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深读

杭甬等5地结对舟山15个偏远海岛,给老人带来贴心服务

78岁的“全能院长”
每天忙到飞起来

  杭甬等5地结对舟山15个偏远海岛,给老人带来贴心服务

  海岛“支老”,助推养老服务平衡发展

  本报记者 黄珍珍 林上军 何伊伲 张梦月

  迎着初秋的微凉海风,00后陈泓璇与同事毛喆鹏抵达嵊泗县枸杞岛。与悠闲漫步欣赏海景的游客不同,两个小伙迈着大步,一看就不是来度假的。他们此行肩负着一项重任——作为杭州市第二社会福利院的养老护理员,与驻扎海岛4个月的同事进行轮换,接力开展“支老”服务。

  “海岛支老”,源于一场特殊的行动。今年5月7日,省民政厅正式开展“海岛支老、一起安好”行动,计划在3年间,由养老服务专业水平较好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5地结对枸杞岛等15个舟山偏远海岛,为当地持续输送专业养老人才,助力3万余名偏远海岛老人共享优质养老服务发展成果。

  专业养老人才的到来,给海岛老人带来更加贴心的个性化养老服务,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区域间养老服务发展不平衡的难题,也为养老服务领域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做出了有益探索。海岛老人的幸福生活,翻开了新的一页。

78岁的“全能院长”

每天忙到飞起来

  为何要跋山涉水去海岛“支老”?今年省两会厅(局)长通道上,省民政厅厅长王剑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分享了一个小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78岁的海岛老人吴荣娣。去年8月,省民政厅组队赴舟山调研偏远海岛养老服务工作。吴荣娣所在的柴山岛,令众人印象深刻。这座面积不大的离岛位于普陀区白沙乡,距舟山本岛约15公里,每天只有两班轮渡上岛。岛上110余位居民都是老人,平均年龄约74岁,吴荣娣是岛上唯一的养老服务人员。

  岛上有一家“养老院”——白沙港里托老所,当时院内住着12位老人。吴荣娣一人身兼数职,既是托老所负责人,又是护理员和厨师,因此被称为“全能院长”。她的一天从凌晨4时开始,起床后到托老所备食材做一日三餐、打扫院内卫生……几乎忙到飞起来。

  “儿孙都出去定居了,我们在岛上生活了一辈子,舍不得离开。”吴荣娣说自己身体不错,帮老人做个饭打扫卫生还可以,也能赚点工资。但她担忧的事情也不少,比如院里有个使用助行器的半失能老人,还有一位老人轻度失智,缺乏专业技能的她照料起来有心无力。

  吴荣娣的烦恼,实际上是偏远海岛普遍面临的养老难题。近年来,我省加快推进养老事业发展,养老服务工作已“从无到有”迈入“从有到好”“从好到优”,但仍然存在区域间养老服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舟山,是浙江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地市之一,老年人口比例连续4年位居全省第一。舟山共有大小岛屿1390个,其中住人岛屿100余个。受产业转移、人口外迁等因素影响,一些偏远海岛深度老龄化现象日益凸显。截至去年底,舟山老年人口达29.11万,老年人口比例约30%,其中老年人口比例80%以上的海岛有20个,部分岛屿老龄化程度甚至达到100%。

  为积极应对海岛人口老龄化,“十三五”期间舟山共投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经费3.16亿元,涵盖设施建设、智慧养老、医养结合、社会参与等方面,并通过“守护夕阳”偏远海岛老人关爱行动、海岛服务驿站“幸福驿家”等项目定期为偏远海岛老人提供基本养老服务。但由于岛屿众多且分散、偏远海岛交通不便,导致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共享性较差,与内陆地区相比仍有差距。

  为加快补齐海岛地区养老服务资源发展不均衡的短板,去年省民政厅联合舟山市民政局对20个深度老龄化的偏远海岛摸底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偏远海岛虽已基本配备托老所、敬老院、居家养老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但岛上专业养老服务人员十分稀缺、养老服务需求大,亟需岛外力量大力支持。

  眼下,浙江正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如何让海岛老人与内陆城市老人共同享有优质养老服务成果?“海岛支老,一起安好”行动应运而生。

海岛来了“支老”员

老人们比以前爱笑了

  5月7日,擎着“海岛支老先锋队”队旗,首批30名“支老”人员两人一组分赴15个偏远海岛。他们平均年龄不到40岁,最年轻的一名护理员仅22岁。他们专业背景很强,来自各地公办或民办养老机构,拥有中高级职称的人员超过半数。

  根据结对方案,上岛“支老”人员分工明确:一位是护理员,工作内容侧重生活照料、专业护理等,另一位为管理人员,负责参与当地养老服务机构管理、帮助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等。上岛4个多月来,令人欣喜的变化每天都在发生。

  改变首先从院内开始。结对的15座离岛都配备了托老所等养老机构,住着政府集中供养的特困老人和自愿入住的本岛老人。在住房充足的前提下,“支老”人员都会与老人们同吃同住。上岛前,他们做了充足的准备,有的自学舟山方言,有的提前拟好工作计划。

  唠家常是拉近距离的最好方式。在柴山岛的第一周,来自象山县老年公寓的张珂莹和余雷在院内挨个走访老人,随着交谈次数增多,渐渐地老人们愿意主动分享了。了解到老人饮食比较单一,张珂莹每天定制一份营养均衡的菜单,将往常的早餐泡饭改成了水煮蛋和绿豆粥、红豆粥、南瓜粥等,午饭和晚饭增加了海岛老人爱吃的鱼类和蔬菜;在余雷的帮助下,半失能老人戚善飞学会了使用助行器;听说有老人很久没有过生日,她们就筹备了一场季度生日会,还托人从岛外带了生日蛋糕……有一天,不爱与人打交道的老人夏阿花拉着张珂莹的手悄悄问:“你当我女儿好不好?”

  结对嵊泗县花鸟岛的嘉兴光大百龄帮·南湖颐养中心副院长卢嘉飞,在养老服务机构管理方面经验丰富。实际上,这不是他第一次常驻花鸟,20年前他曾在岛上驻扎服役。这次上岛后,卢嘉飞与同事罗勇勤对花鸟乡养老服务机构——乐龄幸福公社里里外外自查了一番,最终制订出厚厚一本《乐龄幸福公社管理制度汇编》,内容涵盖老人请假、厨房卫生、医疗护理、临终关怀、捐赠管理等方面,共26章106页,要求工作人员按制度做好相关台账记录,每天为老人测量生命体征并做到一人一档。记者在幸福公社采访时看到,院内安装了崭新的康复器材,一旁的罗勇勤正在耐心教老人使用上肢康复训练环。

  在海岛,大部分老人都选择居家养老。随着服务半径扩大,改变逐渐蔓延至老人家中。一有空,“支老”人员就会在岛上入户走访、测量血压,并根据老人需求开展康复教学、陪伴慰藉、适老化改造等个性化服务。今年7月,花鸟岛75岁的袁阿定老人家中就进行了适老化改造。记者看到,淋浴间内已根据老人身高加装了安全扶手,还配备有坐浴椅,方便老人安全如厕、洗澡。

  变化还藏在岛上随处可见的细节中。吴荣娣告诉记者,原先柴山岛的老人没什么娱乐活动,晚上6时左右就睡了。如今傍晚来临时,岛上小广场会有一群老人在张珂莹的带领下,开心地跳着保健操。吴荣娣觉得,老人们比以前爱笑了。

聚合多方力量

激活本地内生力

  因偏远海岛交通不便,“支老”行动方案提出,由协作地区根据实际情况每3至6个月轮换一次上岛人员。8月21日上午,来自嘉善的包建群、刘瑞与嵊泗县洋山岛的老人们挥泪作别,她们是首批“支老”人员中第一对离开海岛的。

  “我们离开后能为海岛留下什么?”轮换返程还不到2个月,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的90后养老护理员曹媛常陷入思考。曹媛曾荣获2019年中国技能大赛养老护理员职业竞赛一等奖,有着行业内拔尖的专业护理技能。她与同事周晨蕾结对的是嵊泗县嵊山岛,岛上敬老院住着12位老人,其中有两位行走不便、半失能。

  上岛第一天,曹媛就开始手把手将护理知识教给敬老院工作人员。53岁的工作人员夏海芬边看边学,如今她已经掌握了一些基础护理技能和噎食防范、心肺复苏等急救小知识。曹媛和周晨蕾还对岛上3个村里负责民政口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希望能覆盖居家老人的护理需求。

  “通过‘传帮带’为海岛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养老护理员队伍,是‘海岛支老’行动的目标之一。”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外他们还希望能为区域间协作搭就平台,吸引省内更多优秀社会力量上岛,为老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更为精准的个性化养老服务。“支老”开始后,杭州等地民政部门发出倡议书,引导本地社会组织上岛开展志愿服务,舟山市民政局启动“暖阳助老、九送上岛”活动,聚合政府及社会组织力量,定期上岛提供物资赠送、医疗康复等九大助老服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花鸟、枸杞等“网红岛”旅游业发达,各类资源较为丰富,而未被开发的柴山岛等相对物资匮乏。由于海岛情况不一,“支老”人员面临的一些困难还有待破题。有人担忧,院内工作人员年龄偏大,护理教学难度高,仅靠两名“支老”人员无法做到全岛养老服务有效覆盖,但当地的年轻工作人员又实在不好招;有人提出,一些老人家中无独立卫生间,适老化改造难度大,因资金缺乏导致改造计划暂时搁浅;还有人认为,海岛老人最缺的是陪伴,志愿队伍每月上岛一次的频率较低,希望当地能组织志愿队伍每周上岛……

  打造“浙里长寿”金名片是浙江着力推动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的重要内容。目前,浙江已将加大海岛养老服务供给列入《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参与“海岛支老”调研的浙江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员王萍认为,“海岛支老”是浙江在养老服务领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举措,是促成区域间养老服务均衡发展的一种有效探索。“这一尝试提升了海岛老人及家属、渔农村社区居民等对优质养老服务的认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当地政府进一步加快普惠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海岛老人共同富裕获得感。”王萍说。

  同时,王萍也指出问题所在。“‘海岛支老’模式主要以外部养老资源输入为主,本岛养老服务的内生力还不够强。加快海岛养老服务迈入‘从有到好’‘从好到优’,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王萍建议,海岛当地政府在就业政策制定方面,可对年轻人返乡参与养老服务工作给予一定倾斜,协作地区可尝试打通各地志愿服务类社会组织资源,定期组织志愿服务队伍巡岛开展“支老”服务,老人家庭成员也应该更加积极承担养老职责,多回海岛看看,给予老人更多的心理慰藉和支持。


浙江日报 深读 00008 78岁的“全能院长”
每天忙到飞起来
2021-09-15 浙江日报2021-09-1500004;23080591;浙江日报2021-09-1500010;浙江日报2021-09-1500015;浙江日报2021-09-1500012 2 2021年09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