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三为”专题实践活动
温岭:点亮群众“心灯” 提升“幸福指数”
赵 静
置身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在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使命催征下,温岭如何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如何有的放矢破解发展难题,更好地保障民生需求?如何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温岭通过创新开展“三为”专题实践活动,切实解决群众、企业、基层的“急难愁盼”问题,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截至目前,温岭累计为群众办实事9.5万余件,为企业解难题1.2万余件,为基层减负担1200多件,解决市级重点问题245个。
主动靠前
为企业解难题
9月7日,“温西工具”集体商标以30亿元的评估值质押给温岭农商银行,温岭市工量刃具行业协会200余家会员企业获得授信10亿元。目前,工量刃具行业协会会员单位通过集体商标质押已获得贷款3.8亿元。
温岭是“中国工具名城”,全市从事工量刃具生产的企业有2000余家,总产量占全国的30%以上。浙江工量刃具交易中心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工量刃具四星级专业交易市场,2020年交易额达60亿元。温岭市工量刃具行业协会会长邵建地介绍,工量刃具是资金密集型行业,企业往往在研发投入、先进设备投入等方面面临资金压力。
今年,温岭市市场监管局加强重点产业“集体商标”培育,发展潜力巨大的工量刃具行业被率先纳为培育对象。为了促成此次融资,该局牵头积极与银行和产业协会协调。温岭市市场监管局党委委员江卫表示,这次制造业“集体商标”质押,将发挥区域品牌价值,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科学撬动工量刃具产业转型升级,有力推动工量刃具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拓宽“知产”到“资产”的转化渠道。
往常企业在银行的融资途径比较单一,需要抵押物或者找人担保。如今,温岭农商银行为工量刃具行业办理了“温西工具”集体商标质押授信,量身定制了“工具速贷”贷款产品,企业无需担保,通过浙江农信“丰收管家”线上就能办理。
怀一颗初心,坚定为纳税人办实事的使命担当。近年来,温岭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服务理念,优化服务举措,提升服务质效,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加快“专精特新”梯度培育。温岭摸排68家企业建立全市“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全方位、全周期支持服务企业做大做强。多维培训累计受益企业管理人员及公司员工16000余人,基本实现工业企业全覆盖;通过扫码留痕、红黄绿码考核机制,推动部门与镇街帮助“专精特新”企业解决困难问题40余起。
数字化改革,提升变革能力。温岭编制《温岭市优化营商环境“10+N”便利化行动方案(2.0版)》,全面应用投资项目在线平台3.0,每个投资项目平均节省审批时间50天,提速率达60%;全面推进惠企政策落细落实,指导14家企业完成技术改造专项资金补助申报;温岭工商联积极打造“亲清直通车”应用场景,实现政企高效互动、真情服务企业,形成闭环管理。
温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不动产办理模式、申请方式、材料形式进行全方位数字化改革创新,实现不动产抵押登记“全流程无纸化”网上办理新模式,已累计颁发电子证书16万份、电子证明35万份;同时开通抵押登记自动审核功能,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快捷服务,现已即时办结登记事项791件,其中,企业登记办结498件,平均办理时间较原先缩短了52.8%。
有的放矢 为群众办实事
党史学习教育抓得好不好,关键看有没有提高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谋福祉的本领。
沿着温岭川安路走来,崭新的28幢安置住宅映入眼帘,即将搬入新居的横峰街道马鞍桥村村民王伟喜滋滋地晃了晃手中的钥匙。针对全域改造区块,温岭创新推出居产联合、产城融合的拆迁补偿政策,提供货币安置、套房安置和厂房安置单一或多项结合的安置方式。
温岭市人多地少的矛盾由来已久,农民建房问题就是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今年,温岭市将破解农民建房难题列为党史学习教育“三为”专题实践活动市领导领办项目及“破五难”攻坚项目,启动新一轮农民建房三年行动,成立工作专班,打通部门之间的业务对接渠道,做到全市“一盘棋”,着力解决农民建房难问题。
“在全市16个镇(街道)中,我们首先选择了42个镇(街道)级农民建房示范村,然后从中挑选5个试点单位,分类型打造样板村,探索多元安置方式。”温岭市农业农村和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确保破解农民建房难题,温岭已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政策文件。
为盘活存量,腾出建房用地,温岭有效落实宅基地换宅基地、地(房)票制、直接货币兑换等“多元安置”措施,累计盘活建设用地200余亩。为确保农民建房审批提速,温岭在省农房审批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农房建房档案管理查询系统的二次开发,实现农民建房审批“一件事”办理。截至10月18日,全市已累计审批农房3585户4330间(套),其中无房户334户、缺房户2301户,拆除(封堵)应拆未拆房屋5155间。
今年初以来,温岭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下沉基层、深入一线,摸清实情,真抓实干。石塘镇隔海村曾是温岭最后一个未通管网水的海岛村,全村500余户村民吃水只能靠岛上仅有的5口水井。今年6月,隔海岛跨海通水工程通过初步竣工验收,岛上村民结束了几百年来用井水的历史。
乡村振兴,产业是支撑。温岭立足资源禀赋,“一镇一品”,因地制宜做强特色产业。
滨海镇葡萄种植面积达2.5万余亩,单是巨峰葡萄,年产值就超过4.5亿元,整个葡萄种植业带动农户年均增收3500元。近年来,滨海镇通过规划引领、政策支持、党员下沉,着力推动滨海葡萄向好向快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目前已建成集“葡萄采摘、亲子户外、农业休闲、知识科普”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休闲小镇,与浙江大学、省农科院及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建立合作联盟,通过同古茗等优质企业的合作,预计增加农户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
针对电商发展迅猛的城北街道,温岭则先后推出“数字经济发展‘扶九条’”等政策,重点推动抖音、拼多多、快手、B站、小红书等短视频电商渠道发展壮大,争创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市)。
标本兼治 为基层减负担
为基层减负不是减担当,而是要为担当者担当。今年以来,温岭市委办、市府办切实履行责任,实行考核“一个口子进出”,破解文山会海,打造“15分钟办事圈”,着力破解基层减负落实难的问题。目前,14个政务应用上架“浙政钉”,11个应用上架“浙里办”。
“兴和雅苑小区某出租房有电瓶车违停情况。”日前,新河镇智慧治理集成中心的人工智能摄像头发现异常,系统自动发出预警。指挥中心第一时间根据预警信息通过浙政钉“智芯e平台”形成动态事件,并根据执法车辆的GPS定位,派遣就近的执法队员前往现场。
为扎实推进“县乡一体、条抓块统”省级试点,温岭以省级中心镇新河镇为试点,将大救助信息系统、养老服务综合监管等应用场景列入省级数字化改革项目试点,打造了全省首个“消防审验一体化”平台。据悉,新河镇智慧治理集成中心下辖综合行政执法队、指挥中心和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以“4+1+N”即基层治理“四个平台”、新河“e智芯”一套系统、N个应用场景为载体,梳理应急指挥、执法协同、“一件事”集成联办、党建引领网格治理、派驻干部管理五大核心业务,实施“五跨智治”,纵深推进“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在乡镇的迭代升级。
为破解基层治理工作中部门管理边界不明晰、融合度不高等问题,温岭还开展联勤警务模式,整合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资源力量,变“各自为战”为“齐抓共管”,新河镇也正是试点之一。运行以来,该联勤警务站已分流34%以上非警务类报警。
另外,围绕“一张清单明权责”,温岭创新构建多跨协同场景,完善数字化治理机制,目前已梳理欠薪处置、建筑垃圾处置、校外培训机构监管、犬类管理、建筑工地扬尘处置、工业废弃物乱倾倒等问题。例如,原本欠薪处置事项涉及13个部门职责交叉,协商解决费时费力,现在形成市镇一体化联动处置机制,基本实现“一键响应”。又如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执法,原本涉及12个部门,执法效率不高。如今根据经营范围不同,将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执法分体育艺术类、教育咨询类等3种处置场景,分别建立职能部门间协同机制,执法效率显著提高。
革命精神如火炬,又如明灯,始终照亮前行的道路。“我们要从党的百年非凡历程中汲取坚守初心使命的营养剂和动力源,时时叩问初心、处处践行使命,立足现有成绩,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温岭市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