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专刊

苍南搭建历史文化宣传载体凝聚发展力量

六种方言 一样乡愁

  “天乌乌,要落雨,何时落,初四五……”在苍南六言谭视频号里,6种方言演绎的一个个童谣勾起回忆,唤醒乡愁。

  苍南位于浙闽交界处,有姓氏400余个,是移民文化的“活化石”。除汉族外,这里聚居着畲族等37个少数民族约3.2万人。特别是历史上多批次的人口迁移,也为苍南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民俗文化遗产。

  苍南以童谣、六言谭等为载体,着力打造展现历史变迁重要窗口,擦亮文化名片,赋能高质量发展。

  为历史开启一个窗口

  7月12日,苍南县历史文化宣传平台“苍南六言谭”发布首期推文《800年前,桃湖书生高中状元,一生刚正清廉,留下千古美谈》,阅读量近3万。

  苍南是一个有着多元文化的地方。这里不仅有丰富的方言,还有矾矿、抗倭、碗窑、畲族、状元等地域文化,同时也孕育出苍南人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成为“温州模式”重要发祥地之一。

  苍南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当地历史文化的收集和保护。今年,苍南县委宣传部搭建专班谋划,通过多方征求意见,正式确定以“苍南六言谭”为苍南历史文化系列宣传平台名称。平台将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抖音视频号等渠道,开展线上线下读者交流活动,形成宣传矩阵,着力打造深入了解苍南历史变迁的重要窗口,以提高苍南知名度、美誉度,凝聚天下苍南人共建家乡的力量。

  何为“六言谭”?据介绍,“六言”源于苍南的6种方言:闽南话、瓯语、蛮话、金乡话、畲话和蒲城话。“谭”即“谈”,是谈论,也是论坛。苍南六言谭正是这样一个谈论苍南历史文化的平台,共设了谭天、谭地、谭古、谭今、谭风、谭艺6个栏目,研究矾矿、抗倭、碗窑等地域文化,追溯建县前后的人物、故事,挖掘特有的非遗民俗资源,展示苍南元素的文艺作品,为历史开启一个窗口。

  为乡村凝聚一段记忆

  去年以来,一首首“乡音未改”的童谣送进校园,陆续覆盖苍南全县2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

  为此,苍南县第一实验小学组织了一门乡土课。“现在孩子的成长中正在悄然远离乡音的陪伴。”校长张延银说,《苍南童谣》来得正是时候,可以作为地方课程的教材补充。

  多元开放的社会文化格局孕育了别具地域色彩的苍南童谣。苍南县花3年时间,深入民间搜集了251首童谣,结集出版《苍南童谣》一书。一首首童谣涉及游戏、生活、劳作、风俗等内容,充满乡土气息和风土民情。

  苍南以“中国童谣文化之乡”金名片为载体,凝聚乡村记忆。借助“春泥计划”,苍南县文联将童谣文化送进寻常百姓家,通过开展童谣五进主题活动,利用社会力量联办童谣传承基地、体验基地,举办“童在蓝天下、谣送苍南情”主题夏令营,吸引未成年人学习童谣,夯实童谣根基。

  乡镇博物馆也成为了童谣传承保护基地。多地建立畲语童谣文化展示区,常态化开展畲语童谣教唱、畲绣展示等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彰显人文底蕴,涵养文明乡风。

  为发展赋予一股力量

  跟着童谣看苍南,该是怎样的独特体验?“从没想过,苍南不只有美丽的风景,我还能在这领略闽南语童谣背后的文化……”这是温州市海外传播中心加拿大主播乔迪的感受。

  从7月9日开始,由温州市政府新闻办指导、苍南县委宣传部出品、温州市海外传播中心摄制的《跟着童谣看苍南》系列双语视频节目,陆续通过温州市海外传播中心中英文媒体平台向海内外播出。藻溪镇是拍摄的第一站,这里有唐、宋等各个朝代的历史遗迹。其中,藻溪老街曾经是清代时期附近山区的交通要道,茶叶、烟叶从这里中转,销往中国各地甚至海外。

  苍南县正打造海外传播中心,以洋主播学唱方言童谣为主线,让乡音走出苍南、遍地传唱,用母语凝聚乡情。而世界苍南青年峰会上的童谣快闪活动,则用乡音乡韵抒发了游子回报桑梓的朴素乡情。

  苍南县还通过打造童谣馆、童谣谷,筹划全国性童谣主题活动、建立童谣数据库,设计童谣周边产品等一系列举措,让童谣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增强竞争软实力。


浙江日报 专刊 00018 六种方言 一样乡愁 2021-09-27 浙江日报2021-09-2700006 2 2021年09月2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