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之心 潮美而行
海宁尖山新区(黄湾镇)描绘美丽城镇新画卷
戴震宁 程石冰
作为世界奇观钱江潮的观潮胜地,尖山新区(黄湾镇)是海宁的城市副中心、经济发展主平台。2021年,尖山新区(黄湾镇)全力推动以产聚人、以人兴城、以“城”待人、以人促产的双向奋进,全力创建浙江省“县域副中心型”美丽城镇,高质量打造杭州湾现代化产城融合先行共富示范区,奋力书写新时代美丽城镇“尖山篇章”。
山水黄湾生态美
杭州湾闪耀璀璨明珠
作为尖山新区(黄湾镇)运输量最大的道路,美丽城镇重点项目杭州湾大道西延绿化工程完工,为这条运输“大动脉”涂抹上了绿色;走在凤凰河旁,总长约2400米的绿道像蜿蜒在河边的一串项链,散布的亭台可以让行人驻足欣赏沿河风景……
美丽城镇建设以来,区(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深入持久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成为矗立在杭州湾尖一颗闪亮的“绿色明珠”。
区域内森林面积达3.67万亩,城镇绿化覆盖率达38.03%,有效构筑起城市“绿肺”,获评海宁首个国家园林城镇和浙江省森林生态保护突出贡献集体称号;形成了以524国道、县道硖尖公路为纵轴,杭州湾大道、富江路为横轴的“四横八纵”路网格局……尖山新区(黄湾镇)“环境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绿色转型产业美
滩涂上崛起千亿平台
区(镇)作为东部生态功能区建设的核心区域,利用新增技改、项目引进、合作开发等方式对“低散乱”动态整治,4年内区(镇)共腾退企业324家,拆除建筑24.5万平方米。海宁首个两创园区建立,目前园区实现年产值11.2亿元,是集聚前的4倍以上。区(镇)向“碳达峰”“碳中和”转型发展,全国首批城市能源互联网综合试点示范项目已在尖山运作3年有余,成功构建城市能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清洁能源、建筑能效、绿色交通、智慧用能、供需互动等5种综合服务。
在美丽城镇创建之际,区(镇)四大产业平台,成为海宁市经济增长新引擎。2021年上半年,区(镇)规上工业生产强势复苏,163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43.3亿元,全市占比21.8%,同比增长36.6%,总量居海宁市第一,增速海宁市第二,交出亮眼“成绩单”。
安居共富生活美
乐业宜居幸福城镇
江南水乡特色的“时光小院”白墙黑瓦、排列错落有致,宛若一幅水墨画。过去的农村居民楼房美感不足,借农房搬迁集聚的契机,由区(镇)驻镇规划师规划设计,告别传统的农房集聚模式,打造海宁乡村未来社区模板。时光小院将着眼于三化九场景,强化数字服务应用,积极探索“未来社区”建设,打造尖山新区(黄湾镇)宜居、适用、智能的未来社区模板。
追寻“安居梦”,更要实现“共富梦”。区(镇)“共富·同行党建引领”共同富裕工程,让居民的钱袋子更鼓了。钱江村围绕“棉花种植”,打造一片红色帮扶基地,利用流转土地种植棉花。2020年,区(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5万元。共富基金、共富果园、共富车间等一系列共富项目,携手困难群体在物质富裕、精神富裕上一起奔跑。
惠民暖心人文美
孕育尖山时代气质
美丽城镇创建以来,尖山新区(黄湾镇)注重把现代城市美和历史文化美有机结合起来,全力建设有地域特色、有历史记忆的美丽城镇,同时区(镇)大力推进惠民实施工程,让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更加均衡,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更加高效。
尖山新区文化中心的建成开放,体现了区(镇)地域文化特色,成为区(镇)标志性建筑物之一。尖山新区文化中心加强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传承,打造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项目,设置“黄湾草编”传承工作室,每年定期开展培训工作,丰富居民文化生活。保留历史建筑、挖掘非遗文化、建设文化阵地,一系列举措不仅丰富了居民的闲暇时光,更沁润了居民的精神世界。
数字改革治理美
释放管理新活力
今年3月4日,尖山新区(黄湾镇)正式上线“红网智管”APP。这款软件通过大数据支撑,搭建网格工作架构,以线上发布任务的方式,实现包企到人,减少人员任务量,同时优化机制,让企业问题、诉求得到更好更快解决。区(镇)还深度探索六大智慧化场景应用,智慧城管、智慧收运、智慧水利、智慧路长、智慧抓拍和智慧景区等,借助数字化改革东风,一改过去治理方式的冗余,为群众提供及时、精准、有效的服务,全面构建美丽城镇“治理美”新格局。
美丽城镇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尖山新区(黄湾镇)将高标准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全域美丽未来新城”,在“重要窗口”建设中展现尖山(黄湾)的最美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