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专刊

一根甘蔗“撬动”乡村共富

章卫平 周 万 邓 晓

  近日,在衢江区后溪镇泉井边村,300亩甘蔗林一片葱郁,茁壮的叶片随风翻动,二三十名村民正在林间劳作。村党支部书记刘三富说:“这片甘蔗林去年还是一片抛荒沙地,今年3月陆续开种,到11月收割,甘蔗产量可达50多万公斤,产糖5万多公斤,到年底可为村集体带来200多万元的收益,户均年增收2.31万元。最关键的是,村里借发展甘蔗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撬动乡村共富。”

  泉井边村种植甘蔗已有400多年历史。如何让一根甘蔗“撬动”乡村富裕?刘三富有自己的招数。为保证甘蔗种植有技术保障,村里请出“老把式”专门指导和管理甘蔗种植。同时与义乌甘蔗研究所对接取得支持,引进贡品一号、黑皮果蔗、台湾白蔗等12个品种的甘蔗。对于市场销路,刘三富说,他以前做生意的时候每年都要帮着村里亲戚推销两三百公斤的红糖,对销售渠道和需求量心里很有谱。“村集体规模化经营,思路也要随之改变。村里已注册了‘甜蜜蔗哩’商标,专做高端品牌,5万公斤红糖不愁卖。”

  后溪镇党委书记林华说,泉井边村已被列入美丽乡村精品村、未来乡村、产业发展示范村创建。镇里高起点高标准设计了未来乡村运营方案,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甘蔗产业及手工红糖制作、“糖发烧”酒制作等手工艺,形成“蔗里工坊”,并逐步引入传统民俗工艺,打造甜蜜蔗糖之乡。在一产二产的基础上,通过研学游、甘蔗节发展特色农文旅产业,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建设产业兴旺的乡村未来社区。

  “在资金、项目、规划都具备的基础上,我们要加快变现,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办实事的行动。”走在新浇筑的甘蔗大道,刘三富说,目前村集体1000多平方米的“蔗里工坊”在建,将集储存、加工、体验、游乐于一体;还有观景塔、共享食堂、停车场等都在布点中。“村里还从农户手中流转了80多亩地,准备用于二期建设。同时集中收储了12幢老房子,建设“蔗创空间”,弘扬村里的节节高状元文化,打通农、文、旅融合之路。”他说。


浙江日报 专刊 00018 一根甘蔗“撬动”乡村共富 2021-09-23 浙江日报2021-09-2300004 2 2021年09月2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