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专版

美乡富村,乡村振兴争做示范

  “嵊州全市至今已筹资6.75亿元,成立了史上最大力度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升基金。该基金将惠及全市135个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这些天,嵊州市委组织部等部门负责人一起商议制定基金的使用办法,“我们希望把这笔基金用活用好,打造真正能为村集体、农户带来稳定收入的富民产业。”

  想方设法找到符合各村实际又能可持续发展的富民产业,变“输血”为“造血”,已成为嵊州上下推动乡村共同富裕的共识。为此,嵊州市因地制宜将15个乡镇划分为东部水果、粮食,南部厨具,中西部电机,北部茶叶、香榧、小水电等四大产业发展片区,并在全市大力扶持发展特色小吃等产业。

  是的,走在嵊州,你可以感受到,乡村振兴之风扑面而来。

  小吃创大业,

产业引领农民致富

  30多年前,嵊州人余永新和妻子背着擀面杖、蒸笼等家伙,坐20多个小时火车到了北京。他们在异乡街头开起了小吃店,成了嵊州小吃产业的第一批开拓者。30多年后,余永新挂上设计新颖的店招,采用统一品牌、统一品质、统一服务,打造一家嵊州小吃示范店。

  余永新经营事业的背后,是嵊州对小吃经济的大力扶持。2018年以来,嵊州市以实施嵊州小吃全国统标工程为抓手,打造具有高度嵊州辨识度的小吃特色产业,统一标准,实实在在地成为当地促进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的金字招牌。截至目前,嵊州小吃已在全球拥有3万余家门店,从业者8万余人,年营业额超110亿元。

  如何让嵊州小吃更具现代化?“联合小笼包生产企业,成立益嘉、越巷里等嵊州小吃餐饮管理公司及49家连锁店、22家嵊州小吃速冻企业。‘笼门小将’‘钱余昌’等品牌已进入上海盒马、浙江华联等大型商超。”嵊州市商务局商贸管理科科长邢锋介绍道,2020年速冻生产型企业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却另辟蹊径逆势增长,期间销售额普遍增长了50%以上。像嵊州越为首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方丽莉,她就实现了嵊州传统小笼包标准化、工厂化生产。

  如何让更多的从业者规范地加入到这庞大的小吃行业中?农民培训,俨然成了农民致富的“加油站”。

  在嵊州农民培训学校,校长李康义已累计免费举办各类培训班超650期,超过3万名农民学习了小吃制作,满足了更多农民的培训需求。而培训补助更是从每人300多元,提高到了超过800元。不少人靠着这门培训,真正改变了人生轨迹。

  政府买单,免费培训,政策扶持也紧随其后。通过政府提供保证金、协会认定、银行做大资金池、保险公司承接贷款保险四方合作,为从业者解决经营资金困难,打造小吃行业“普惠金融”,化解外出从业、扩面经营融资难题。据统计,目前市内各金融机构已为1926户小吃经营者提供贷款2.28亿元。

  富民产业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享受产业振兴带来的稳定就业。嵊州启力纺织有限公司位于甘霖镇新禾小微企业园,是一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工人的专业素养要求不高。“家门口就能干活,工资待遇也很不错,今年我还在镇上买了房!”员工曹良锋介绍。

  “一方面,政府全力提供‘店小二’式服务,及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致力于提升小微园整体档次和品位,更重要的是,散落在各个街道和乡镇的小微园,实现了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挣钱的愿望。”嵊州市经信局副局长张自力告诉笔者,小微园正成为嵊州广大小微企业和老百姓创业致富的“沃土”。

  特产强特色,

  数字助推农村“上云”

  众所周知,嵊州是传统的农业大市,享有全国茶叶之乡、香榧之乡、长毛兔之乡、桃形李之乡等称号,先后被评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市。

  嵊州桃形李是嵊州特有的传统名优果品,作为浙江省乃至全国独具特色的李子品种,主要分布在金庭镇,年产值达2.5亿多元,是嵊州农民致富的金果果。“现有桃形李种植从业农户7000多户,全镇近50%的人口从事桃形李产业。”说起桃形李,金庭镇农户王政鹏甚是骄傲。全镇已有常年性定点农村电商微商网点200多户,在采摘产销旺季时电商达到1000多户,电商销售额达6000万元以上,占销售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

  “最大的笋王可以卖到1500元,比一只猪蹄还贵嘞!”嵊州市自然资源局总规划师尹畅玉说道。除了笋,竹子也是嵊州的特色。嵊州市崇仁镇富竹村位于崇仁镇西部,坑口自然村曾经是“方圆百里的落后村”,100多户农户平均每户有竹山面积10多亩。如何做“竹”文章,让小小的竹园焕发新机?村里尝试砻糠覆盖新技术,提高了竹笋产出率。政府提供高砻糠覆盖和喷灌设备安装补助资金,并给村民在竹园里免费安装温度表。

  随着一阵汽笛声响,一列运载100个标准箱嵊州绿茶的义新欧中欧班列从义乌启程。嵊州市现有茶园面积18万亩,年产龙井茶6800吨,是全国最大的龙井茶生产基地。有初制茶厂近900家,全市5.8万户农户从事茶叶生产,已全部实现了茶叶无公害化生产和制茶企业清洁能源的改造,中茶所嵊州三界国家级茶叶实验基地是全国第一个院外独立的茶叶实验基地。

  嵊州的农业,从不缺少现代化的技术。工厂化养蚕,它不仅颠覆了5000年来未曾改变的传统养蚕模式,更是攻克了工厂化养蚕的世界性难题。巴贝集团陌桑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经过7年的自主创新,采用高密度全龄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技术,实现了每天收获蚕茧,节能降耗,绿色生产,茧丝品质达国标5A级以上。

  传统农业的发展,也为电商经济夯实了基础。嵊州市1~6月份网络零售额89.45亿元,同比增长6.7%,总量名列绍兴市第二。作为绍兴唯一入选第二批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嵊州将进行公开招标,确定相关项目承接企业后开展项目实施,分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村级服务站、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上行、供应链及品牌溯源、人才培训等六大板块开展行动。

  青山变金山,

  生态激活农业潜力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穿过古树林,走过清幽的小径,汉溪村何家坞出现在眼前。在发展乡村旅游路上,汉溪村何家坞也曾遭遇难题。一面是能吸引游客却留不住游客的困扰,另一面则是游客想体验乡村生活却只能离开的遗憾。这样的难题,因为绍兴市“闲置农房激活计划”的出现被迎刃而解。

  几年前,嵊州本地乡贤李培君第一次来到汉溪村何家坞,感到眼前一亮。同年6月,李培君以租赁的形式,与该自然村空置的37户村民达成合作意向并签订了20年租赁协议。“你看这个房子,它原本是个猪圈,我把它改造了一下,就成了一个住所。”李培君告诉笔者,他的民宿采用管家式服务,聘请了当地村民来做服务员、厨师,并统一培训上岗,吸收了当地一部分劳动力,因而深受欢迎。

  2018至2020年,嵊州市闲置农房激活计划吸引社会资本10.52亿元以上,激活农房1718幢,增加农户收入近1亿元,增加村集体收入达2309万元,带动农户就业3940余人。

  嵊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打造“闲置农房激活2.0版”,同时结合嵊州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全国试点和石璜镇农村闲置资源全域激活试点工作,探索宅基地退出和利用、有偿选位,进一步拓宽宅基地和农房用途功能。

  闲置农房要激活,古村落保护也是重中之重。嵊州市高度重视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利用工作,注重做好古村、古巷、古宅等资源的保护。目前已有53个村进入省历史文化(传统)村落数据库,其中金庭镇华堂村等8个村已被列为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并开展相应项目建设,这些重点村每村投入不少于1500万元资金。

  此外,嵊州市依托生态资源,围绕“生态+”,大力发展美丽经济,发展红色旅游。在乡村振兴中,人才+党建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嵊州市不断点亮“三乡三创”擂台,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在嵊州的大街小巷,热气腾腾的小笼包和豆腐年糕是全国人民的心头好。这个季节,在贵门乡,美丽的风景吸引着游客前来入住民宿……一幅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的嵊州乡村画卷正慢慢呈现在每个嵊州人的心头。

  (本版图片由嵊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0 美乡富村,乡村振兴争做示范 2021-10-11 浙江日报2021-10-1100006;浙江日报2021-10-1100009;浙江日报2021-10-1100016 2 2021年10月1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