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特别报道

我省38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总获奖项目数创历史新高

与时代需求同频共振

  本报杭州11月3日讯 (记者 曾福泉 何冬健 翁云骞 通讯员 胡胜链)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11月3日在北京举行。浙江共有38项科技成果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我省主持完成的19项,参与完成的19项。我省总获奖项目数及主持完成的获奖项目数均创历史新高,主持完成的获奖项目数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和上海。浙江大学持续发挥我省科技创新主力军作用,主持完成的获奖项目达11项,居全国高校首位。

  我省主持完成的获奖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5项,国家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1项。

  我省本次获奖成果数量多,所涉范围广。从关键核心技术到民生领域,都有新突破。从主持完成获奖项目的单位来看,从中国水稻研究所这样的科技创新“国家队”,到一大批省属科研院所和高校,再到科技创新企业,都占有一席之地。

  创新要素加速汇聚,创新能级不断提升,创新生态持续优化。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科技奖励的亮眼成绩印证浙江以超常规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发展,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贡献浙江力量。

  推动科技创新事业发展必须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浙大建筑工程学院罗尧治教授团队,其主持完成的“现代空间结构体系创新、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技术成果应用于杭州奥体中心的“大莲花”、“中国天眼”的反射面背架、曹娥江大闸……他们在自主创新中谋求突破,推动中国空间结构科技领跑世界。现在许多国家的大项目用的都是中国方案,这其中不少就是罗尧治团队的手笔。

  着力建设“互联网+”、生命健康和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是浙江打造“重要窗口”的“第一战略抓手”。本次不少获奖成果即集聚于三大科创高地。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完成的“超高纯铝钛铜钽金属溅射靶材制备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产学研团队开发出超高纯金属溅射靶材这一芯片制备关键材料的全套生产工艺,设计并建设了完全基于国产化装备的世界一流的溅射靶材生产基地,把一个完全依赖国外进口的短板,做成了可以大规模出口、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产业。目前,江丰电子占有芯片用溅射靶材中国市场份额第一,全球市场第二。

  科技惠及民生,创新成果共享。我省本次获奖成果许多与民生领域直接相关,科技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让百姓成为实实在在的受益者。省农科院食品所郜海燕研究员团队主持完成的“特色浆果高品质保鲜与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技术成果能使采收后的浆果腐烂率降低50%、物流半径从产地辐射全国,极大程度保留浆果活性成分,大幅提升浆果预冷效率。这一系列成果应用于全国多个浆果产区和企业,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浙江日报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特别报道 00003 与时代需求同频共振 2021-11-04 23311752 2 2021年11月0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