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次应急响应中成长
本报记者 翁杰
13日,台风“灿都”登陆点不断向东北偏移,渐行渐远。这次记者蹲守一度被预判为台风可能登陆的北仑,尽管没有与台风正面接触,似乎是扑了个空,但看到当地应战台风的种种准备,感触良多。
对基层防指来说,每一次台风来袭都是最好的“实战”演练,练就他们迅速反应的能力。此次,“灿都”台风影响突然加强,省防指一天半时间内不断提升应急响应等级,北仑等各地基层防指应对从容、有条不紊——全区防汛防台责任人迅速到岗;157个避灾安置点全部启用;全区化工企业应对台风预案明确,通过街道等落实到每一家企业……这是实战中锻造出来的防台素养。
对基层干部来说,每一次台风都让他们的底线意识更绷紧一分。除了做好规定动作,基层干部考虑得也越来越周全越来越细致。在北仑大碶街道坝头社区,有5幢老旧居民楼,按规定原本并不在转移对象范围内。但综合评估风险后,12日夜街道、社区干部仍挨家挨户动员转移。截至13日19时,北仑实际转移17593人。
对广大群众来说,在反复的台风转移大“演练”后,百姓也渐渐形成了自觉转移的意识。在北仑,不少村干部上门一动员、一组织,村民们便扶老携幼一家人极其配合地赶往安置点。12日夜里的转移中,一个年轻的妈妈抱着6个月大的孩子告诉记者:虽然风雨不大,但她相信村干部这么晚上门动员肯定有其道理,她自己也不愿让孩子有一丝危险。
每一次的全力以赴,有朝一日终将成为挽留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一招。这其中,有各级防指“宁可十防九空,不可万一失防”的底线意识,也有基层干部“宁可事前听骂声,不可事后听哭声”的责任意识,更有广大群众逐渐形成的“宁可信其重,不可信其轻”的防台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