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制度重塑促进数字文明
兰建平
全省数字化改革经历半年多的摸索后,取得了类似“浙江外卖在线”“药监黑匣子”等一批创新性、突破性、实效性和可复制性的改革成果,为实现数字化改革“一年出成果”奠定了阶段性基础。
从长远看,检验数字化改革能否落地、能否迭代升级,关键在于能否实现制度重塑。通过制度重塑,才能更好地固化改革成果、放大改革成效。揆诸历史,国内两大著名的商帮晋商、徽商,由于票号、当铺等业务场景没有固化为现代银行的场景与制度,最后导致晋商、徽商的转型失败。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国外农场制度、工厂制度,再到资本市场制度,走的都是技术应用推动场景变革、制度重塑的典型路径。在全省数字化改革的“152”顶层设计中, “2”就是理论与制度体系,通过“2”的建设,推动改革实践固化为制度成果,条件成熟时形成法律法规。
在制度重塑上,数字化改革应注重实现三个推动:
推动“揭榜挂帅”有始有终。应注意防范“揭榜挂帅”中揭榜“大张旗鼓”,落地“悄无声息”。数字化改革的“揭榜挂帅”,本身就是制度创新,改变了原来的“申报”制,实行“赛马”制,将优质资源配置给有意愿有能力的揭榜单位。项目的组织实施,不仅要敢“破”,更要善“立”,实现从“向上揭榜”向“项目落地”转变,最终要通过制度重塑切实避免项目“挂、晒”,确保“揭榜挂帅”工作有始有终。
推动“小切口”走向“大场景”。应注意防范“小切口”小到“绿豆芝麻”,大到“虚晃一枪”。这样的“小”与“大”,如果没有制度之水来承载,就无法行驶到数字变革高地。“小切口”“大场景”必须在制度的约束下坚持方向上的一致性。N个“小”的细化场景,可以组合成为一个更“大”的场景。只有确保变革矢量的一致性,才能实现数字化改革所期望的目标。
推动制度“可复制、能推广”。回顾数字化的浙江路径,从数字浙江到“四张清单一张网”、“最多跑一次”改革,再到政府的数字化转型、全面的数字化改革,从信息经济、两化融合再到未来社区、未来工厂建设等,数字技术日益从政府服务、企业生产深度融入经济政治社会的运行乃至普通人的生活方式。我省要打造全球数字变革高地,还须将数字化改革的内涵、方法、路径、成果进行提炼与研究,不仅要总结出具有“浙江味道”的改革制度成果,更要提炼与研究出具有全国乃至全球认同度的理论体系。建设制度规范体系,有利于形成改革的统一语言文化,使得数字化改革的纵向时间传播和横向区域复制成为可能。当然,数字化改革的制度规范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断迭代,但现阶段用规范制度体系的建设来评判依然是可取的。
面对数字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我们不妨在工作中多一句反问:“此项工作是不是能够形成制度规范体系?”如果可以,要反复论证找到最佳路径进行制度固化;若不可以,则应重新审视这项工作是不是需要纳入数字化改革的跑道。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矫正改革的方向,确保改革达到我们所期待的目标。
【作者为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数字经济理论与制度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