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大田街道:文化惠民擦亮精神富裕底色
金 晨 梁蕙薇
彰显人文之美,达到精神的普遍富裕,是共同富裕新征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临海市大田街道,“草根明星”登上乡村大舞台,唱响新时代文明;非遗文化进校园,以文化人推动“双减”走深走实。不难发现,文化已成为最富魅力、最吸引人、最具辨识度的标识。
这里,作为临海城市东扩的主战场,今年以来,大田街道立足新时代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紧紧围绕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着力打造思想理论高地、精神力量高地、文明和谐高地、文艺精品高地、文化创新高地,积极探索文化惠民新路径,以文之魂润群众精神之田。
“去村里的文化礼堂听听党史故事、看看非遗展厅,到浦山公园跳跳排舞,没想到,家门口竟有这么丰富的文化活动。”大田刘村村民黄小燕在村里住了37年,日新月异的变化让她的生活更精彩了。
令村民欣喜的改变源于今年以来,大田街道着力打造的街区“十分钟文化圈”、山区“两公里文化圈”。街区居民步行10分钟,便可到达任意一个文化场景,山区村民在离家两公里范围内,便能欣赏形式多样的文化下乡活动。一场场“清风板凳会”在田间地头、屋里院内、桥头廊下召开,村主职干部、村级联络站成员面对面倾听群众最苦恼、最关心的事。大田街道纪工委利用“清风板凳会”前移监督关口,宣传廉政文化的同时,收集问题线索、化解基层矛盾。今年,累计召开清风板凳会议10余次,专题讨论督促解决难题12个。
此外,该街道还组织了“童心向党”“接力话党史 百岁正青春”“文明实践我先行”等各类主题宣讲活动30多场,内容覆盖党史学习教育、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创建、移风易俗等各个方面,充分发挥文化的滋养和涵育作用,提升乡风文明建设。
既要送文化上门,也要让文化落地扎根。基层文化只有在农民家门口生长起来,让农民自己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角,才可能生生不息。该街道坚持“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积极探索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文艺培训等形式,并在村级创建艺术基地。
如今,一个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座座农村文化礼堂,在大田街道27个村相继建立完善。这些文化阵地上,活跃着街道和村两级文体团队40余支,汇聚文艺志愿者11000多名。近期,舞蹈、音乐、剪纸、茶艺、民俗文化等主题培训接连开展,这是该街道文化站与大田成人职业技术学校联合举办的培训会,通过集中授课、现场教学、交流分享引导辖区内群众从“品”到“学”,让农民从文化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为乡村文化能人创造学习交流的沃土。
只有提升文化的创新能力,才能焕发精神富裕的内生动力。以特色为导向,大田街道深入挖掘民俗文化和大田乡土文化,引导和鼓励群众自创自办、自编自演、自娱自乐、自主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说文明,道文明,城市建设靠人民;你参加,我加入,文明成果最显著;穿红衣,戴红帽,和声细语带微笑……”在下沙周村文化活动现场,村民自编自演的节目轮番上演,一声声接地气、通俗易懂的临海方言,成为寒潮来临时一抹温暖的风景。台下观众纷纷点赞:“这种顺口溜听起来很亲切,这种文明宣传很好,很接地气,这才是我们老百姓喜欢的方式。”
为提升村民文明素养,让文明理念“播撒”在全村各个角落,该街道创新开展《临海市十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村民主观能动性,以村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倡导引领广大村民自觉践行文明理念,积极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常态长效工作。
富有大田特色的文化活动,浸润着群众的心田。在街区公园、文化礼堂,该街道依托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田板龙以及大田山歌、大田道情、舞狮、骨牌锣鼓等特色传统文化,开展民俗文化展演、非遗文化传承等活动20多场;开展“唱支山歌给党听”“大田民歌演唱”等本土文化活动100余场,覆盖人次达20000人。在传承和发展中,创造了彰显“大田味”的乡村文化,激发了基层群众对大田文化标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凝聚思想共识,让群众的精神更“富有”。
(本版图片由大田街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