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观点

信访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

  20日上午,省委书记袁家军在舟山调研信访工作、接待群众来访。

  领导下访在浙江已成为一项制度。在我省广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企业解难题、我为基层减负担的“三为”专题实践活动之际,领导干部主动下访,既体现了对好传统好做法的传承,也是为民排忧解难的实际行动。

  为什么可以积极看待信访工作,甚至说信访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首先,信访提供了一种非常有价值的信息。那就是,群众的需求、面临的难题甚至是基层一线的矛盾焦点。为什么说它有价值?我们一直强调一切为了人民,始终强调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反复强调提升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问题和需求来自哪里?来自基层、群众和实践一线。而获得感来自哪里?来自对群众问题的解决。

  平时,各级部门就在开展大量的问题收集工作,包括领导调研、问卷调查、第三方调查等。现在,群众主动来信访,这不就是主动来为我们提供问题和需求吗?从积极角度看,这不仅省去了政府部门的收集、调研成本,而且群众信访所提供的问题更加具体,也使得我们对群众需求的了解更全面、更有针对性。所以,对于真正着力为民办实事的干部来说,群众信访确实有其独特价值。

  其次,信访提供了一个鲜活、生动、高效的群众工作场景。信访,说到底,是群众对问题的反映。如果从消极角度看,有的人可能以为来了信访就来了麻烦,是给自己工作添负担。其实,换个视角天地宽,群众主动找上门反映问题,恰恰是好事。

  打个未必恰当的比喻。老百姓常说:夫妻不怕吵架,就怕不说话。一方面,群众愿意找上门来反映问题,这说明群众还是愿意开口说话的。而最可怕的是想反映问题的人不说话了,把问题埋在心里,对问题解决不抱希望了。这样反而导致问题隐形化,埋下隐患。这才真正不利于和谐,不利于工作。另一方面,群众来反映问题,恰恰也提供了一个“送上门的群众工作”的机会。利用信访场合,了解群众需求,倾听群众心声,对于不合理要求耐心解释,对于合理要求切实解决,对于政策作透彻宣传解读。哪里还有比这更有效果的群众工作?这个时候,看到效果,看到问题被解决,群众对你的信服度,的确比说一千道一万都管用,正所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所以,真正为民办实事,就应该从积极角度看待信访,更加主动下访,把好传统好做法延续下去。如此,不仅老百姓的问题得到解决,收获满满的幸福感,政府部门和干部自身也能收获和谐干群党群关系,提升威信。我们经常讲推动共同富裕、推进数字化改革,都要让老百姓有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做实这种获得感,不妨从信访这一“送上门的群众工作”中找到有效路径和工作抓手。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6 信访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 2021-10-22 23253327 2 2021年10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