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专版

构筑精神文明高地 乡村寻礼奔共富

  古老的“贤良宗祠”大门敞开,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墨汁味,步入其中,便能看到村民们挥毫泼墨。这里,是衢州市常山县东案乡金源村建于北宋宣和七年的祠堂,如今也是村里的文化礼堂。“每周村里都会组织村民来文化礼堂练字,不仅培养了村民的爱好,还形成了乡村‘有礼’的文明新风尚。”金源村文化礼堂管理员余美仙说。

  由乡村开启寻礼,进而赋能“衢州有礼”全域品牌建设,是衢州每一家农村文化礼堂义不容辞肩负的使命。从挖掘村歌、农民画、农民书法等特色资源,到深化“我们的村晚”“我们的村歌”“我们的村礼”品牌项目,再到持续擦亮“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团”……衢州文化礼堂建设一路走来,硕果累累。

  目前,衢州市已累计建成文化礼堂1357家,创建3个省级示范县、20个示范乡镇、98家五星级文化礼堂、10家特色礼堂。接下来,衢州将持续发力,深耕“有礼”儒韵,推动新阶段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上水平、成风景。

  因地制宜 

打造乡村文化新地标

  金秋时节,徜徉在“衢州有礼”的田园风光中一路向北,沿路行进,满目皆景。从衢州市区驱车30公里不到,便能抵达衢江区莲花镇涧峰村。

  曾经的涧峰村是衢江有名的养猪村,后来生猪退养,一时间,乡村发展的路要往哪儿走,成了摆在村民们面前的难题。2016年,涧峰村实施历史文化古村落保护项目,先后投入1300余万元,从修缮、整治、改造、拆除、提升等多方面着手,开启“整村打造”的蝶变。

  随后,涧峰村充分利用古建筑、古宗祠,将建于民国三年的余氏祠堂和重修于清朝的徐氏大宗祠联合打造成了古色古香的农村文化礼堂。

  “衢州老祠堂、大会堂较多,文化底蕴深、凝聚力强,通过修建、改建、扩建,既实现‘老树发新芽’,带动周边人气,也一定程度降低了建设成本。”衢州市委宣传部宣教处相关负责人说。

  文化礼堂“面子”颜值高,“里子”内涵更丰富。放眼望去,衢州坐拥古建筑的村落并不在少数,如何摒弃千篇一律的模式,做出一些改变?莲花镇宣传委员陈雪飞给出了答案:“此心安处是吾乡。乡愁源于对家乡的爱与肯定,是心底里最深处的‘礼’。因此我们想借助整村改造的契机,把它绵延下去,形成涧峰特色的乡愁文化。”

  如今,走在涧峰村“乡愁记忆廊”,可以细品村庄前世今生的故事,置身那历史悠久的年代;进入农耕文化展示馆,可以伸手触摸古代燃油灯、旧时犁田农具等,能发思古之幽情;移步到大礼堂,可以看到由“一琴一鹤”一生清廉为官的赵抃精神以及七叶衍祥的徐氏孝道等涧峰元素创作而成的小品、戏剧……

  涧峰村以文化礼堂为“主心骨”向外辐射,把历史文脉有机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之中,整村打造“乡愁”IP,丰富“乡村有礼”的文化内涵,将集农耕乡愁馆、共享书吧、共享餐厅等于一体的村域文化礼堂变成了网红打卡地,让昔日的“空心村”重新焕发了生机。

  事实上,衢州是农业大市,农村基数大且特点不一,尤其是针对合并村、拆迁村、搬迁村等发展与治理探索,并无经验可借鉴。

  因此,朝着“农村文化礼堂全覆盖”的目标,衢州按照“先有再优”的思路,一路破题,因地制宜,释放乡村文化活力:在龙游詹家,选取7个下山搬迁村共同安置区的最佳位置,合建文化礼堂,满足村民们的文化活动需求;在衢江杜泽,依托较为成熟的“文化活化石”杜泽老街,五村联建集镇文化礼堂带动周边文化活动。

  目前,衢州农村文化礼堂覆盖500人以上行政村98%,预计年底前实现全覆盖,并计划在“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95联盟大道”上打造礼堂巡礼示范线。未来5年,衢州将扩大“有礼”“朋友圈”,加快建设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打造文化文明新高地。

  深挖特色

  孕育“有礼”文明新风尚

  “父母之恩,与天地等。我愿天下儿女,一时一事,处处事事,以父母尊……”今年国庆长假,江山市大陈乡大陈村的文化礼堂内,大型沉浸式村歌剧《大陈见面》如期而至。在观众坐席间,演员们真情流露,演绎着汪氏祖先普贤公与继母的孝道故事。催人泪下的剧情结合美轮美奂的舞美灯光,让《大陈见面》再次“圈粉”无数。

  事实上,村歌“走红”的背后,离不开一个人的情怀与坚守。2007年,大陈村率全市之先创作了《大陈,一个充满书香的地方》《妈妈的那碗大陈面》两首村歌,由大陈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汪衍君带领村民在文化礼堂内自编自导、自演自唱,一路唱进了央视、首届全国村歌大赛和北京人民大会堂。

  村歌承载了诉不尽的故乡情、家乡美,更重要的是成为驱动乡村振兴的“文化引擎”。2020年,汪衍君找到了知名舞美灯光设计师周正平,进行合作,创新推出沉浸式孝廉剧《大陈见面》,把演出地点搬进了文化礼堂,采用沉浸式的表演方式,演绎代代相传的大陈故事。

  “《大陈见面》共有22名演员,其中18名是本地的村民。”汪衍君介绍,该剧充分利用村民农闲时间排练,经过4个月的辛苦准备,才应运而生。“从去年8月首演到现在,《大陈见面》共演出了近59场。接下来,我们会和旅行社开展合作,将该剧对外收费,打造夜间经济,预计每场演出能为大陈村带来5000余元的集体经济收入。”

  村歌绕梁,带来了美丽经济。如今,传递“乡村有礼”、风格迥异的村歌在衢州大地上传唱着,唱村歌也已成为衢州广大村民的一种生活方式,抒发幸福情怀、展示精神风貌。

  如果说,大陈村是衢州村歌的“发源地”,那么柯城区沟溪乡余东村足以称得上是衢州乡村寻礼的另一位“探索者”。

  上世纪60年代末,余东村6位农民响应“文化下乡”活动,参加了绘画培训,自此余东村便与农民画结下了不解之缘。淳朴的余东村民白天拿锄头,晚上拿画笔,取材农村景色或村民生活片段,借鉴剪纸、刺绣、皮影等多种民间艺术创作技巧,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的余东农民画。

  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经过数十年“种文化”,斩获“全国十大农民画乡”头衔,蜕变成了以农民画为特色的未来乡村。通过党建统领、文旅融合、产业联动和共富联盟,走出了一条文化引领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新路子。在文化的浸润下,余东村更是形成了良好的乡风民风,村民们文明有礼,村中数十年没有发生信访、刑事案件。

  置身余东村,可以明显感受到农村文化礼堂的辐射半径已经由点向面扩散,激荡着整个村落。“种文化”种出了艺术,种出了文明,更种出了未来。

  近年来,衢州农村文化礼堂向着“建管用育”一体化发力,着力提升“育”的深度,深入挖掘村歌、农民画、农民书法等特色资源,为衢州乡村文明风尚“种”下“礼”文化。同时,以文化礼堂建设为支点,将农村基层整治和生态修复等多项工作统一谋划、统一推进,产生了巨大的“撬动效应”,实现了乡风民风和生态环境的根本好转,为全省乡村振兴贡献了宝贵经验。

  迭代升级

  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接下来,小李我要带大家‘走’过一座老桥。画面上这座桥叫做连心桥,下面这条溪叫做碧溪,是见证了我们石佛乡三门源村一段关于家风的佳话……”9月27日,来自龙游县“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团”的成员李珊,正在湖镇镇地圩村的文化礼堂声情并茂地给村民们讲述“乡村有礼”的发展故事。

  2019年9月,“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团”从龙游县地圩村文化礼堂出发,一路慷慨激昂走向全省。如今,龙游“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团”已从最初的30余名成员发展到4000余人,他们定期在文化礼堂宣讲党的政策、传播党的声音,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作为传承红色基因、凝聚人心的先锋阵地,地圩村文化礼堂的发展一直以来都走在前列。只是领先也意味着会更快地碰到发展的“天花板”,地圩村如何再次激发文化的内生动力?文化产业后劲何在?

  村党支部书记徐庭友表示,地圩村文化礼堂是衢州第一批发展起来的文化礼堂,下一步,将广泛吸收社会力量资源优势,开启文化礼堂活动社会化运作模式。“我始终坚信,文化礼堂是聚人心、聚民心的地方。‘礼’文化是祖先留下的财富,我们也需要发挥文化的效能,为村里提高创收,给我们的后代留下财富。”

  眼下,不仅衢州“一代”文化礼堂在寻求升级,不少年轻的“新生代”文化礼堂更是向“衢州有礼”底蕴借力,在规划时,便审时度势地抓住了市场化发展逻辑,刚落成,就一炮走红——

  2020年底,开化县华埠镇金星村书香文化礼堂建成,坐落于金星村的中心,建筑面积320平方米。平日里,礼堂以书香寻礼,依托“钱江源书社”,通过培育基层阅读推广员,定期开展主题阅读活动等形式,让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在农村孩子心里播下了种、扎下了根;到了节假日,礼堂内温馨典雅的环境、品类繁多的书籍、形制不一的字画以及提供咖啡、奶茶等饮品的贴心服务,更是吸引了周边游客来这里品茗、阅读、休憩。“十一”长假期间,金星村书香文化礼堂游客接待量达到3万人次,成了开化乡村休闲旅游名副其实的网红打卡点。

  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近年来,衢州积极引导社会化运作模式向文化礼堂延伸,把“送文化”和“种文化”相互结合,培育群众在文化活动中的自主权和主体性,让两股力量相生相长,让文化的种子在基层生根发芽。

  今年7月,衢州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市纳入精神文明高地领域试点,开启了全新征程。眼下,各地“乡村有礼”得以成风化人,正是“衢州有礼”全域品牌建设潜移默化向纵深渗透的体现。补齐短板,培育品牌,创新提质,目标明确的衢州另辟蹊径,找到了文化礼堂本土化发展的最优解,走出了一条“乡村有礼”的文化振兴之路。

  寻礼札记

  2013年,浙江省吹响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号角。春去秋来,衢州农村文化礼堂由点到面,由盆景到风景,为“衢州有礼”增光添彩,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走访衢州,可以分明感受到各村的文化礼堂已经跳脱出它本身被赋予的功能特性,不再简单地是一个排练场地、宣讲舞台或是活动场所,更像是进阶成了充满“有礼”且高度凝练乡风、乡愁的精神载体。朴实的村民们可以在这里自然地流露出对这片土地溢于言表的深沉之爱。

  (本版图片由衢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1 构筑精神文明高地 乡村寻礼奔共富 2021-10-25 浙江日报2021-10-2500019;浙江日报2021-10-2500011;浙江日报2021-10-2500010;浙江日报2021-10-2500012;浙江日报2021-10-2500023 2 2021年10月2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