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打造一支铁军
当好生态环境守护人

  这是历史性的一刻。

  10月14日,在云南举办的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生态文明论坛上,嘉兴捧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字奖牌,成为全省第二批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设区市。

  这是一次精彩的蝶变。

  从后进生到模范生,从“挂车尾”到示范市。自2019年2月全面启动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以来,嘉兴人一路风雨无阻,一路披荆斩棘,一路奋勇前行,推动全市生态完成了华丽的转身、精彩的蝶变、完美的逆袭,交出一份“开局漂亮、过程精彩、结果圆满”的创建答卷:

  连续3年成为全省唯一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得分和排名“双提升”的城市;2019年、2020年两次同时获得美丽浙江考核优秀市和省治水最高荣誉“大禹鼎”……梦里水乡又回来了,嘉兴打了一场漂亮的生态文明建设翻身仗。

  新起点,新期望。一幅秀水泱泱、韵味江南的美丽新图景,正在嘉兴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典范城市的新征程中徐徐展开。

打造一支铁军

当好生态环境守护人

  2020年“七一”前夕,嘉兴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在红船起航地南湖举行统一着装仪式,嘉兴成为全省首个完成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制式服装配发的设区市。全市100名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在南湖革命纪念馆宣誓墙前重温入党誓词,面向党旗许下庄严承诺。

  制服穿在身,责任扛在肩。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嘉兴各地区各部门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是关键。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创建中,嘉兴严格考核问责,强化政治担当,建设起一支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

  在示范创建启动后,嘉兴即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市、县两级新成立按实运作的生态创建办,全市抽调230余名干部集中办公。全市72个镇(街道)全部设立生态环境办公室,确保活有人干、责有人担。全市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考核内容,作为领导干部奖惩和提拔的重要依据。

  以最严执法倒逼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过去3年,嘉兴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始终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查处环境违法案件数、处罚额均列全省前三。嘉兴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始终秉持“规范执法、科学执法、精准执法”的工作理念,坚持执法与服务并重、监督与帮扶并举。执法队伍连续两年被生态环境部评为“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被生态环境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授予“2020年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活动表现突出集体”。

  全面增强生态环境保护能力。依托数字化改革,嘉兴生态环保人建设了以“一图一码一指数”为核心的“云管嘉”平台;在桐乡上线全省首个排污许可证证后执法监管系统;将9600多家企业纳入“一般工业固废信息化监控系统”,有效防范非法倾倒行为发生。与此同时,全市31个省级以上园区全面实行“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企业环评时间平均缩短83%、费用平均减少73%。嘉兴还在全国率先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总额约占全省的20.4%。

  新起点,新征程。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典范城市的征程中,嘉兴生态环保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当好生态护旗手、环保守门员,为持续擦亮生态底色,建设一个蓝天常在、绿水常流、鱼翔浅底、繁星闪烁的大美嘉兴不懈奋斗!

打赢一场硬仗 生态环境历史性改善

  秋日暖阳下,一缕缕金光穿过清澈的湖水直达湖底,轮叶黑藻、篦齿眼子菜等十多种沉水植物在水中摇曳生姿,鱼虾自由自在地穿梭其中,形成繁茂而美丽的水下森林,和绿意盎然的岸边风景融为一体,别有一番江南水乡韵味。

  作为嘉兴人心目中的母亲湖,2020年,南湖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开工,通过环保疏浚、水量调控、净水降浊、生态修复等措施,涵养水源,保护南湖生物多样性。数据显示,南湖水质已连续多月实现Ⅲ类水标准。2020年12月以来,湖水水体透明度基本维持在80厘米以上,部分区域可达100厘米,较治理前的20至30厘米大幅提升。

  一汪南湖水,折射一座城。过去3年,嘉兴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总抓手,持续擦亮以“秀水泱泱”为基底的生态绿色,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改善。

  嘉兴全市市控断面Ⅲ类水占比从2019年初的41.1%上升到2021年初的91.8%,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从77.3%上升到100%,改善幅度居全省第一,水质恢复到上世纪90年代初水平;PM2.5浓度从39mg/m3下降到28mg/m3,空气优良率从76.7%提高到87.2%,大气环境质量全市域全指标达标,实现历史性突破。

  以基础设施超常规推进建设,补齐生态短板、拉长美丽样板。为了实现水环境治理由治标向治本转变,嘉兴投入44亿元,在1261个生活小区、81个工业园区、62个镇(街道)建成“污水零直排区”。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每日163.48万吨,运行负荷率下降至81.6%,污水处理率达到98.5%;

  为了尽快提升固体废物处置能力和监管能力,嘉兴在全省率先启动“五废共治”三年行动,投入80亿元建成46个固废处置补缺口项目,新增固废处置能力每年587.7万吨,处置规模较建设前增加3倍。同时,为了全力推动“五废共治”46个项目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运行,嘉兴还建成了7个小微平台,实现收运区域全覆盖,全市4000 多家小微企业已纳入统一收运范围。

  值得一提的是,嘉兴以背水一战的勇气、攻城拔寨的拼劲,在全省率先实现生活垃圾焚烧处置全覆盖。全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置能力从2017年缺口每日1100吨到目前盈余约每日2000吨,不仅彻底破解了“垃圾围城”的困局,而且把全市临时堆放点积存的19万吨生活垃圾全部回挖焚烧,在全省率先实现生活垃圾“零增长、零填埋、不出县”,为全省树立了“标杆”。

践行一种情怀 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

  秋高气爽,在嘉兴经开区的姚家荡长水塘绿道上,市民正休闲放松。绿道覆盖了周边近20个小区,10万多市民。通过小区在绿道沿线设置的出入口,市民出门便能踏上绿道,享受到沿线的生态风景。6公里的姚家荡长水塘绿道上,每天休闲活动的市民可达近千人次,夏季人数更是翻倍。

  在嘉兴,绿道及其串起的生态风景,已经成为市民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1300多公里的绿道,见证了嘉兴城乡面貌的变化,串联起最美的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市民在绿道上阅读这座城市,在行走中品味美好生活。绿道成为市民身边的观光道、健身道、幸福道。

  环境就是民生,蓝天也是幸福。从2019年提出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伊始,嘉兴就树立了鲜明的民生导向: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美好生活的增长点。

  嘉兴市委、市政府更是明确提出,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健康快乐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诉求持续增强,希望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就是回应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有力举措,就是要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群众幸福生活的标配。

  一条条创新的推进举措,彰显了深刻的为民情怀。以“群众闻不到臭气”为目标,向“五气”勇敢开战;以“群众喝上放心水”为目标,深化“五水共治”。像钉钉子一样,把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用看得懂且感受得到的成效,作为检验生态治理成效的标准……嘉兴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原则,干出了绿水青山的实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真心。

  创建行动中,嘉兴依托新时代“网格连心、组团服务”机制,将全市划分为4600多个网格、9.2万个微网格,实现问题发现全覆盖。全市先后部署开展了多轮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曝光、大整治”行动,发动干部群众45万余人次。创新建立“三大十招”智慧平台,统筹“政府+民间”“数字+科技”“协同+督考”力量,充分运用“十招”全力推进“三大”行动,推动环境问题应发现尽发现,累计发现并整改问题超28万个。

  深化公众参与。嘉兴成立了由4434名生态网格员和2552名“民间河长”“民间闻臭师”组成的队伍,被《人民日报》称为“珍贵的探索”,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嘉兴模式”被写入生态环境部在联合国环境规划会议上的报告。

  嘉兴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连续两年提升分值全省第一,是全省唯一连续3年实现总得分和排名“双提升”的设区市。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打造一支铁军
当好生态环境守护人
2021-10-22 浙江日报2021-10-2200006;浙江日报2021-10-2200013;浙江日报2021-10-2200009;浙江日报2021-10-2200015 2 2021年10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