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沐乡野 文化助力奔共富
■ 陈心意
文明植阡陌,新风沐乡野。
9月30日晚,柯桥区齐贤街道光明居文化礼堂欢歌载舞、热闹非凡,村民使出“拿手绝活”,越剧、莲花落、歌曲、舞蹈轮番上阵,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2周年,欢庆喜悦的气氛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有了文化礼堂,家门口就能看戏了,感觉真是太幸福了。”现场的观众们感慨道。
光明居文化礼堂是绍兴文化礼堂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绍兴高质量推进文化礼堂建设,持续深化文化礼堂“建、管、用、育”,将文化礼堂打造成为惠民利民的民生实事工程。截至今年9月,绍兴累计建成文化礼堂1542家,覆盖行政村1442个,行政村文化礼堂覆盖率达到93.9%,柯桥区、新昌县实现文化礼堂全覆盖。其中,越城区、柯桥区、上虞区、诸暨市被评为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示范县(市、区),全市已培育评定四星级农村文化礼堂(含社区文化家园)398家,五星级农村文化礼堂108家。
彰显特色
构建乡村精神家园
走进诸暨市牌头镇靖江村文化礼堂,满堂古韵扑面而来,洋洋洒洒的周氏族谱铺满一墙,周氏先人的画像和大作也出现在礼堂内。原来,这座文化礼堂由周氏祠堂改建而成,取名“爱莲堂”,为的是传承并弘扬周敦颐的“莲花”精神;来到嵊州市甘霖镇东王村文化礼堂,越剧元素随处可见,香火堂前的几只旧稻桶是百年越剧的见证,占地850平方米、高13米的仿古戏台则是村民的大舞台,每周五晚,村民雷打不动地来这里唱上两段越剧,除此之外,只要逢年过节、喜庆典礼,台上便会唱响袅袅越音……
“一村一品、一堂一景”,绍兴因地制宜,彰显地方特色,将文化礼堂和当地特色文化结合起来,既弘扬了优秀乡土文化,又浸润了村民的精神世界。以此为载体,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在绍兴的各个文化礼堂开展,绍兴农村的文化生态正因此发生改变,近年来,已形成“我们的春晚”“我们的节日”“文艺汇演”“文化走亲”“非遗进礼堂”“宣讲进礼堂”“村歌大赛”等一批活动品牌。
在面向大众开展文化活动的同时,绍兴亦精准服务老人、小孩及留守妇女,确保在这条“精神惠民”的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暑假期间,农村孩子往往没有去处,精神文化生活相对不足,而且容易产生安全问题。针对此现象,自2015年起,越城区开创“村娃学堂”,将文化礼堂打造成孩子暑期学习与活动的“大本营”。据悉,目前越城区已有108个文化礼堂建立“村娃夏令营”。整个暑期,文化礼堂每天8小时开放,打造德育、时政、技艺3种主题课堂,提供自学自修服务,将文明、道德、技艺,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递到孩子手上和心中。
一位参加过城南街道凤凰村“村娃学堂”的孩子家长说,现在孩子上小学后依然对学童启蒙礼的仪式记忆犹新,那场仪式让他对爱学习、懂礼貌、尊敬师长有了很深刻的理解。另一位孩子家长说,她家的女儿在塔山街道“塔夏学校”学习一个暑假,不但学会了很多手艺,还通过口才班的学习,变得比以前更自信。
此外,针对留守妇女,诸暨市马剑镇文化礼堂开展马大嫂创意美食培训,让这些留守妇女转身成为“马大嫂”,人人掌握灵巧的手艺,课程现已累计培训上千人次;针对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新昌县镜岭镇楼基村文化礼堂开展为期一年的“爱心陪伴”项目,为老人理发洗头、陪老人观看文艺演出,为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增添一抹“暖色”……
“智慧礼堂”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眼睛看不清的内容,可以用耳朵听,真方便。”绍兴市柯桥区马鞍街道宝善桥村的文化礼堂里,70多岁的村民童大爷用手机扫了扫墙上的二维码,便立即进入有声图书馆,津津有味地在线收听国学经典。
“村里的老人不会用手机预约挂号,所以经常来这里。”管理员胡颖颖说。原来,这座礼堂整合了绍兴全市医院的预约挂号资源,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提前预约。此外,通过视频连线,不仅能实现不同文化礼堂间的演出共享,还能将文艺培训、理论宣讲等课堂纳入其中。
像这样的“智慧礼堂”,在绍兴已是随处可见。
时间回到2019年,彼时,绍兴的文化礼堂存在着资源服务效能不足、志愿服务供需匹配错位、文化活动重复开展等问题,为切实改变这些现状,绍兴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积极探索实施“智慧礼堂”建设,建立智慧化运行体系,这是提升文化礼堂内容供给品质、满足群众多元需求的一项创新举措,是促进“建管用育”全面升级的一次有益尝试,目的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更多老百姓受益。
通过信息化系统,老百姓可以足不出村地享受到政策解读、便民服务、媒体资讯、互动直播、健身娱乐、影视阅读、医疗咨询等服务。值得一提的是,系统的语音识别技术不仅能识别普通话,还能“听懂”绍兴方言,即使是不识字的老年人也能使用。
为推进文化礼堂精细化、智慧化管理,使活动供给更接地气、更对脾气、更有人气,去年,绍兴市搭建了理论宣教智慧管理平台,并制定了绍兴市农村文化礼堂活跃指数编制办法(试行)向全市推广应用,建立起一整套覆盖全市农村文化礼堂活动记录、绩效考核、意见反馈的管理体系。
打开该平台的页面,可以直观地看到月文化礼堂活动场次、1小时以上活动场次、月活跃指数排名以及活动类型等相关数据,以动态数据直观反映活动质量和水准,该平台还集纳了文化礼堂活动72000余场,并以每月超过6000场次的数量持续递增。
“一平台一指数一张榜,实现了即时展示、动态更新、全程可视、过程可控。”绍兴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智慧化管理和绩效考核相结合,有效地推动了农村文化礼堂队伍建设、资金保障落实和活动组织到位,同时高效整合资源、丰富内容供给、打通供需对接通道,让文化礼堂‘用得好’‘用得起来’。”
多元发展
文化助力迈向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必经之路。
“这些都是我们村民自己种的番薯,粉糯香甜,品质特别好!”8月23日晚,在新昌县后岱山村文化礼堂内,一场名为“茗香联盟,共同富裕”的直播助农活动在线上火爆进行。村党支部书记王国洋“变身”带货主播,向网友推销起东茗乡的特产——茗香小薯。经过2个多小时,这场直播点赞达4.9万次,超过99%的同级别主播售出茗香小薯162单,为农民增收7000余元。
上了年纪的村民感慨道:“怎么也想不到曾经要进城下乡忙活好多天才能卖出去的小番薯,如今通过线上两个小时就卖脱销了。”
在网络直播的风口浪尖,后岱山村“借力打力”,拓展出“文化礼堂+村播计划、网红经济”模式,通过“智慧礼堂”华数电视平台、抖音等APP进行农产品直播带货,成了新昌县首个农村电商直播的试点。
在诸暨市马剑镇建辉村的文化礼堂里,你可以在美食体验中心自己动手制作美食;你可以在家宴服务中心品尝当地特色“八大碗”;你可以在民俗文化馆内了解到马剑馒头、豆腐皮、长寿面是怎么做的,烧木炭、掏六谷的生产习俗又是什么样的……
这便是建辉村打造的“文化礼堂体验游”乡村旅游品牌。据悉,建辉村由原本的许佳山、龙门山、白仓3个自然村组成,每个自然村都有一个文化礼堂,现在分别改造成了美食体验中心、家宴服务中心、民俗文化馆和乡村大舞台。
近年来,建辉村大力传承弘扬当地的“年文化”,做好“文化礼堂+乡村旅游”文章,使文化礼堂成为游客了解当地文化、体验当地民俗的一个窗口,成为美丽乡村和乡村旅游的重要支柱。2016年以来,吸引上海、金华、绍兴以及诸暨本地的10余家旅行社、俱乐部、培训机构、企事业工会到该村开辟线路、组织活动,今年1~6月已累计接待游客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00多万元。
在绍兴,文化礼堂不但成了“富脑袋”的重要载体,也正积极发挥着“富口袋”的重要作用。如今,绍兴深入挖掘文化礼堂多元发展潜力,探索出“文化礼堂+”模式,将文化礼堂与网红经济、乡村旅游相结合,使文化礼堂成为美丽乡村和乡村旅游的重要支柱,助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迈向共同富裕。
风帆正扬,征程未已。眼下,绍兴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实现量质齐升、管理机制日益完善、使用效能不断提升、礼堂文化逐步形成,真正成为聚人气、兴文化、惠民心的精神家园。未来,绍兴将铆足干劲,在今年年底实现全市农村文化礼堂全覆盖,助力村民在精神文化上实现共同富裕,为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范例注入文化发展动力。
延伸阅读
书法文化润乡村
“免费上了一节‘大师课’,我得回家再琢磨琢磨黄庭坚的草书写法。”绍兴市上虞区道墟街道庙桥村村民朱先生开心地说。
10月6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书法文化润乡活动在庙桥村文化礼堂举行。当得知绍兴市书协文化促进委员会组织专家来文化礼堂开展书法指导后,庙桥村的书法爱好者纷纷带上自己的书法作品前来“问诊”。其中有临摹米芾、黄庭坚的作品,也有自己创作的对联、条幅、扇面作品。专家们从书法的临摹到创作,从章法到笔法,用浅显易懂的方式与书法爱好者们进行了交流。
活动当天,书协成员还给庙桥村书法爱好者上了一堂生动有趣又实用易懂的书法课,并作了创作示范,让村民书友们直观地了解创作技法,用“手授”方式进行交流。
“行走乡村、文化润乡”,本次活动让书法走进乡村文化礼堂,促进和普及了乡村书法文化,进一步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本版图片由绍兴市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