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专版

嘉善 编织田野新希望 打造乡村共富价值链

  嘉善,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富庶之地,她是闪耀在江、浙、沪两省一市交汇点的一颗明珠,也是浙江省接轨上海的第一站。

  在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嘉善以“六田一水三分地”演绎出江南特有的乡村风貌,奔竞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在不断跨越式发展中构筑起一条条靓丽的“三农”风景线——这里有擦亮生态底色、竞相绽放的美丽乡村,勾画出“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天地”的全域大美格局,让百姓过上了生态宜居的幸福生活;这里有横卧碧波之上的沃野千里、良田万顷,在融入数字乡村、数字农业建设的大潮中,书写了一批“科技强农、机械强农”的生动实践,撬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这里有迸发着无限活力的创新因子,集聚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诸多要素,构筑起农村高质量发展向上攀升的强大动能。

  嘉善,在广袤田野上且行且歌。

  全域绘制美丽乡村“工笔画”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任务,也是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从“千万工程”、美丽乡村建设到万村景区化,嘉善立足自身的资源禀赋,结合重点工作,加速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不断擦亮“农业生态底色”,一笔一笔描绘好美丽乡村这幅“工笔画”,厚描共富乡村全域秀美底色。

  今年是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的第一年,嘉善擂响全面提升先行启动区农村人居环境的声声号角,以打造美丽宜居新典范,不断推动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和乡村振兴。一方面,大力实施美丽乡村“1552”工程,不断提升农村的美丽度和农民的幸福感,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建成美丽乡村风景线5条、美丽乡村精品村33个、美丽乡村示范村14个。协同推进农村道路、污水、厕所等提升改造,实现美丽生态“新蝶变”。另一方面,以“全域秀美·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启动建设先行启动区共同富裕示范路,确立“1369”目标定位,努力打造以西塘古镇景区为核心,“最美村落”为主体和万亩良田为配套,融生态、产业、文体、旅游于一体的世界级美丽乡村集群。

  正如嘉善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所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任务,需要嵌合在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发展大局中,以全系统思维去谋划布局,从而凝聚共建合力,实现优势叠加。

  而如今,随着一个个美丽乡村的蝶变升级,嘉善县以全域大花园承载起美丽乡村新的想象空间,以美丽乡村和乡村特色产业为依托,践行“美丽就是生产力”的理念,大力推动美丽乡村风景线变美丽经济带,打造横港、北鹤等一批网红打卡地,引入杭商旅、乡伴等长三角优质文旅企业,建设“五彩姚庄”田园综合体、中国文艺青年小镇等项目,打造乡村产业新业态,实现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的转化,让乡村的“美”更持久、更扎实,更经得起时间的推敲。

  驱动农业效率变革“双引擎”

  农业“双强”怎么干?

  在嘉善的解法里,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双强行动”,是补齐农业高质量发展短板的牵引性工程,是推动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举措和强大动能。为此,嘉善着力加强项目技术“全集成”,以技术驱动为核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始终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把握住农业的命根子,守住粮食安全这条底线,交出高质量发展的高分报表。据悉,嘉善县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县,被列为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县,粮食产业深度融合项目被列为2021年省级乡村振兴集成创新示范建设项目。

  “我们还和省农科院签订农业科技战略合作协议,多渠道、多平台锻造出强大的智力技术支撑,为实施‘双强行动’注入源动力。”嘉善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截至目前,嘉善累计推广农业新品种226个、主推技术121项、机具30种,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5%,成功创建省级农业主导产业“机器换人”示范县。

  “跳出农业发展农业,在更大范围统筹资源实现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贯穿于嘉善高质量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发展进程中。

  嘉善,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业大平台建设和农业招商引资相结合,适度引入社会资本“活水”,打造“政府牵头实施、资本深度参与”的共建共赢新模式。譬如,天凝镇引入浙江善农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总投资465万元,其中主体自筹资金120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600亩,探索了一条社会资本参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途径。同时,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粮食功能区建设和农业“机器换人”,逐步配套生产设施和机械设备。近三年,全县累计建设(提升)高标准农田项目6.81万亩,总投资1.53亿元。

  走进姚庄镇,跨径12米、顶高4米的钢结构大棚一字排开,配备高效节水生态灌溉系统、标准化沟渠和智能监控系统……如今,姚庄镇已经在4.5万亩农田中创建长三角首个现代农业小微产业园,全部投用后,预计可吸纳约800户种植户,可减少当地零散田地面积1万亩,破解“插花田”“零碎田”等难题,并且引领集中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园区种植方式,逐步改善当地农田种植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益。

  诸如此类的改革创新,在嘉善大地上遍地开花。值得一提的是,数字乡村在嘉善同样也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嘉善深入实施“双强行动”,大力建设数字农业基地、数字农业工厂和未来乡村,全力打造长三角数字乡村引领区。其中,建设县域数字农业大脑,建成省级农业“机器换人”示范镇5个、示范基地10个,数字农业产业示范基地23个、数字农田1.5万亩,益农信息社120个、电商服务站287个,实现县域全覆盖。看,一个数字乡村样板正迎面走来。

  构建创新全要素供给“能量场”

  乡村振兴工作面广量大,涉及部门多、任务多、指标多,如何高效率实现乡村振兴统筹协调是各地面临的普遍难题。

  基于此,嘉善在全省率先打造乡村振兴多跨数字平台,通过县镇村三级跨层次打通信息通道、52个条线跨部门打通数字壁垒、100多项指标跨业务打通数据管道,形成了集乡镇指数、指标研判、动态督查、专项资金、示范窗口、集成改革、振兴号角、政策指南等八位一体的“振兴号”云管理平台,并配套开发乡村振兴监管和应用两大“掌中宝”,纳入“云上嘉善”数字乡村平台,实现乡村振兴各类资源和信息的集成与共享,提供了智慧的范本。

  与此同时,在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的强引领下,嘉善县进一步用好乡村振兴“指挥棒”,以设立县乡村振兴局为有力助推,建强工作体系、完善机构职能,形成了一套科学管用的新时代乡村振兴推进机制,跑好乡村振兴接力赛。

  “从数字平台的创设到工作机制体制的确立,我们集聚起关键要素,实现系统化的统筹布局、多点协同发力,构筑起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能量场’。”嘉善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嘉善县坚持把引进人才与培养人才通盘谋划,以“人才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一群怀揣大智慧、大格局、大情怀的农创客,踊跃投身于此,把新思维带入农业,做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的引领者,做城乡融合发展的探索者。

  浙江宜葆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个,其公司创始人是60后“海归”博士王亦宁,发明了一个名为“微秸宝”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智能堆肥系统。通过在肥堆表面覆盖的一层透气防水的高分子材料,减少了发酵过程中产生的臭气溢出,形成一个密闭好氧环境,通过手机实时监控发酵进程,该技术获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大赛三等奖、浙江省一等奖。

  王亦宁博士算了笔账,目前,农户购买商品有机肥的成本为600元/吨至800元/吨,而“微秸宝”堆肥的成本不足200元/吨,这不仅降低了有机肥的使用成本,还提高了农户使用有机肥的积极性,为改良土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嘉善县于2020年就制定出台《关于支持乡村人才振兴的若干政策措施》,多维度激活“智力”引擎,壮大新型农民队伍、科技特派员队伍、科研人才队伍,让更多人才在农业领域发光发热。如今,嘉善已经建立起乡村振兴人才蓄水池,并实现了成果的有效转化。通过成立“善农客”领创人才联盟,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目前已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发展家庭农场798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78家,引育现代农业经营和技术人才246名。

  “农业科技人才作为农业实用技术的实践者、示范者、推广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我们不单要引进科技人才,还要培养自己本土的技术人才,让人才结构更加合理科学。”嘉善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补充道。

  眼下,嘉善正依托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程,对农机作业能手和农机维修能手开展全程精准培育,借助农机维修、驾驶操作职业技能竞赛,培养了一批懂农机、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机工匠”。据统计,嘉善每年组织1200多人次参加实用技术培训,30多人参加省市操作技能大比武。

  美丽乡村嘉善大云镇东云村云端花事—四季花海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6 嘉善 编织田野新希望 打造乡村共富价值链 2021-09-24 浙江日报2021-09-2400010;浙江日报2021-09-2400027 2 2021年09月2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