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钱塘江

温暖与感动

  我来到杭州市笕桥街道浙江大学“筑梦暖巢”暑期社会实践团的支教点,沿着宽敞整洁的街道走上一座漂亮的大楼,心底的疑惑偷偷萌芽:这里,会需要我们么?

  “新老师来了!”还没进门,一个穿蓝色裙子的小女孩率先喊起来,大大的眼睛透出狡黠的光。

  “老师,你叫什么名字?”

  “老师,你是什么星座的?你有男朋友吗?听说天秤座和双子座最配哦!”

  那些久违了的纯粹的、天真的、闪着无限活力的笑容,一瞬间点亮了我心底某个角落。

  他们仍在能被本子上的小红花激励的年纪。他们还对一切充满了好奇。

  “小朋友们,由这条心理学悖论可见,永远要有质疑的意识和勇气,明白吗?”

  “小朋友们,你们能懂得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意义吗?”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宇宙正在不断膨胀吗?”

  于是,我们从诗词歌赋讲到天文地理,那些听得懂的、听不懂的、听懂了又好像没有完全懂的知识,都被一声声“老师,这是为什么呀?”“老师,我说的对吗?”环绕。

  一双双高举的小手也终于打消了我们站在讲台上的紧张。

  幻灯片上皎皎的星河直通到宇宙深处,讲台上的我们在讲着银河系的故事,台下的他们,满眼银河。

  假如,他们中能有一个人因此而保持探索星辰大海的勇气,能有一个人因此在“内卷”日益泛滥的未来偶然想起“诗和远方”,那便是我们最美好的期望……

  当淡淡的暮色开始降临,时钟转完一天的工作。家长来接走自己的孩子。他们之中有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有身穿制服的保安,有白领,也有工人。这个街道主办的公益夏令营里,各行各业的家长或许素未谋面,而这些家庭条件、生活习惯各异的孩子们在不断接触中学会了彼此理解、彼此陪伴。

  “怎么老师比我们先走呢?”收拾好东西准备动身时,一个麻花辫女孩抓住我的手。

  “因为老师也要回家呀,老师的家离这里很远。”

  “可我还不能回家。妈妈得晚上12点才回来,她是做直播的。爸爸来接我,可他也没来。”

  “那,你喜欢这次夏令营吗?”察觉到她的失落,我开始转移话题。

  “当然!因为这里有很多小朋友。”她微微脸红了一下,绽开明媚的笑,“还有很多好玩的课。”

  “还有呢?”

  “还有老师们呀!”

  那一天,我们离开得格外晚,直到夕阳下最后一个归家的孩子,被拉长的影子消失在晚高峰的尾声里。

  想起支教临行前,母亲曾说的话:“当年你小的时候,如果有这样一个夏令营该多好啊。”无论是从农村到城市打拼无暇自顾的年轻夫妇,还是忙碌在自己的岗位上无暇家庭的社会服务者们,他们都有着一份还算体面的工作,然而生活往往使他们不对他人显露自己的辛酸。

  曾经,乡村里的留守儿童被困在了大山之后,而现代城市的“留守儿童”唯有钢筋水泥来入梦。从过去的乡村支教,到城市支教与乡村支教同步进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见证着这个时代的进步。

  这里,真的需要我们吗?我想是的,在孩子们还没有被电子产品和课外补习绑架的时候,带他们去看一看星辰大海吧。

  “老师,这个给你!”

  这是小女孩剪的第15个小纸片了,她说一个是金鱼的尾巴、一个是蝴蝶的翅膀、一个是兔子的耳朵,还有……我有些出神,那些所谓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宝贵东西,是否就藏在这些稚拙的剪纸里面?

  我常常在想,短短几周的支教,我们究竟能带去什么?与其说是带去了先进的知识或思想,不如说是在用陪伴诉说着长情的告白。这个时代的新生力量和这个时代刚刚孕育的新鲜血液温暖着彼此、照耀着彼此,传递着时代的接力棒。我们大学生正接受着最先进的教育,也享受着社会进步、科学发展的红利。所以我们,也正用微不足道的力量,努力地回馈我们曾经得到过的关心与爱。

  然而,与短期支教相比,我认为支教长期化、固定化或许才是根本之道。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社会实践终将成为大学生一厢情愿的自我感动和孩子们记忆深处可有可无的一个片段。

  城市低龄“留守”儿童的暑期是否被我们所忽略?短期支教又该何去何从?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辈当上下而求索。别让支教成为大学生一厢情愿的自我感动,别让忙碌的城市逐渐空洞无情。假如我们还幸运地保有一些给予的能力,那么便及时去给予、去探索吧。让乡村里的孩子有勇气追逐阳光,去到更辽阔的远方;也让城市里的孩子在未来努力飞翔的时候,不会轻易地迷失本心。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03 温暖与感动 2021-09-05 23023583 2 2021年09月0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