业发展、兴业强村富民。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点线处处美,更要全域一片美。

  为此,云和以线上美丽为目标,积极推进风景线建设,让美丽风景串点成线、串珠成链,目前已完成“十里云河”“浪漫婚纱”“最美梯田”“梨花微雨”“畲乡风情”“茶田古道”“甜蜜古村”等七条美丽乡村风景线创建。

  此外,云和积极围绕“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要求,聚焦“美丽庭院”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妇女群众在“美丽庭院”建设中的巾帼力量,扎实推进美丽庭院创建工作。

内外兼修 奏响一曲古韵焕新声

  古韵悠悠,转眼已是千年。

  在云和,有众多文化古村,它承载着太多的文化信息,寄托着老年人的回忆、激发着中年人的奋斗、怀揣着年轻人的梦想、伴随着孩童们的欢乐……代代相传,一直延绵不断。

  石头巷子黄土墙,泥木坡顶青瓦房……地处云和梯田核心区,坑根村坐拥梯田美景,更有“坑根石寨”的美称。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项目的建设,使坑根村美了“面子”、富了“里子”。通过完成古民居修缮、古道修复、古树保护、村庄污水等项目建设,不仅改善了村庄面貌,还有效提升乡村景致。随着村庄的颜值提升,叠加优越的古村生态资源和独特石寨景观,使得坑根村乡村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

  截至目前,坑根村已开办农家乐民宿11家,全村有100余人从事民宿行业。2020年,坑根村农家乐民宿营业收入达540余万元,并通过村里的生态直播间带动农户增收200余万元,越来越多的人回到村里发展,原本已经闲置的牛栏、猪圈等附属用房也成了“香饽饽”,通过“微改造”将其改造成咖啡屋、小酒吧、山野杂货铺、木玩工坊等新业态。深入挖掘银矿文化、老茶文化,定期举办芒种开犁节、谷雨茶事等农事节气活动,千年古村重新焕发生机。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深挖人文资源,激发古村文化新活力,坑根村不是一枝独秀。

  近年来,云和不断传承文脉,内外兼修,编制出台了《县域特色文化村保护与发展规划》,持续加大古村古宅、古道古树、文化古迹保护力度,聚力传承保护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介绍,2013年以来,云和共实施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项目9批次41个(重点村8个,一般村33个)。高标准落实全省历史文化村落“千村档案”建设工作,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以“一村一档”的形式,建设包含文字、图片、声像在内的档案数据库,做到图文并茂、数据详实、资料完备。

  此外,云和还对石浦村、桑岭村、黄家畲村等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进行深度挖掘,完成“千村故事”编撰工作,编撰出版《童话云和故事会》。2015年,浙江云和梯田农业系统获得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认定。


浙江日报 专刊 00024 童话云和:如梦如幻 心向往之 2021-11-15 浙江日报2021-11-1500011;浙江日报2021-11-1500013;浙江日报2021-11-1500014;浙江日报2021-11-1500017 2 2021年11月1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