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实笃行,质量筑基赋能浙“里”
——中国计量大学深耕专业特色助力我省质量强省建设迈向新阶段
元力 王颖
9月16日,第四届中国质量大会在杭州盛大开幕,一个展现杭城质量建设的最新成果随之重磅问世——中国计量大学法学院张云教授负责起草的《杭州市质量促进办法》于9月15日起实施。
这是中国计量大学深耕专业特色,服务地方立法和浙江质量强省建设的缩影。除此之外,即将出台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和浙江省贯彻落实这些国家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都有来自于中国计量大学的声音。作为以计量、标准、质量、市场监管和检验检疫为办学特色的高等学府,多年来,中国计量大学秉持“计量立校、标准立人、质量立业”的办学理念,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努力培养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质量管理等领域的专业人才,以富有特色的教育服务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在与经济社会同频共振中彰显价值。从落实“三服务”、结对帮扶到推动乡村振兴,再到助力疫情防控,来自中国计量大学的标准化、质量检测、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总能及时应用到生产和建设一线,成为推动浙江标准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精修内功
锻造特色化的硬核实力
在中国高校版图上,中国计量大学是个性鲜明的存在,特色学科建设是其作为行业特色型高校的根基。
近年来,中国计量大学深入贯彻“特色名校”战略,强化学科建设顶层设计、构建良性学科生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的环境,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一路疾驰。学校按照“高峰、高原、高地、其他”四层次,构建高水平、特色化、协同发展的学科生态;针对高峰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推出“学科建设321工程”,推进3~5个博士点申报学科建设、2个省高水平特色学科建设,及1个国家“一流学科”培育,带动整体学科水平升级,逐步形成了以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为主体的计量测试学科群,以管理科学与工程、法学为主体的质量标准学科群,以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设计学等为主体的计量文化学科群,三大学科群齐头并进,构筑起雄厚的学术基底。
时光深处,静水深流。多年的学术积淀,中国计量大学递交了一张光彩夺目的历史答卷:
建有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12个国家(部)级平台,浙江省重点实验室等省级平台27个;近5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等省级以上项目8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50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发表高水平收录论文29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50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120余部……丰硕的学术果实,彰显着中国计量大学走在前列的硬核科研能力。
中国计量大学党委书记张土乔说:“大学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立德树人、精心育人、精准育才,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等教育不变的初心和使命。”高水平的教育,能充分释放人的潜能和活力,在中国计量大学这片成长成才的沃土上,莘莘学子自由追逐青春的梦想。
毕业生郑明波入职不到3年便进入江苏中海达海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核心研发团队,成功攻克高精度水深测量方面的技术难题。像他一样优秀的学弟学妹们在各种竞赛中崭露头角,共同擦亮了中国计量大学的金字招牌:在2015~2019年全国高校学科竞赛评估中排名62位;2019年,学校囊括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特、一、二等奖5项,数量和质量均位列浙江省高校之首;2020年,学校团队在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中获得本科组唯一的一等奖;2021年,学校在浙江省第十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勇摘特等奖2项。
这座科研实力雄厚、人才济济的特色型高校,成为浙江质量、标准、品牌建设的核心智囊,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服务基层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度万物、量天地、衡公平”,厚重、大气的中国计量文化,滋养出中国计量大学胸怀全局的责任认知,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是中国计量大学保持高速发展的内生动力之一。正如中国计量大学校长宋明顺所说:“高校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原始创新的主战场,是科技服务社会的主阵地。以服务求生存,以贡献促发展,是高校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沿着这条漫长的求索之路,中国计量大学精思国计、细量民生。近年来,学校积极参与计量法和标准化法修订、《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等重大发展规划和法律法规的立法工作,主持和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130余项;聚焦质量帮扶提升,承担浙江省省级重点产业质量提升试点服务项目,联合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成立中国质量研究与教育联盟,发起成立杭州市首席质量官联盟,并于2018年创办了中国质量总监大会,全面助力质量强省、质量强国建设。
从城市到乡村,从推动产教融合、产业转型升级到积极落实“三服务”、参与乡村振兴,广袤的之江大地,来自中国计量大学的创新要素,不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汩汩动能,见证着浙江从小康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坚定步履。
近年来,中国计量大学服务省内企业超700家,开展技术攻关近800项,技术咨询服务近500项,协助地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00余件;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等平台,成功孵化企业433家,实现经济效益超160亿元……
在电子商务之都杭州,在中国计量大学的积极推动下,ISO电子商务交易保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321)秘书处设在杭州,使杭州赢得了电子商务领域的国际标准话语主导权;在义乌,中国计量大学与当地政府合作共建“标准城市”,创新实施“订单式”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为当地产业制造、现代治理、贸易改革等出谋划策。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打赢疫情防控战役成为守护人民健康的头等大事。在此过程中,杭州首创的健康码开创了以二维码为手段,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预防和智控突发卫生公共事件的先河。为拓展健康码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中国计量大学在极短时间内完成科研攻关,牵头制定了《杭州健康码管理与服务指南》杭州市地方标准,为健康码实现从全省覆盖到全国推广提供了标准支撑,也为数字赋能群众健康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做出了先行探索。
登高望远
在开放中传递中国智慧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历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世界将目光看向中国。作为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浙江以标准强省、质量强省、品牌强省建设为引领,率先走出标准引领、质量提升、品牌带动的转型升级之路,杭州建设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湖州创建国家生态文明标准化示范区、义乌建设标准城市等创新实践,积累着走在前列的宝贵经验。
在此过程中,积极融入开放大潮的中国计量大学,成为展示中国标准化建设前沿律动的生动窗口。当“一带一路”奏响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强音,中国计量大学以“把互联互通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合作的重点领域,努力加强政策、规制、标准等方面的‘软联通’,充分发挥互联互通对实体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为指引,用中国智慧点亮“国之大者”标准建设的时代风采。
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计量大学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韩国中央大学、荷兰伊拉莫斯大学等发起成立“‘一带一路’标准化教育与研究大学联盟”,共有36个国家的117所高校加入联盟,40多个标准化机构成为联盟观察成员,以“标准”这一世界语言为纽带,实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者和学生的“民心相通”。
迈向世界舞台正中央,大步流星展示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题中之义。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中国计量大学成立了以标准化为办学特色的孔子学院,并以此为平台,成立了中东欧研究院、浙江—捷克文化交流中心。与此同时,该校与欧洲华捷发展有限公司(“一带一路”捷克站)、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捷克子公司共同成立“浙江—捷克布拉格丝路学院”,与省商务厅共同成立浙江自由贸易标准化研究院,通过标准化推进浙江“一带一路”捷克“点对点”建设,助推“中东欧17+1”合作,创造经贸合作便利的同时,传递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中国计量大学全力助推义乌用标准擦亮世界“小商品之都”这张金名片。学校积极参与义乌“一带一路”捷克站建设,助力义乌建设标准小镇、标准博物馆和浙江(义乌)国家标准技术审评中心,将“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更名为“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标准)博览会”,深度服务义乌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十四五”期间“助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打造‘义乌标准’国际高地”夯实底气。
百舸争流,弄潮儿勇立涛头。以创新赋能社会进步,以担当作为推动浙江标准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中国计量大学初心不改,风帆正劲,从载满荣誉和胜利的篇章里走出,从容驶入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新征程。
(本版图片由中国计量大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