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考古与中华文明”发布会举行,浙江考古人——
用80多年还原中国百万年人类史
记者 郑梦莹
本报杭州11月9日讯 (记者 郑梦莹) “浙江考古与中华文明”新闻发布会9日在杭州举行。记者获悉,80多年来,几代浙江考古人立足中国传统和浙江现实,扎根田野、接续奋斗,取得重要成果;下一步,浙江考古将实施“启明星”计划,打造具有辨识度的浙江文化标识体系,建设世界一流考古机构和科研团队,进一步展示中华文明灿烂成就、梳理浙江历史发展脉络,展现浙江考古的世界贡献。
“通过考古,我们实证了浙江是世界万年稻作农业之源、中华文明之源、中国青瓷之源,实证了浙江极江南文化之盛、领海洋开发之先。”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杨建武在发布会上说,浙江考古对构建浙江大历史、延伸历史轴线、增强历史信度、揭示中华文明起源,展现浙江人对我国、对世界乃至全人类的贡献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936年,施昕更发现良渚遗址,拉开了浙江现代考古的帷幕。此后,浙江考古重要新发现层出不穷:填补了浙江旧石器考古的空白,使浙江人类史上溯至100万年前;建立起自万年上山文化至青铜时代的考古学文化谱系,上山、跨湖桥、河姆渡、马家浜、良渚、好川、钱山漾、肩头弄等一批考古学文化都以浙江地点命名;浙江成为世界稻作、蚕丝、茶叶、漆作、瓷器、酿酒的主要起源地,成为全球最早或者最早者之一的独木舟、彩陶和水利系统的发现地,成为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的实证地。
自1990年开展“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以来,浙江共有19个项目获此殊荣;良渚古城考古新发现获首届世界考古·上海论坛“世界重大田野考古发现”奖;最近发布的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评选中,浙江又有4个项目入选;实现了考古领域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现在全省拥有3处世界文化遗产和5处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项目。
“浙江考古用80余年时间还原了中国百万年的人类史,构建起浙江一万年的文化发展谱系和年代框架,为中国考古学的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以及世界考古学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这样评价。
站在中国考古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和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的新起点上,浙江考古发布了下一步发展规划:实施“启明星”计划,不断加强史前遗址的考古发掘和出土文物的研究、整理、阐释,探索未知、揭示本源,为构建浙江大历史、梳理中华文明脉络、更新世界历史认知提供更多的新材料、新突破,进一步凸显浙江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启明星”地位;从浙江史前文明、世界文化遗产和丝瓷茶文化、宋韵文化、江南文化等浙江特色文化入手,努力打造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鲜明辨识度的浙江文化标识,使之成为新时代文化高地中的高峰和“重要窗口”中的亮丽之窗;对标世界一流标准,强硬件、优软件,建设世界一流考古机构和科研团队,推动浙江考古收获更多世界一流学术成果。
针对各界十分关心的上山文化遗址群申遗工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方向明介绍,目前上山文化考古、保护、宣传和申遗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省文物局已协调上山文化遗址所在地政府达成联合申遗共识,明确了争取在“十四五”期间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目标,已初步遴选确定6处首批申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遗址点,迈出了上山文化遗址申遗的实质性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