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浙商不只是“买买买”
张萍
3年不长,变化不少。2018年至今,世界整体环境在变,国内外经济形势在变,进博会的规模、主题、丰富性在变,参会者状态也在变。从摸索到娴熟,从买多到买优,从一次合同到深度合作,折射出进博会在适配供需、促进中国“双循环”方面的重要作用,折射出我们的企业以会为媒、发展自身的能力在提升。
关注进博会新闻,不难捕捉到这些变化:国内的采购商特别是浙商越来越敢出手、善出手,采购在增量提质,同时,他们在进博会上思索也更深,启发也更多。转变的过程有迹可循——
最初是博览。2018年,一场开在“家门口”的国际进口博览会,万商云集,货通全球。很多国内采购商如同第一次进“大观园”。彼时的新闻报道中还随处可见,外国参展商直言成交量“比预想的多”,国外媒体发出从“中国制造卖全球”到“中国市场买全球”的赞叹,大家更多聚焦的是成交额、成交量。世界见识到了中国的巨大市场潜力,中国也为世界好货送到家门口所惊喜。
后来是博采。有了第一次,再赴会就不是简单买买买,有了更多的比货、找货、要货。为了充分挖掘进博会的客商资源,浙江交易团还开展一系列配套活动,对接会、专场会开起来了。为国内产业链“稳链造链”、引进紧缺的高端智能装备等报道更是屡见报端。博采众长,成为鲜明主题。
今天是搏击。到了第四届,大家都在成熟,也都在出招。有浙商开始从世界一流企业身上找差距,增强创新紧迫感。他们已经将进博会视作绝佳的“观察平台、学习平台、合作平台”,从买中学,以买促强。而国外参展商们对中国市场的喜好越来越驾轻就熟。他们拿出更多的“全球首发、亚洲首秀、中国首展”,为品牌背书的网红博主身影越来越常见。这些足见国外参展商对中国市场的功课没少做。
变化其实是成长,而成长带来了成果。三年来,虽然经历疫情的严峻考验,但前三届进博会的累计意向成交从578.3亿美元到711.3亿美元再到726.2亿美元,一直都在上涨,第四届总展览面积再度扩容。海外的优质商品和服务在与国内采购商的接触中经历不断筛选和调整,切实增强了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推动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迭代。对浙江企业来说,历经四届,让进博会服务于“我”,提高“买商”“会商”,在为省内消费者带来更高品质的商品同时,也让自己链接上优质资源、找到优质合作伙伴,进一步补链强链,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放大“进博效应”。
而中国市场的广阔可能性,中国经济这片“大海”的澎湃能量,“拉手”而不是“放手”的大国担当,都在买卖双方的成长中展露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