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双减”工作试点市金华连出实招——
负担减下去 快乐多起来
本报记者 梁建伟 纪驭亚 薛文春 通讯员 雷晓蕾
“自从儿子上小学后,我的每个双休日都是陪他奔波在各类培训班。这个双休日,全家睡到自然醒,儿子跟老爸在小区篮球场痛痛快快比试了一场,还去看望了长辈。”刚刚过去的“双减”实施方案落地后的首个周末,家住金华市金东区的陈女士一家在久违的惬意中度过。陈女士发现,没有培训班的周末已成为身边多数家长的共同选择。
8月4日,金华市被确定为我省“双减”工作首个试点市。一个月来,金华实招频出,不仅出台《金华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负面清单》《金华市义务教育学校减负工作清单》等5个配套文件,还成立市级学科鉴定工作委员会、推出“金信培”“金托管”等数字平台……“双减”试点,正在金华跑出“加速度”。
资源整合
学校课后服务再“升级”
从新学期开始,每天下午4时的下课铃声响起,成了金华市金东区曙光小学五(1)班学生小王最期待的时刻。
吃过点心,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就飘荡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教学楼前的空地上,轮滑班的同学已经在轮滑俱乐部教练的指导下练了起来;在轮滑班的右侧,一群学生玩起了空竹;轮滑班的左侧就是操场,参加足球、排球等兴趣班的学生练得热火朝天。
教学楼内同样热闹。小王参加的合唱团歌声悠扬,其他教室里,非洲鼓、绘画、航模……每个孩子都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兴趣爱好中。“全校1714名学生基本都报名参加了学后托管。为满足孩子们的多样需求,我们在只有40多个行政班的情况下,开出了包含29类课程的54个课后服务兴趣班,30%的师资来自校外。”曙光小学校长张根兵介绍,该校从2018年起就开展“4点钟学校”,即在放学后提供1.5小时的课后服务,每周4天。“双减”政策发布后,该校马上把课后服务时间延长至课后2小时,每周5天。同时,因为校外更多优质师资的参与,兴趣课种类也更为丰富。
小王和同学们对于“双减”的感受更为具象。“能选的兴趣班种类多了不少。以前虽然也有课后服务,但作业基本上还是要带回家继续做。这学期的作业量明显变少了,我每天都能在学校完成所有书面作业。书包不用带回家,晚上还多了不少可以自主安排的时间。”小王说。一旁的教务主任傅赛萍告诉记者,学校尝试引入校外师资任教兴趣班,也是一次术业有专攻的尝试,让本校教师有更多时间探索“作业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且科学合理控制作业总量,减量增质。
像曙光小学一样,目前金华全市392所小学均开展了课后服务改革,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达39.8万名,人数占比由2019年的53.6%提升至2021年的91.4%,各小学共开设个性化课后服务课程320余门。接下来,为合理利用校外资源,当地教育部门还将负责制定引入的机构和课程目录,并明确标准和规范程序。 (下转第八版)
(上接第一版) 在把育人主阵地重新拉回校内的同时,金华不少学校还在探索教师弹性上下班制度。“老师的下班时间已实现弹性,此外我们还为老师安排了接送假、心情假。”金华湖海塘小学校长吴志坚说。
部门联动
校外培训机构更规范
做好“双减”试点,需要校内提质升级,也需要校外严格监管,这样才能重塑教育生态。
9月4日,是我省及金华“双减”实施方案发布后的第一个周六。金华市教育局“双减”工作督查组会同金华开发区社发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分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公安局、西关街道等多个部门,开展了“双减”之后首次校外培训机构联合执法行动。
“双减”前的金华市区“教培重地”、一度曾聚集20多家大中型培训机构的欧景学府教育综合体,如今来上课的学生大量减少。大多数学科类培训机构已响应政策,不在周末营业。少数机构虽然开门,但教室内空空荡荡,只有前台1到2名工作人员。在其中一家大门紧锁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外,记者注意到一本放在入口处的登记本,记录着当周每天来参加培训的学生人数。数据显示,前半周每天仅有30多个学生来该机构上课,哪怕是人数最多的周五,也和“双减”实施前的学生数量有一定差距。
但也有个别机构仍在试图打“擦边球”。在本次督查中,发现一家英语培训机构的外教正在用英语与3到6岁学龄前儿童交流做游戏。多个部门立即联合执法,开出限期整改通知书。
“在‘双减’之前,金华市已经积极探索开展多部门联动督查校外培训机构,取得了一定成效。接下来,这样的督查将成为常态。”督查中,金华市教育局“双减”工作督查组组长吴仲池全程都拿着一份金华市教育局8月31日刚印发的《金华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负面清单》,一一对照清单中的25条“不可为”事项。他表示,虽然此次督查的要求比“双减”前更高,但被发现问题的培训机构反而少了。
“我们从2019年开始就针对校外培训机构的乱象进行严查,金华原本的2105家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已陆续关停981家。”金华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楼伟民说,也正是前期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整治基础扎实,才能让金华的“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试点工作推进较为顺利。为确保校外培训机构规范运行,9月底之前,金华市、县两级还将对照负面清单开展部门联合专项检查,集中治理整改一批、规范转型一批、关停取缔一批。
此外,金华市学科鉴定工作委员会也在8月27日成立。对自己所开展的培训服务不能准确区分学科类和非学科类的校外培训机构,可以自主申请审核确认相关培训项目。鉴定专家组会审核机构的申请材料并实地核查,根据审核结果给出明确的鉴定结论。
数字赋能
一站式精准“监管+服务”
“为了能排出一张最为合理的课后服务课表,我和团队花了3个晚上,前后排了4种方案。”在采访中,傅赛萍的一句话,道出了将在新学期推行课后服务的全省中小学共同的“烦恼”。
不过傅老师们的“烦恼”,即将被破解——9月2日,金华市教育局召开“金托管”课后服务平台使用培训会议。“这是我们刚开发完成的数字化服务平台。学校会通过平台发布托管课程、授课老师和授课标准等。学生完成选课、缴费后,平台会生成经过最优选择的课后服务课表和组班名单。教育主管部门也可通过该平台实时掌握各县(市、区)、各校参加托管学生人数、所报课程情况、家长评价情况等。”金华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钱胜军介绍,目前该平台正在金华市区的3所小学进行试运行,初步反馈效果不错。接下来,他们还会根据试点情况,优化服务内容、完善服务机制,计划本月底在全市小学、初中推开。
而另一个困扰家长的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难题,也有了破解之道。今年6月,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金信培”在“浙里办”正式上线,金华全市所有校外培训机构均已纳入其中。“打开这个平台,我就可以查询校外培训机构的办学资质、信用等级、课程设置、教师资质等情况,还能线上选课报名、付费,查看课表管理等服务。”家住金华市婺城区的陈女士是头一批“尝鲜”的家长,她告诉记者,有了“金信培”保驾护航,缴费时心里很踏实。
不仅如此,“金信培”还实现了教育行政部门对校外培训机构的一站式监管。通过“金信培”,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对机构进行有效审核和监管,还能发布培训机构黑白名单、信用等级及风险预警。更重要的是,平台能实现多部门联动。例如,对接公安部门审核教辅工作人员的犯罪记录等信息,对接金融机构了解各培训机构唯一培训费资金专户情况,系统分析校外培训机构的资金专户信息、最低余额、资金提取异动信息等,按相关标准推送预警通报信息等。
“‘双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楼伟民表示,希望通过金华的先行先试,实现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2年内成效显著、3年内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大幅度提升,为全省“双减”工作创出经验,作出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