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专版

淳安文昌:消薄增收出新招 探索共富新模式

周少燕 陈先奔

  落日余晖中,走进淳安县文昌镇王家源村村口的智慧农场,几十个遍布田间的中水回用智能喷灌开启“喷水”模式,给生长在地里的花生、茄子、辣椒等农作物浇水。

  这个智慧农场不仅是文昌镇的一个党建消薄基地,更是文昌美丽城镇创建的重点打造内容。王家源村通过对闲置田地的改造及复垦,将50亩土地整理划分为43块,由参与村企合作的秀水环保公司以及个人进行认领。认领人可定制自家菜园,种菜种花、种粮种瓜都能实现,平时没时间打理,也可委托当地村民帮忙种植。“我花了1000元认领了1分地,就想当个快乐农夫,体验农耕的乐趣,种的茄子摘了好几次了,自己吃不完,还送给亲朋好友一起分享。”认领智慧农场菜地的小陈一脸幸福地说。

  截至目前,通过党员干部、群众认领,该项目已为村集体带来5万元收入,给老百姓带来3万元的租金和劳务收入。

  利用农村闲置土地建设智慧农场,探索“旅居+农房”养生模式,通过“村党支部+农民合作社”共同打造党建消薄增收水果基地……今年以来,文昌镇借力高铁优势,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一把手”工程,推动村集体经济“消薄+造血”。截至6月底,全镇14个村共完成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137.55万元,经营性收入491.59万元,成为全县唯一一个提前半年完成“5030”消薄任务的乡镇。

  作为淳安东大门,文昌镇(高铁新区)坐拥高铁、高速两大交通区位优势。围绕“千岛湖精美窗口、新经济特色小镇”定位,文昌镇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迈向共同富裕的路径,全镇14个村消薄增收各自“出招”。

  利用交通和环境区位优势,西河村通过“村党支部+农家式代表联络点+农民合作社”模式,共同打造党建消薄增收水果基地,实现“借鸡生蛋”。该基地种植了30亩蓝莓,20亩红美人橘、15亩八月果、15亩猕猴桃。该镇人大代表也积极助力采摘、销售等,“仅今年的蓝莓采摘就已为村集体带来10多万元收入。”镇人大代表巫年发说。文昌镇党委主要负责人介绍,党建消薄基地不仅为村集体带来长期稳定的收入,同时带动老百姓就业增加劳动收入,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促进农民农村迈向共同富裕。同时试点数智群团改革,开展民生服务,争取物质和精神双丰收。

  针对全镇14个村区位不同、发展基础不一的实际,文昌镇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拿出靠近高铁站的5亩土地,按照“统一整合资金、统一规划建设、统一招商承租、统一分配收入”的发展路径,投资1600余万元新建了全镇所有村村级联建物业楼。目前,该物业楼已完工,预计出租后每年可为每个行政村集体增加经营性收入10万元。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4 淳安文昌:消薄增收出新招 探索共富新模式 2021-09-27 浙江日报2021-09-2700006 2 2021年09月2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