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专版

打造复兴标杆 锚定富民坐标

建德:以文化力量推动跨越赶超新崛起

  一座城市的发展,文化兴盛是有力的支撑点。对于浙西江城建德来说,这里的文化底蕴颇为丰富且独特。

  这里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一颗“建德人”牙,将浙江历史推到了1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因三国“建德侯”孙韶而来的县域之名,让中华德文化弘扬至今;一座严州古府,承接宋韵,更让千年文明在此迭代传承。

  这里有底蕴深厚的诗书文化——《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名著中都能找到古严州的影子;黄公望在此流连作画,李白、孟浩然、范仲淹、陆游等都曾在此游历或为官,留下许多不朽之作。

  这里有薪火相传的红色文化——喊出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千鹤村,是中国妇女精神重要发源地;新安江水电站的“三自”精神,依然鼓舞人心。

  以文化为共富铸魂塑形赋能。在当下,这些文化印记照进现实,凝聚自信、汇聚动力,为建德实现“跨越赶超新崛起”、打造共同富裕的县域样板提供助力。

半朵梅花香如故 这里有积淀千年的文脉

  今天的建德市梅城镇,就是以前的严州府城。古严州地位仅次于省会杭州,下辖建德、寿昌、淳安、遂安、桐庐、分水六县。

  要追溯建德的历史文脉,梅城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踏进古镇,青石街巷直通旧时府衙,建德侯坊迎面而来,巍峨耸立。这是为纪念先祖孙韶所建,上书“建功立德”四个大字,这就是“建德”的来历。

  孙韶的事迹上过《三国志》,后来,这些故事又被写进《三国演义》。严州文化研究会会长陈利群告诉笔者,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建德”这一词汇,与这块土地和人民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再也不分开。

  不仅是《三国演义》,这片土地的山山水水,给予了文学家创作灵感,历代文人墨客在此创作诗歌达4800余首。

  《水浒传》中,有7回写到严州,包括宋公明大战乌龙岭、睦州城箭射邓元觉等;唐代唯一的地方诗歌流派“睦州诗派”和清代的“新安画派”就在这里孕育而生;江水汤汤下,钱塘江诗路也由此开启,李白、孟浩然、陆游、范仲淹等名人来到这里,纵情山水,留下步步屐痕和不朽之作。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遍地都是唐诗宋词,俯首可拾。

  建德市三国水浒文化研究会会长洪淳生“蛰伏”梅城多年,在他的理解中,南宋定都临安时,严州文化亦达到了一个高峰:“宋韵文化在梅城留下的印记,如同繁星点点。”

  梅城镇严州府街上一道院门,把古城的喧嚣隔绝在青柯亭外,以青柯亭本《聊斋志异》为代表的严州刻本,便是在南宋时期文化中心南移后,发展繁荣而来。

  据考证,中国历史上第一枚纪年钱也是由严州神泉监铸造,首开将仿宋体铸入钱币的先河。“我曾经陪钱币研究专家探寻过神泉监遗址,就在现在的梅城镇东面,五加皮酿酒厂附近。”洪淳生说。

  还有理学、音乐、绘画……严州城成为了人文荟萃之地,也让当下的建德成为了宋韵文化的承接地之一,是钱塘江诗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跨越赶超新崛起 以文化自信构筑发展力量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它具有极强的渗透力,塑造着生活里的每个人;它具有跨越时空的非凡魅力,为这片生生不息的土地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因这份深厚文化底蕴背后的文化自信,近年来的建德,正在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努力实现“跨越赶超新崛起”。

  文化自信转化为产业发展动能。

  每逢节假日,梅城便人流如织,街口严州烧饼店“一个假期把一年的房租钱给挣回来”的故事,一时成为佳话。历经3年建设,梅城镇这座浙西千年古府,成为浙江省美丽城镇建设的标志性窗口之一,更成为古城复兴标杆,跑出了前所未有的加速度。

  更有“铜师傅”将文化融入工业设计,打造爆款产品。严东关五加皮、秋梅倒笃菜、方顺和严州酥饼等传统企业在非遗文化传承上做文章,打造非遗文化伴手礼和展陈馆,入选省优秀非遗旅游商品目录。

  文化自信升级成乡村振兴力量。

  1953年,为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建德市千鹤村的妇女打破传统旧俗,走上田间地头,男女同工同酬,喊出了“劈山拦河溪改田”的口号。由此,这个小村庄成为了提振千万中国女性自信的“妇女能顶半边天”的重要发源地,也是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女性的“千鹤妇女精神”诞生地。

  如今,在“千鹤妇女精神”的感召下,建德的乡村妇女在基层社会治理和乡村振兴中继续发挥“半边天”的作用,敢想敢拼、创业创新,筑起共富梦想。

  文化自信凝聚成城市精神内核,“建功立德”四个字从历史故事里走出来,走到当下。

  早在2017年,围绕“建什么样的功、立什么样的德”,建德就掀起了热烈的大讨论。次年,首届“建德人大会”发布“建德人宣言”,200多位建德乡贤共同承诺,要秉承“建功立德”精神,与家乡人民同频共振、砥砺奋进。同样在2018年,建德发布全省首个“德文化系列标准”,进一步推动“建功立德”文化成为推动建德发展的内生动力。

  如今,建德深入开展“德润乡村、十佳百窗”展示活动,力争培育100个左右“基层德治窗口”村社,打造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德文化”高地。

定下2025年“小目标”

探索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建功立德,驰而不息。今日之建德愈加自信,厚重文化也在加快传承,并探索构建富有核心竞争力和建德特色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去年9月底,美丽的新安江畔新添一座综合性博物馆。这座外形灵动、与自然山水相融的建德市博物馆,成为一所反映本地区自然变迁、历史文化、社会风貌的“大学校”,成为建德市的文化新地标。

  每有嘉宾来,建德市相关负责人总会带他们到建德市博物馆转转,便于用最快的方式,认识这座城市。

  这座博物馆里,有那颗拉开人类发展史“浙江篇”序幕的“建德人”牙齿化石。虽然是枚复制品,但因运用最新无损复制技术制作方式,在大小、形态和材质上与原件几乎分毫不差。

  博物馆里还有《聊斋志异》青柯亭本的复制品,诉说着古严州繁盛的历史荣光,以及建德历来的崇文传统。此外,建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此一一展陈。建德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由此迈入了文化建设的新发展阶段。

  建德文化基因在逐一“解码”。为践行“建功立德”精神,推进德文化进校园,建德市中小学校在开学之初,通常会开展德文化讲学活动,让学生深刻感受德文化的源远流长,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文化的熏陶。

  “一镇一品”建设初见成效,梅城镇“严州古府文化小镇”、寿昌镇“味道寿昌·寿昌味道”、大同镇“稻香小镇”等形成区域品牌特色。

  文化产业品牌形成特色。以建德航空小镇为代表的11家省市研学基地,让更多人走进建德、了解建德;《江清月近人》实景演艺,也让游客在光影声电的享受中,拥抱这片土地厚重的历史,并逐渐形成一条由演出驱动的文旅产业链条。今年10月,颇有南宋遗风的严州瓦子,也将开门迎客。

  深化“德文化”品牌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城市魅力,建德始终在路上。今年6月,建德市文化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出台,依托丰富的山水人文历史资源和产业发展基础,结合产业发展导向,建德市将以创意设计、文化旅游、数字文化、创意农业为重点,加快培育现代传媒、艺术品、文化会展等新兴产业。

  “预计到2025年,数字化将成为建德市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主体形态,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成为文化产业创新的重要动力,文化产业与制造业、农业等相关产业的渗透能力显著增强。”建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届时,具有建德特色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将基本形成。

  (本版图片由建德市委宣传部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9 建德:以文化力量推动跨越赶超新崛起 2021-09-10 浙江日报2021-09-1000007;浙江日报2021-09-1000011;浙江日报2021-09-1000015;浙江日报2021-09-1000009;浙江日报2021-09-1000026 2 2021年09月1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