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专版

成风化人 “甬库”情深

宁波 久久为功推动文化润疆

  甬江水,塔河情,最是文化润人心。

  今年7月召开的第八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推进新疆优秀地域文化和内地各民族优秀文化交流互鉴。

  浙江省宁波市与对口支援地新疆库车市,相距4900公里。近年来,两地间虽山海阻隔,各民族同胞却因为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宁波市援疆指挥部按照省委、市委部署,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通过援建文化礼堂、乡风礼仪文明馆等基层文化设施,积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加强联谊互动,推进各民族文化交流。

  库车则通过拍摄纪录片、录制广播剧、主办展览等形式,讲述大美新疆故事,让更多宁波人了解库车、了解新疆。

  而今,甬库两地群众的手越牵越紧,心越靠越近。“我们将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努力把援疆工作打造成为援心工程、民族团结工程。”宁波市援疆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

  同心聚力共建

  夯实文化之基

  打造好基层文化阵地,是推动文化润疆的基础。

  在新疆库车市齐满镇甬库团结村创业巴扎,占地100平方米的乡风文明礼仪馆,是村民常来坐坐看看的好地方。古典素雅的环境里,古礼墙、国礼墙、乡礼墙一面面铺呈开来。行走其间,浓郁的文化气息沁润人心。

  村民玛热古丽·热合曼说:“通过参观学习,我对新时代公民文明礼仪有了一个较清楚的认识,不仅自己要做到,还会鼓励亲人做到。”

  乡风文明礼仪馆是宁波援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示范项目之一。新时代文明礼仪,是具有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基因、革命文化红色基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时代特征、地方特色文化特点,符合新时代要求和本地乡村社区实际的文明礼仪。

  “礼仪规范讲起来,家风家训传起来……老百姓笑脸多了,精神面貌好了,人际交往顺了,社会关系处理更加和谐了,这对于基层治理、推动乡村振兴都有好处。”团结村党支部书记孙志宝说。

  据悉,除团结村外,宁波还在库车的比西巴格乡科克提坎村、白杨村等村,以“团结聚心、凝聚人心”为出发点,开展“中华文化进万家”“村规家训育人心”“通用语言人人讲”“曲艺弹唱说幸福”“传统节日大家过”“地名路名展村貌”等一系列活动。

  一个基层文化阵地,就是一个民族团结的平台。宁波坚持以党建引领,汇聚整合各行各业力量,持续扩大基层文化阵地数量,增强文化成风化人质量,齐心聚力做好文化润疆工作。

  宁波在库车部分村镇、社区、企业、学校、医院建设10余个基层文化阵地的党建示范点,实施“五心党建”工程,围绕“凝聚人心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广泛开展党建结对,实现“甬库党员心连心,民族团结一家亲”。

  在村庄、社区、学校,基层文化设施逐渐完善、文化活动日益丰富,文化之基越打越牢。

  联谊交流互动

  焕发文化之光

  从“走出去”到“引进来”,宁波、库车两地通过一系列的联谊交流互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光更加夺目。

  库车古称“龟兹”,是古代“丝绸之路”古龟兹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商贸中心。作为连接南北疆的关键节点,这里民族风情浓郁,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

  这两年,“龟兹文化”是库车在宁波旅游推介的重点。以克孜尔尕哈烽燧、苏巴什佛寺遗址、库木吐拉石窟、克孜尔千佛洞为主线的“龟兹文化”和世界文化遗产旅游线,让游人感受到丝路文明的独特魅力;以天山神秘大峡谷、红山石林等为主的自然风光旅游线,则让游人得以饱览天山南麓壮美瑰丽的景象;以库车王府、老城文化街区、古民居等为主的民俗风情旅游线,以林基路烈士纪念馆、阿格乡栏杆村等为主的红色旅游线,更让库车这座昔日安静的边陲小城日益受到宁波及浙江游客的青睐。

  端午节前夕,宁波、库车两地小朋友云上相聚,一同上端午课、包团结粽、做香囊,共度佳节。以文化润疆为主题,两地间系列文化体育活动不断开展,体育联赛、诗歌朗诵、中华传统文化才艺秀、双语小品等,吸引了众多群众参与。

  讲好身边人身边事,始终是宁波做好文化润疆,促进民族团结的载体。以宁波已故援疆教师姚仁汉为原型的大型原创援疆题材话剧《天山的灯》搬上舞台,以姚老师为代表的一代代援疆人的真实故事,深切地打动了各族人民的心。

  寓教于乐,以更加轻松的方式,让文化沁入心田。近年来,当地群众越来越渴望学习好普通话。除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外,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宁波市援疆指挥部凝聚援疆干部人才集体智慧,及时研发适合当地百姓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牌”,并申请了国家专利。

  会同当地教育、组织等部门,宁波市援疆指挥部还培训、聘请了“国家通用语言牌”推广大使200余人,推广小天使700余人,坚持寓学于趣、以赛促学,在全市中小学、社区、农村进行深入推广,开展近百场次“国家通用语言牌”比赛,为推进民族地区学习国家通用语言贡献了积极力量。

  此外,宁波还积极开展“结对认亲”活动。送图书、看戏剧、走景点……“结亲”的过程,也是各民族间文化交流、融合的过程。

  目前,两地群众“结对认亲”153对,援疆干部人才与各族群众“结对认亲”41对。

  宁波市援疆指挥部还组织开展了“百例白内障光明行”“千例孕妇唐氏筛查关爱行”“相约星期五送医下乡”等活动,有力推进了民族团结。特别是“甬库万里抢光明”行动,以点带面种下了民族团结种子,有民族群众自发编歌在民间传唱。

  通过文化润疆,一个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正在库车构建。宁波市援疆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文化润疆,要懂当地居民的心,更要尊重和汲取当地优秀文化,每当‘走亲’时,大家还会和当地村民跳舞、拉家常,一起在葡萄架下交流感情。”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共铸文化之魂

  今年开学季,库车市阳明小学的学生身着中华民族传统服装,举行“开笔礼”“入泮礼”等中华传统文化仪式。近年来,宁波市援疆指挥部多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主题活动,让各族孩子在文化熏陶下健康成长。

  宁波则迎来了41名库车学生,开展文化研学活动。每到重大节日期间,两地学生都会开展书信传情、同心杯现场作文竞赛等活动,促进了两地青少年交流交往交融。

  库车市也会定期举办“龟兹文化艺术书画展”等活动,为库车各族群众带来新疆“龟兹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些活动以文化交流为主题,在交流交融中,实现民心互通,丰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援疆,一直是宁波援疆工作的一大品牌。发挥教育援疆的特色优势,推动其与文化润疆有机结合,也是宁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扎实举措。

  去年以来,宁波市援疆指挥部在“组团式”教育援疆的基础上,高标准打造基础教育阶段的“全链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飞地项目,在建好老百姓“家门口”优质示范校的同时,推进文化润疆在校园生根发芽。

  宁波在库车高标准援建了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高职多个阶段的示范学校。并按照教育教学的进度,文化熏陶不间断,让各族学子能充分享受到中华文化的滋养。

  目前,宁波已在当地援建成了应麟幼儿园、阳明小学、库车二中(镇海中学分校)等学校,在建的有慈孝书院、库车技工学校等。每个学校在保留当地特色文化的同时还突出主题文化。

  好学校,离不开好老师、好校长。宁波特别选派优秀校长赴应麟、阳明、慈孝3家示范校交流先进教育管理经验,派出各学科优秀教师组团支教。

  书藏古今、港通天下,是宁波的城市名片。在库车,很多中小学生渴望阅读到更多高质量图书。宁波市援疆指挥部积极整合宁波市委宣传部、团市委、新华书店以及各界爱心人士的资源,筹集了15万册各类图书,在库车各学校建立了24个天一图书馆分馆,让书香文化在这里扎根落地。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9 宁波 久久为功推动文化润疆 2021-11-12 浙江日报2021-11-1200010;浙江日报2021-11-1200012 2 2021年11月1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