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专版

以未来乡村创建为引领

苍南 书写宜居乡村的“美丽答卷”

  走进苍南县灵溪镇新桥村,一百多亩彩色水稻绘制出的“百年华诞”巨幅稻田画栩栩如生,绘就一幅美丽田园新画卷。

  天蓝、地绿、水清、景美,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地处浙江省最南端,素有“浙江南大门”之称的温州市苍南县正在未来乡村建设的跑道上全力奔跑,依托绿色发展优势,率先展现生态宜居的“美丽图景”,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变成人人共享的现实场景。

  今年以来,苍南县以打造“春花秋月 山海苍南”为目标,聚焦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产业化、系统化,将未来乡村作为全县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力争到2025年打造村域型未来乡村15个、镇域型未来乡村3个、片区型未来乡村2个,为打造省级美丽乡村标杆县提供坚实保障。

  蓝图已绘,当下有为,未来可期!

  “垃圾分类”从量变到质变

  来到苍南县钱库镇项东村,家家户户门口都贴着一个特制的二维码门牌,这是一款助力垃圾分类工作的“法宝”。环卫工人扫描二维码录入该户垃圾分类投放行为;村民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知道自己家垃圾分类的积分和排名信息。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是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的基础工作,是关系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民生工程。

  自2014年实施省级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试点工作以来,苍南县18个乡镇建成机械化终端站点49个(其中省级机械化终端26个)、太阳能终端站点23个,覆盖全县354个行政村,日处理量60余吨,基本满足全县农村易腐垃圾的处理需求。在做到布局“量”变的同时,也狠抓落实,实现“质”的飞跃。

  “我们按照‘中心区域联片建点、偏远地区多点布局’的原则,统筹谋划终端站点建设,形成了各乡镇一处中心、X个支点的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站点网络格局。”苍南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截至目前共建成72个终端站点,既满足了中心乡镇农村生活垃圾多处理量大的需求,又兼顾偏远山区量少的全覆盖。

  于是我们看到——

  灵溪镇凰山前村、宜山镇吴家库村终端、钱库镇项西村等,小洋楼式的站点外观别具特色;矾山镇嘉祥村、霞关镇上林村等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展现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美丽乡村的完美结合;莒溪镇大峨村、田寮村的“一条龙”收集服务,让农户享受到生活垃圾分类的“一条龙”服务;钱库镇、金乡镇终端站点引入第三方服务公司,运行情况更具效率……

  此外,苍南县鼓励各乡镇根据自身情况,因地制宜探索新模式、新机制、新方法,不断创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方式方法,确保终端运转更合理高效。

  “两最三比”强化长效管理

  草木芬芳的游步道沿着河流蜿蜒延伸,一栋栋白色民房整齐排列,走进苍南县莒溪镇,一幅美丽宜居的水乡画卷徐徐展开……这只是苍南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一个缩影。

  过去一年,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苍南率先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运维考核和补助发放,全县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获评省级年度优秀县。

  行百里者半九十。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不是打“运动战”,而是一场“持久战”。

  今年以来,苍南县农业农村局以“看不见垃圾”为目标,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再提升工作谋划。

  据介绍,苍南制定了《苍南县“两最三比”评比活动方案》,开展市级“人居环境最干净乡镇”“人居环境最差乡镇”、县级“人居环境最干净村”“人居环境最差村”和镇级“最美宜居庭院”“最脏公厕”评比。通过以市级“两最乡村”评比为导向,不断强化各镇域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整体提升乡村环境面貌。

  “我们还通过抓‘两最田园’考核,定期开展‘最美田园’‘最脏田园’评比和媒体曝光力度,巩固全县13个乡镇,43个整治田块50130亩美丽田园创建成果。”苍南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道。

  “未来乡村”共建宜居家园

  城市有“大脑”,乡村也应该有“未来式”。在响应共同富裕号召、乡村振兴持续推进的今天,数字的力量正在变革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治理形态。

  这几天,在苍南县马站镇中魁村智慧健康站,不断有村民前来进行健康体检。他们的健康情况将被医护人员统一录入数据库管理,获得针对性的健康处方。“看病不用出村,村里这些医生经常给我们检查,中魁村人民有福气。”中魁村村民林发雄由衷感谢道。

  据了解,中魁村智慧健康站设置了智慧健康平台、未来健康小屋、5G云诊室、“一老一小健康驿站”、智能药柜等功能模块,村民通过线上医疗专家把脉问诊,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城里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聚焦“医养一体化”,拓展养老、康养等功能,打造成医养结合的未来乡村健康园。

  健康大脑+乡村医疗只是中魁村未来乡村建设的场景之一。中魁村以“品味柚乡·乐活雾城”未来乡村创建主题,创新搭建健康大脑、文化大脑、智治大脑、数农大脑等多跨场景综合应用平台,通过数字赋能管理,充分释放乡村发展潜力。

  苍南立足当地实际,提出了“春花秋月,山海苍南,青绿山水,乡村画卷”的设计理念,按照全县地理情况、人文传统及发展方向将全县分为五种意境主题,分别是县城周边区域的“返璞归真,心灵所居”、江南水乡区域的“千年毓秀,一方山水”、玉苍山区域的“早听鸟语,晚品茗茶”、矾都区域的“风雅之美,归然心境”、滨海旅游区域的“月色氤氲,自成佳影”,准备在5年内按照这些主题打造出20个未来乡村,想要描绘出一幅生活与生产、传递与融合、多元与多彩的未来乡村画卷,以点带面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苍南乡村振兴。

  踏上新的赶考之路,苍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勾勒未来乡村图景,为新时代全省乃至全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苍南样板。

  (图片由苍南县农业农村局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6 苍南 书写宜居乡村的“美丽答卷” 2021-09-23 浙江日报2021-09-2300006;浙江日报2021-09-2300015 2 2021年09月2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