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2版:专刊

定海锚定“净零碳”
走海岛乡村振兴新路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再深化、美丽乡村再出发,而贯穿其中的底色是——绿色。绿色发展,始终是新时代美丽乡村高质量发展不变的方向。

  为答好“城与乡”融合发展的时代命题、走出海岛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近年来,舟山市定海区持续深入推进“千万工程”,充分尊重“海岛+乡村”的底色价值,进一步保护好农渔村的形态和肌理,创新提出“净零碳”乡村建设,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时代内涵,浓墨勾画出新时代“重要窗口”美丽海岛风景线,努力为全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美丽乡村样板。

“从0到1再到N” “净零碳”乡村次第绽放

  “净零碳”,指的是通过节能减排、产业调整、植树造林等形式对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进行抵消,最终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乡村是最大的碳汇之一,结合乡村振兴的总体部署要求,促进乡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对国家实现碳中和目标来说至关重要。

  为此,定海积极推进全区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立足资源禀赋与基础优势,独辟蹊径,把净零碳理念贯穿在乡村振兴工作始终,积极探索净零碳乡村建设,引领乡村绿色内涵式发展。

  在坐落于干览镇的新建村,“净零碳”引发了南洞艺谷另一个维度的蝶变升级,这里不仅有山翠水绿、烟笼霞蔚、白墙黛瓦、虫鸣鸟语的美好田园风光,还“插缝”植入了节能空中电站、无动力娱乐设施、污水循环利用等,将“净零碳”理念巧妙融入乡村的每个角落……

  走到2号停车场,新建村党总支副书记芦海峰摇手一指,正上方的灰色光伏板就是特殊的“空中电站”,既能遮阳又环保生态。他介绍说,定海太阳能、风能丰富,结合山顶风电设备,在存量农房屋顶安装光伏设备,可以为村里景观设施、电动车等提供清洁能源。

  再往回走,漫步街巷,南洞大溪坑穿村而过、溪水潺潺。通过对河道底部作特殊处理,水沿着地形自上而下呈阶梯状流经生态泳池、池塘、溪坑、农户,最终经污水处理站净化,再用于灌溉,以达到减缓水流流速,增加水体含氧量、美化河道景观的目的。

  诸如此类“净零碳”的小场景,在新建村还有很多。据悉,立足群岛地区“海岛+乡村”的典型特征,定海以新建村入选联合国人居大会净零碳乡村典型案例为契机,在乡村振兴和“双碳”目标引领下,率先谋划净零碳乡村发展路径,借助专业力量对净零碳乡村的技术、产业、规范以及全域推动等进行深入研究,并根据联合国《净零碳乡村规划指南》,对各个乡村进行逐一对照,开展案例分析和落地转化,编制完成《定海区净零碳乡村建设导则》,确立“1个机制+9大路径”的净零碳乡村建设路线图,作为定海全域净零碳乡村建设的约束和规范,并有机融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于低碳乡村建设的各领域。

  “建设‘净零碳’乡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从顶层设计、科技创新、多元共治等层面科学部署、合理安排。”定海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触摸绿色脉动,焕新乡村风采。眼下,定海正系统谋划推进“净零碳”乡村五年行动。其中,今年的任务就是以新建村打造“净零碳”2.0版为龙头,全力推进马岙村、黄沙村等一批精品村的路径谋划和项目落地。

  在此基础上,定海还以产业为引领,以全区具有示范性的岑港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为核心点位,围绕循环利用、节能降耗等实践路径,加快推动海岛种养殖业低碳化,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

  以净零碳为引领的定海美丽乡村建设正在演绎新的可能,一系列因地制宜的乡村碳汇项目相继开发。为了进一步激发净零碳乡村建设的整体活力,定海区还加大绿色金融创新,依托定海海洋农商银行,对应九大路径推出净零碳“乡村贷”产品。目前,累计签约授信额度8000万元。

  如今,定海区已经将“净零碳”理念全面贯穿美丽乡镇、美丽风景带、美丽小岛、未来乡村建设等全过程,为乡村探寻出一条符合自身特征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

锻造“一村一品” 品牌活动让乡村可触可感

  乡村,让城市更向往的核心关键要素是什么?

  海韵与乡野、古朴与温情,这些都是烙印在定海海岛乡村骨髓的品质特色。随着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如何发掘独有的乡村价值,提升乡村的辨识度、吸引力,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

  按照“一条示范线就是一条旅游线”的建设思路,定海把美丽港湾、美丽田园、美丽村庄、美丽城镇串点成线,面上泼墨、线上细描、点上绣花,勾画出全域海岛大花园的壮丽图景。同时,更以美丽乡村品牌理念为牵引,每年定期举办“浙江定海美丽乡村周”活动,通过“主会场主题活动+各镇街分会场平行活动”,持续一周开展“乡约定海”晚风市集、东海音乐节、民俗体验等联动式、立体式的配套活动,充分释放美丽乡村周活动多元化效应,以此打造全区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大平台,形成以游客参与、互动、体验、感受的海岛乡村打开方式。据悉,2021年乡村周活动期间共吸引游客10余万人次,拉动旅游消费500余万元,有效拓展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度与广度,加快了美丽成果向美丽经济的有效转化。

  提炼美丽乡村独有的精气神儿,不仅是大处着笔,小处也要精细雕琢。定海区从顶层设计上着手,持续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常态机制和动力机制,激励各镇街比学赶超,不断探索符合各村实际的“一村一品”模式,高起点、高质量建设一批核心项目,培育一批精品路线,丰富一批旅游业态,每年着眼于1~2个核心项目集中力量进行深度打造,建成了人文之美——庙桥三毛文化村、富裕之美——新螺头新时代乡村社群、生态之美——欢喜烟墩研学基地等一批可看可学的标杆,让一个个美丽乡村呈现出独有的特色与魅力,以点面结合之势,由盆景变风景、聚风景为全景,推动“一处美”向“一片美”再到“整体美”的转变,厚续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底气与成色。

  一村一品,更是产村融合的源泉所在。定海主动利用马岙村美丽乡村创建成果,加快打造农旅融合示范点,加大项目招商、村庄推介力度,成功引入联众集团等企业,加快发展村回、秘境、大乐之野等一批精品民宿品牌。同时,不断拓展丰富业态,依托山、海、岛、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文创、康养休闲等产业,推动乡村从主要“卖产品”向更多“卖体验”转变。

联创共建齐发展

高质量集成创新迸发活力

  乡村振兴,要如何激活“人地钱”三要素活力?关键在于机制体制的创新。

  在集成改革方法论之下,定海充分发挥好集成改革试点的“试验田”作用, 打出一系列“组合拳”,以先行示范探路,在全面深化改革上以“小切口”谋划“大场景”,让创新因子在这片土壤上聚合激荡出澎湃动力。

  实施省级农村综合改革集成示范区建设。定海区以马岙街道为试点,深度探索经济、生态、教育、文明、治理五大领域机制创建和改革突破,大力推进“海上河姆渡农旅休闲综合体”建设,积极引入承载产业项目,探索实施农村新型利益联结机制改革,落实闲置农房三权分置改革政策,打造海岛田园精品民宿群。同时,充分发挥全市智慧村社试点单位的优势,积极探索数字乡村建设,建立了“四治合一”善治新机制,成功构建“智慧村社”平台,打造全省首家乡村善治学堂。

  实施省级乡村振兴产业深度融合集成创新示范建设项目。围绕远洋渔业全产业链发展和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相关工作,定海区在干览、小沙开展省级乡村振兴产业深度融合集成创新示范建设项目,积极探索一条“依托美丽资源,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共享美好生活”的乡村振兴产村融合集成创新新路子,努力打造国内知名的现代远洋渔业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示范样板和乡村振兴集成创新的海岛模式示范点。

  实施乡村人才振兴先行县项目。按照“引育一批高端人才、组建一批产业团队、建成一批创业基地、提升一批乡土人才、健全一个培育体系、建成一个服务平台”的“六个一”标准,积极实施乡村人才振兴先行县项目,不断提升人才质量,有效支撑乡村全面振兴。

  正如定海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所说,“海岛乡村大有可为!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培育出更多亮点纷呈的特色‘风景’,锻造改革新亮点,抓紧抓实抓好集成改革经验的总结和梳理,实现改革经验全面开花,让乡村迈上共同富裕的快车道。”

  (本版图片由舟山市定海区农业农村局提供)


浙江日报 专刊 00022 定海锚定“净零碳”
走海岛乡村振兴新路径
2021-11-15 浙江日报2021-11-1500010;浙江日报2021-11-1500013;浙江日报2021-11-1500016;浙江日报2021-11-1500014;浙江日报2021-11-1500021 2 2021年11月1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