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深读

我省18个部门联手攻关破解治理难题

“e行在线”,电动自行车安全“码”上知

  本报杭州10月20日讯 (记者 全琳珉 李睿 通讯员 市闻) 浙江18个部门联手攻关破解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难题。10月20日,“浙江e行在线”平台正式上线。该数字化系统从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登记、骑行、充停、维修、回收等7个环节入手,构建混合编码、标配销售、合体登记、文明骑行、规范充停、诚信维修、闭环回收七大核心应用场景,实现电动自行车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努力为全国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提供浙江经验。

  当前,浙江登记在册的电动自行车约有2500万辆,平均每户家庭就有1辆电动自行车。市场需求旺盛的同时,相关交通和消防事故也居高不下——近3年来,浙江因电动自行车引发的消防安全事故高达1800余起,交通死亡事故占比达30%以上。

  小小的电动自行车,涉及环节多、领域广、职责细,让传统的监管方式难以应对。以车中的蓄电池为例,其生产销售涉及市场监管部门,维修改装又归属公安交管部门,报废回收要找商务、环保部门。

  8月16日至10月20日,由省市场监管局牵头,18个省级部门建立工作专班,决定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全面梳理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中的痛点难点堵点,找出破题之策。 (下转第三版)

  (相关报道详见第三版)

  (紧接第一版)据介绍,“浙江e行在线”平台打通了公安、消防、环保、交通、住建等十余个系统,集成22项业务,汇集上千万条数据。

  在杭州庆春路一家电动车商行内,杭州市民李先生在购买电动车时,发现车上和电池上都多了一张二维码,分别扫码后,看到了车和电池的生产厂家、产品认证报告等信息。这便是“浙江e行在线”平台构建的以电动自行车车架号、蓄电池序列号为唯一性标识的“浙品码”数字化追溯链。

  赋码的好处之一是防止出现车辆和蓄电池对不上的现象,堵住新车改装漏洞。在消费者进行非机动车登记管理时,公安交管部门将通过扫码对车辆、蓄电池实物进行一致性核验,认为没有安全风险后才会发放车牌。这块新型数字化车牌上也将印有一个二维码,由车辆、蓄电池的两个“浙品码”以及所有人信息集合而成。电动自行车上路后,交警只要扫一扫,就能了解全部信息,提高了监管效率。

  “目前正在推动全国各地流入浙江市场的电动车及蓄电池完成‘浙品码’赋码工作。”杭州市市场监管局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处工作人员李珊珊告诉记者,针对此前已流入的存量电动车,商户要先通过“浙江e行在线”微信小程序中的“车池赋码”模块完成赋码操作,再进行相应入库、出库等登记。

  据介绍,自10月8日试运行以来,全省已有526309辆电动自行车、711278个蓄电池实现赋码,并发放了一批数字化车牌。

  除了赋码,“浙江e行在线”还探索“以芯智控”模式。通过在电动自行车的电源线路中植入芯片,运用物联网技术随时感知电动自行车的电压、温度以及所在地的海拔,进行风险研判。结合“电子警察”,该模式还能实现闯红灯、骑快车道、逆行、不戴头盔、停车越线等多种违法的精准监测和数据采集。目前,海盐县所有外卖骑手的电动自行车均已植入芯片,接下来将在全省推广。

  “浙江e行在线”还与消防救援部门、第三方充电站实现数据对接,全面掌握电动自行车集中充停点情况。不少充停点已能及时感知充电风险隐患,并通知系统进行预警处置,构建智能化、物联化安全充停新模式。

  非法改装是电动自行车发生爆燃的核心问题之一,为此,“浙江e行在线”平台整合全省维修点数据资源,引导维修点开展线上诚信承诺,及时上传电池更换信息,防范不合规电池带来的风险隐患。

  通过与回收网点、公安交管部门同步电动自行车、电池、车牌的淘汰信息,“浙江e行在线”平台还能实现车辆注销、资源回收闭环管理。


浙江日报 深读 00003 “e行在线”,电动自行车安全“码”上知 2021-10-21 浙江日报2021-10-2100017 2 2021年10月2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