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绿谷双名工程”为山区教育培养名校长名教师
淬炼名师,为山里娃点亮未来
记者 黄彦 通讯员 朱雯莉 唐蓓芳 陈池
本报讯 (记者 黄彦 通讯员 朱雯莉 唐蓓芳 陈池) “经过这段时间学习,忽然觉得自己像‘乡巴佬’,但是收获很大。”近日,在丽水学院开展的“绿谷双名工程”第三次集中研训交流会上,刚从上海静安第一中心小学跟岗实践回来的松阳县实验小学校长程发军一番幽默的话语,引得大家会心一笑。
推动山区教育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是基础。如何培养山区教师扎根基层的教育情怀,提高教学能力,增强他们献身山区教育的定力?2019年12月,面向336位山区教师,丽水启动了为期3年的绿谷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工程(下称“绿谷双名工程”),以此来夯实山区教育的发展基石。
该工程实施“双导师制”,聘请来自浙师大、杭师大、丽水学院等高校的42位教育专家担任理论导师;来自上海吴淞中学、上海延安初中、杭十四中、温州中学等名校的69位特级教师和知名校长担任实践导师。理论导师负责指导理论提升和课题研究,实践导师注重技艺提高和行动研究。
“听第一堂课就感觉不一样。”庆元县城东小学教师叶丽芬介绍,她在理论导师的指导下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如今,已经成功申报了市厅级研究课题并发表了学术论文。更令她欣喜的是,实践导师每学期都会到她的学校跟岗实践、全面体验,帮助她解决实际问题。
该工程精心设计了“一人一规划”“一周一文献”“一月一著作”“一人一课题”“一人一成果”“一年四实践”等6项活动,重塑山区教师学习状态,提升学习效果。目前,90%以上的学员已完成专项课题立项,不少学员公开发表了自己的读书体会、文章著作等。截至目前,已有13位学员被评为丽水市“教学名家”,50位学员被评为丽水市“教学(德育)名师”。
该工程负责人、丽水学院潘巧明教授带领的团队还创新建立了“虚拟学校”网络平台,实现了对培养对象日常学习活动的可视化大数据管理。“遂昌县第一讲到课率93.94%”“莲都区5月份读书笔记上交率100%”……在大数据的监管下,不少老师表示:“一堂课都不好意思落下。”
“一位校长带动一所学校,一位教师带动一门学科团队”,该工程在启动伊始就设定做好引领指导、达到辐射效应的目标。线上教育资源可共享给所有老师共同学习,优秀学员将成为丽水学院师范教育专业的荣誉讲师,传授经验实现精准教学。丽水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努力将“绿谷双名工程”打造成丽水品牌,形成可持续化的培养模式,让更多山区教师参与其中,共同点亮丽水山区教育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