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共婵娟
曾福泉
中秋佳月圆。当我们团圆月下,畅叙之间,发出“明月几时有”的慨叹,满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福,正是穿越时空的“宋韵”,拨动了现代人的心弦。
有宋一代,印刷术创造了丰富的典籍,水墨丹青记录大千世界的斑斓纹理。宋人的中秋之夜,得以细致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此际金风荐爽,玉露生凉,月桂香飘,银蟾光满。临安城中的人们,或临轩玩月,玳筵罗列,琴瑟铿锵;或登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总之,佳节之夜不肯虚度,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据《梦粱录》)
中秋月下这番举城同欢、充满民俗情趣的盛景,映照出一个繁华精致的古代文明,值得我们心怀温情与敬意。
夜空中这轮皓月,照着千年之前的宋人,也照着今天的我们。每逢传统佳节,烙印在我们身上的“文化基因”尤能催生内心深处的感动,那些远去的古迹和遗产,则早已在我们生活中留下投影,在我们血脉里刻下印痕。宋韵文化就是这样一种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要文化标识。
让我们过一个有“韵味”的中秋。亲人团聚时,不妨放飞神思,与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宋人遥遥呼召,心心相印。同师友一道吟哦那些俊逸神飞的词章,向孩子们讲述那些永镌汗青的名字。假期出游时,漫步运河边,你也许能想起当年这里如织的白帆;泛舟鉴湖上,你或许期盼有陆放翁携手同游;朗月当空,当你驻足回望这烟火街衢,也许眼前会浮现出一对普通的宋人夫妇,拎着从涌金门外一家店铺里买来的石榴和栗子款款而归。这生活的点滴、心灵的回响,都是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的一种努力。
千载共此婵娟。时时开启回溯历史长河的心灵通道,发现我们与先人之间绵绵不绝的联系,涵养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宋韵的时代价值、浙江的文化魅力就能源源不断地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