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人物

父亲离开了,我穿上这身警服——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在许多英烈子女的印象里,警察父亲留给他们的,都是一个放下碗筷匆匆离去的背影。

  公安,不仅是需要日夜“连轴转”的职业,也是和平年代流血牺牲最多的一支队伍。为抓捕歹徒身中数刀,仍死死将歹徒顶在墙角;被犯罪嫌疑人刺伤后大量失血,却毅然爬起来继续追捕;自己肝病严重从来不说,却为社区老人的病操心奔波……父亲牺牲时,孩子们或许不能理解父亲这些行为背后的意义;等他们慢慢长大,历经磨砺与蜕变,才懂得了父亲的伟大。于是,他们毅然选择追随父亲的脚步,不仅穿上了和父亲一样的警服,还要努力活成父亲的骄傲!

  有一种生命的延续,叫“长大后我就成了你”。9月30日是烈士纪念日,此前,我们来到4位牺牲民警的儿女身边,听听他们子承父业的故事。

  从你身上,学会耐心与大爱

  父亲留给杨烜宇的照片不多。其中一张红底一寸照,父亲穿着警服,身姿挺拔、剑眉星目,一身凛然正气。

  “你看,我和我爸像不像?”杨烜宇1993年出生,如今是杭州市公安局上城区分局清波派出所的民警。他摸了摸身上的警服,骄傲地笑着。

  他的父亲杨海升原是临海市公安局古城派出所副所长。杨烜宇10岁那年,父亲在与歹徒搏斗中牺牲了。那时的他不理解父亲的行为,还“恨”他抛下了妈妈和自己。

  直到多年后,听到父亲的事迹,他的眼泪夺眶而出。2003年3月15日,一名歹徒手持30多厘米的长刀,刺伤了两名协警。千钧一发之际,杨海升冲上去与歹徒搏斗,身中数刀,双手虎口被割裂,仍紧紧抓住歹徒的刀刃,用肩膀将他死死顶在墙角……

  当赶来增援的战友将歹徒制服后,杨海升的衣服已被鲜血染红。“我有些熬不住了,这里由你来指挥。”这是他对同事说的最后一句话。被送往医院后,大家才知道有一刀刺进了杨海升的左胸,折断肋骨,贯穿肺部。当天,他因伤势过重,壮烈牺牲。

  杨烜宇不知道,父亲当时在想什么,但从那一刻起,他突然理解了那个总在陪伴家人时匆匆离去的背影:他正直、善良、勇敢,肩负着一名人民警察的责任。

  杨海升牺牲后,浙江省政府认定他为革命烈士,公安部追认他为全国公安二级英模。这些“光环”,化成了杨烜宇努力学习工作的动力。

  2015年,杨烜宇从浙江警察学院毕业后考入清波派出所,当过社区民警,经历过G20杭州峰会、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安保等一系列重要任务。这些年,他身上越来越有父亲的影子。

  辖区内老小区和商铺多,流动人口密集,常当“老娘舅”调解纠纷的杨烜宇态度好、办事牢靠,有居民想送东西给他表示感谢,他都想着法子婉拒。

  他记得小时候,父亲带他到困难户黄伯伯家中看望,黄伯伯总会偷偷塞给他一包麦芽糖。“我爸知道后,狠狠骂了我。”这顿“骂”,深深刻在了他的心里,“想到父亲为几颗糖‘较真’,作为他的儿子也要像他一样,对得起身上的警服。”

  一次深夜值班,一对父母来报警,他们的儿子因为考试没考好,和父母吵了几句后就离家出走。看到监控里孩子上了吴山,杨烜宇心头一紧:正值寒冬,山上环境又复杂,孩子一个人太危险了。他马上和几名特保上山搜寻,终于在第二天清晨找到了缩在山顶凉亭角落、冻得瑟瑟发抖的男孩。看到孩子被父母抱着边哭边“骂”,他的心里很暖,“这就是爸爸那么热爱这份工作的原因吧”。

  母亲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父亲在从警14年的5000多天里,一天不落地写工作日记,一共写了整整33本。杨烜宇总想起某个夜晚,路过书房,看见一束昏黄的灯光映照出父亲微曲的侧影,这是他脑海中挥之不去的画面,“从你的身上,我学会了耐心与大爱。”

  成为不输父亲的优秀警察

  9月26日,“小草”结婚了。

  她父亲过去的同事们受邀参加婚礼,看着眼前亭亭玉立的新娘,不免想起20年前的追悼会上,那个不知所措的小姑娘。

  “小草”是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区分局刑侦大队重案中队民警张柏铭的小名。2001年,她只有5岁,她的父亲张仲新——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区分局西溪派出所民警,因积劳成疾不幸去世,被公安部追授为全国公安二级英模。

  说起婚礼,张柏铭有个遗憾:“如果我爸还在,就可以像别的爸爸那样把我牵上台,再把我的手交出去,那样会很浪漫吧。”

  在张柏铭幼时就定格的回忆里,父亲的样子是一个总出现在想象中、温暖又模糊的影子。“他是军人出身,心里有很强的使命感。”张柏铭清楚地记得,父亲抱着她教唱《咱当兵的人》的情景,这是他最爱挂在嘴边哼唱的歌。

  父亲去世很多年后,家里仍不时有陌生人来访,母亲会向她一一介绍来客,他们都是受过父亲帮助的人。“爸爸一定是个很好的人,才会让大家记住这么久。”当张柏铭还是个懵懂的孩子时,并不知道什么是生离死别,直到慢慢长大后,才明白父亲这身警服背后的含义。

  “听妈妈说,他在一次工作途中遇车祸受伤,在小诊所输过血,之后得了肝炎。”张柏铭说,父亲从警15年换了5个社区,每天忙着为社区老人理发、买米、扛煤气罐……早出晚归,几乎倾尽所有,“肝部疼痛,他没及时去医院,也从来不说,最后发现时腹水已很严重了,但他为社区大伯的病几天睡不着。”

  “我叫‘小草’,因为它生命力顽强,能‘春风吹又生’。”如同这个名字,即使缺失了父亲的陪伴,张柏铭还是向阳生长,长出了勃勃生机。2019年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毕业后,张柏铭成为现在单位重案中队里唯一的女民警。

  刚参加工作不久,张柏铭就遇上了抗疫,负责在高速卡点值守。有时在寒冷的深夜对过往车辆进行核查,她感到手脚都快失去了知觉。

  但她还是对办案热情高涨,一有机会就申请参与外勤任务。“女生也能做男生做的事。”她从不认为自己需要被特殊照顾。

  当刑警,与张柏铭热心、善良的性格很契合。她全情投入、尽心尽责,值勤、做笔录、写报告、用外语特长与外国人沟通……哪怕在3天婚假里,她也没有放下手头的工作。

  成为民警后,张柏铭理解了父亲当年的选择,也理解了那些夜不归家的身不由己。“我们家老张同志还是挺厉害的。”她一脸骄傲:“他是深受群众爱戴的社区民警,是全国优秀社区服务者,也是全国优秀人民警察,他的荣誉有20多项。”

  在她心里,父亲就像一棵高大的松柏,用茂密的枝丫守护着她,但“小草”总有离开荫庇的一天。张柏铭明白,不能一直生活在父亲的“光环”之下。她最大的愿望,是生长出自己的样子,成为不输给父亲的优秀人民警察。

  穿上警服后,我才读懂你

  你为什么总在出差?为什么有危险要第一个上?为什么明明身受重伤还要爬起来坚持追捕?……这一连串的问题,曾深埋在杨壹心底,直到自己也穿上警服,她终于明白父亲当年的选择。

  杨壹是绍兴市公安局民警,她的父亲杨钢林生前是绍兴市公安局袍江分局刑侦大队大队长。2003年3月22日,杨钢林在缉捕在逃特大持刀抢劫案犯罪嫌疑人时壮烈牺牲,被公安部追授一级英模称号,被浙江省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父亲牺牲那年我只有12岁,可那些记忆就像烙印一样印在心底。”杨壹说,3月22日是父母订婚纪念日,那天母亲突然接到电话,说父亲在追捕时被犯罪嫌疑人刺伤了大腿股动脉,“在我的印象里,父亲就像超人一样,没有人能伤害他。”可听到殡仪馆里传出撕心裂肺的哭声,年幼的杨壹知道父亲去了另外一个世界。

  父亲离开后的大半年里,杨壹精神恍惚,有时吃饭会习惯性地拿出3双筷子,放学回家第一句话就是“爸妈我回来了”,“每当我反应过来,眼泪已经掉了下来”。

  渐渐长大后,杨壹才从母亲和父亲战友口中了解父亲牺牲的经过。在被歹徒刺伤后,仅仅几分钟内,杨钢林就因大量失血到了生死的边缘,喷洒的鲜血蔓延了120米,如果此时停下来采取急救措施,尚有一线生机,但为了不让嫌犯逃脱,杨钢林毅然爬起来继续追捕,直到倒下那一刻。初春干涸的土地,浸含的鲜血见证了他最后的壮举。

  在杨壹心中,父亲工作很拼,可对家庭却格外温柔。牺牲前,他给妻子发了最后一条短信:“女儿两天后就生日了,我一定赶回家,等我!”“父亲在舍命追捕时,难道就没有想想我和妈妈吗?我们在家里等他。”很长一段时间,杨壹都不明白。

  想要了解父亲,那就成为父亲一样的人。高考那年,杨壹报考了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了父亲曾经工作过的绍兴市公安局。虽没能成为一名刑警,但在公安宣传工作中,警营里发生的人和事时刻感染着她,也让她对“警察”两字有了更深的感悟。

  2017年,轰动一时的宁绍系列抢劫杀人案在时隔22年后告破,杨壹看到当年参与案件侦破的民警从青壮年变得两鬓斑白,用颤抖的声音说,“这辈子没遗憾了!”杨壹明白,警察从来不只是一份简单的职业,更是一份使命与信念。

  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时,越城区孙端街道新河村采取整村隔离医学观察,孙端派出所民警有人推迟了自己的婚期,有人孩子发高烧也无法在旁照顾,全体民警紧急集结,投入到整整19天的封控工作中。“如果父亲还在,他也会这么做吧。”杨壹知道,选择了做警察,就意味着付出和坚守。

  今年是杨壹从警的第7个年头。自从父亲牺牲后,她一直把父亲作为人生路标指引自己前行,心中那些困惑早已不再是困惑。在很多老民警的眼中,杨壹的身上有了她父亲的影子。

  我热爱着你的热爱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系列活动、中国农民丰收节、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这段日子,嘉兴频频举办重大活动,对于嘉兴市公安局治安支队的年轻民警李旻曜来说,是一项不小的挑战。然而,最让他犯难的不是24小时通宵值班,也不是完成安保任务的压力,而是奶奶的一通电话:“过两天你爷爷要做手术,你来一下医院吧!”

  李旻曜不想拒绝奶奶,但身为一名警察,他别无他法。舍小家为大家,这是他的选择,也是23年前他的父亲李雄伟的选择。

  李雄伟曾是嘉兴市公安局秀城区分局新嘉派出所民警。1998年隆冬,已加班3天的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还没吃上几口饭,就被传呼机“呼”出了家门,从此再也没有回来。当晚,在缉捕一名特大盗窃案重大嫌疑人时,他身中7刀后牺牲。他被省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被公安部追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

  “穿着绿色的警服、盖着红色的党旗,这是我对父亲唯一的印象或者说想象。”当时,李旻曜年仅2岁半,他还不清楚这意味着什么。直到渐渐长大,他才从母亲樊伟娟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中体会到一种使命的传承。

  樊伟娟是一家两代从警的桥梁。她原先是嘉兴市酒厂的女电工,在为李雄伟守灵的第二个晚上,决定转行做一名警察,肩负起丈夫对公安事业的热爱与遗志。与此同时,她也尽力培养儿子,希望他能接得住这根沉甸甸的接力棒。

  成绩必须力所能及地做到最好;练习游泳、篮球,养成良好的身体素质;从幼儿园开始学书法……母亲的期盼和培养,加上从小在派出所“摸爬滚打”,李旻曜早就把自己视作“公安大家庭的成员”,报考警校也是理所当然。

  踏上工作岗位后,他取得成绩总会第一时间告诉母亲,但樊伟娟少有表扬。唯有一件事,儿子没有声张,她却觉得“做得蛮好”。

  去年春节,母子俩一个忙着在社区防控疫情,一个则主动请缨加入“青年突击队”,在高速出口排查络绎不绝的货车司机。两人少有时间交流各自动向。一天,儿子湿透的长裤和皮鞋引起了她的注意,一问才知道,那天晚上嘉兴下起暴雨,李旻曜本可以在帐篷中等待司机拿着证件前来核查,却因为想尽可能方便群众、减少交叉感染,跑到帐篷外做起了“移动核查”。

  凌晨气温低,戴着手套的双手被冻得拿不住证件,他在手背上贴了两张“暖宝宝”接着干。暴雨如注,他没有过丝毫退缩。“因为穿上这身警服,我的生命便有了不一样的意义。”李旻曜说。

  李雄伟在牺牲前的那个春节,特意穿着一套崭新的警服去拜年,当时还被樊伟娟取笑说有点奇怪。如今,李旻曜明白了警服背后的使命,那双和父亲相似的眼睛里,散发着一样的坚毅、热爱与勇敢。“我以后如果有儿子,也希望他能做警察。”在李旻曜心里,这不仅是生命的延续,也是精神的传承。

  (本报记者 钱祎 李攀 钱弘慧 肖未 见习记者 宋哲源 通讯员 陈谊)


浙江日报 人物 00010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2021-09-30 浙江日报2021-09-3000007;浙江日报2021-09-3000010;浙江日报2021-09-3000011;浙江日报2021-09-3000021;浙江日报2021-09-3000023;浙江日报2021-09-3000006;浙江日报2021-09-3000008;浙江日报2021-09-3000015;浙江日报2021-09-3000016 2 2021年09月3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