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专题

紧扣“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主线

德清县争当“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先锋

  农,天下之大业。8月23日,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传递出清晰的信号:“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作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鲜明标志,其重要性被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让农业有竞争力、让农民有钱赚。近年来,德清县补短强基、示范引领,乡村振兴向纵深推进,“三农”发展磅礴转型,呈现出农业进程快、乡村经济活、农村环境美、农民生活优、城乡融合度高的良好态势,成功获批省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评价连续6年列全省涉农业县第一,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连续两年全国第一。

  眼下,德清正紧扣“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这一主线,围绕争当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排头兵目标,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全面实施农业“双强”先行示范行动,大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在广袤的田野上催生强劲发展动力。

  让先进农机

直接开到田间地头

  江南水乡,耕地碎片化严重,只有将“巴掌田”改为“整片田”,才能更好地发挥现代农业机械化的作用,改变过去完全靠人力的面貌。

  为打破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桎梏,近年来,德清主要实施农田宜机化改造和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围绕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建设的总体要求,让农田地块小并大、短并长、陡变缓、弯变直,推进百亩方、千亩方、万亩方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工作。

  同时,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快推动环境调控、精量播种、育苗嫁接、移栽收获、电动运输、水肥一体化等作业环节的基础设施宜机化改造,建立与设施结构集成配套的多功能作业平台,形成布局集中连片、农田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生态良好、适合规模种植和现代化农业生产的优质永久基本农田。农田宜机化改造让先进的农机直接开到田间地头,助推了主要农作物以及特色经济作物的全程、全面机械化,提高种植效率。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高标准农田建好后,最重要的是做好管护。德清打好“调整粮功区、创建粮食生产示范区、推广稻虾轮作、清退整治非粮化”系列组合拳,开展保粮专项行动,打响粮食增产扩面攻坚战。为进一步强化耕地保护网格化监管,德清创新推行“田长制”,今年6月,首批17名“田长”经巡查系统操作培训后受聘上岗,并通过建立定期巡查、分类处置、监督考核等机制,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推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黑科技”

在田间地头大展身手

  种子作为农业的“芯片”,事关粮食安全发展大局和农业高质量发展。

  依托种业龙头企业,德清正培育壮大“3鱼3虾1龟鳖1颗珍珠1粒种子1方蚕种”种业硅谷建设,持续擦亮“金名片”。

  每到秋季,位于下渚湖街道上杨村的浙江省水产种业有限公司种虾基地吸引大批养殖户来选购沼虾种苗。

  “下渚湖街道素有‘中国青虾之乡’之称,目前已形成特色品牌‘水精灵’青虾,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下渚湖街道牵手浙江省水产种业有限公司,共同打造中国淡水水产种业‘硅谷’。”下渚湖街道相关负责人说,浙江省水产种业有限公司通过向罗氏沼虾苗企供种,间接繁育推广罗氏沼虾良种虾苗75亿尾以上,并通过良种供应、技术输出等模式,实现社会经济效益超10亿元。据了解,该种业“硅谷”项目囊括罗氏沼虾良种生产基地、良种扩繁基地、高产养殖示范基地3个部分,覆盖从“种质”到“苗”到“养殖户”到“终端市场”全产业链环节。

  农业科技创新潜力无限,同时也让农业活力无限。如,德清禹越镇为黑鱼植入能识别身份的芯片,扫码就能追溯其“前世今生”;无人驾驶的拖拉机牵引着播种机,在北斗卫星导航指引下对农作物进行识别、长势监控……

  在田间地头大展身手的“黑科技”,正是以科技为支撑,走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的生动缩影。“我们正充分利用德清地理信息小镇的产业优势,综合运用‘德清一号’遥感卫星、无人机遥感及图像识别技术等,在县域内开展农情宏观监测分析,实现全县粮食生产功能区的田块测算等功能。”该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链”出

农业产业新图景

  农业全产业链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升级版”。当前,农产品市场竞争已演变为不同区域间的农业全产业链竞争。

  德清县农业产业丰富,拥有水产、畜禽、笋竹、蚕桑、茶叶、果蔬六大主导产业。推进全产业链建设,德清县聚焦水产、珍珠、粮油三大优势特色产业,优化产业布局,提升集聚效应,通过建设农产品加工园、产地仓储冷链物流基地等,打造百亿元级水产产业链、50亿元级珍珠产业链、30亿元级粮油产业链。同时,加强产地精深加工和产业主体培育,每个“分链”都有条分缕析的产业图谱和实施路径。

  走进位于康乾街道的新田农庄,采摘工人正在给新鲜的西瓜贴“身份证”。农庄老板佘国兴介绍:“每个西瓜独享一个‘浙农码’,用手机扫一扫,就能显示西瓜的‘一生’。”原来,在供应链端,一个西瓜对应一个码,从采摘、运输、进店销售、配送到消费者的全链条过程,每个环节都有迹可循;在销售端,利用数据提炼用户的购买偏好,提前推送次日采摘量给农户,农户收到订单后开始采摘,保证商品新鲜。

  新田农庄使用的“身份证”,是德清通过数据技术实现供应链端和销售端数字化的生动案例。近年来,该县聚焦问题需求,构建完整的农产品产、供、销、配的全链条数字化服务和运营体系。与此同时,依托“有德鲜生”“浙农码”中的农产品生产环节溯源和数字配送系统中的“车联网”和“平安码”溯源,实现全链条数字化赋能安全管控。目前,该县已构建包括枇杷、葡萄、西瓜等13种品类的产销地图。

  补齐短板

精准服务农业主体需求

  近日,德清县先锋农机合作社的工作人员带着农业无人机来到洛舍镇张陆湾村的水稻田里进行植保作业。“采用无人机精量播种方式,理论上每小时可以播种80余亩稻田,大大提高播种效率。”德清先锋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费颖儿说,当地种粮大户用新式农机设备开展农业种植已成为常态。

  德清县先锋农机专业合作社让该县粮食生产享受到了机械化带来的“红利”。德清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此前,农业机械装备不能满足全县粮食生产需要。以水稻收割为例:每一千亩需配置联合收割机一台,该县实际拥有可使用的联合收割机只有20台,每年在水稻收割季节只能引进外地的联合收割机在本地作业。

  近年来,该县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全程机械化+”功能的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并建设一批为粮油和地方特色主导产业提供专业化、规模化、全程化、数字化、高水平服务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农业服务模式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

  合作社成立后,先后配备6台乘坐式高速插秧机、6台高性能联合收割机、3台自走履带式旋耕机、11架植保无人机、20台机动喷雾机等各类新式农机,飞防植保作业面积达到全县水稻面积的80%,通过社会化服务使农业生产由小规模变为大规模。

  此外,该县还培育一批农业信息、农业培训等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近年来,莫干山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民宿产业蓬勃发展。在莫干山镇五四村,有着多年经营民宿丰富经验的刘杰,把五四村一个杂乱的农贸市场改造成木芽乡村青年创客空间,致力于解决民宿行业内容创新、人才和市场销售的问题,推进当地民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让农业发展

插上“数字”的翅膀

  智慧农业一端连着科技,一端连着农业。从体力到智力,从“靠经验”到“靠数据”,智能化科技化的发展方向,解答的是农业农村现代化这道必答题。

  在该县阜溪街道龙胜村,数字工厂水木莫干山都市农业综合体里,“叮咚”声不断响起,电子显示屏上不停跳出今日订单信息。公司副总经理马生强说,数字工厂中包括生产区、智能管控区、育苗区、设备区等区块,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保障种植的蔬菜不受气候影响,全年度连续生产,提高作物产量。

  眼下,德清正加快开展数字农业示范园区、数字应用示范园、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点、植物工厂建设,建立以数字病虫测报设备、航空植保为主的防护体系,为用户提供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分析和管理决策数据。还可依托“德清一号卫星”的定位终端与北斗卫星系统建立连接,实现全县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统一管控。

  在德清洛舍镇东衡村,百源康“鱼菜共生”植物梦工厂基地可实现年产各种叶类、瓜类和茄果类蔬菜40万斤,澳洲宝石鲈、淡水石斑等水产品30万斤……“鱼菜共生”植物工厂通过环境监测、肥水一体化、智能气象监测等系统,进行生产管理。此外,公司研发的“四情”监测系统,全天候监测作物病虫害,通过图片识别即可确诊病虫害类型,并获取防治措施,是农业技术人员管理的“千里眼”和“听诊器”。

  目前,该县建成11个数字农业示范园区和4000多个数字农业应用基地,6个农业基地获评省级数字工厂。通过数字化提升,农企用工成本降低43%,农业生产效率平均提升40%以上。

  (本版图片由德清县农业农村局提供)


浙江日报 专题 00010 德清县争当“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先锋 2021-09-01 浙江日报2021-09-0100006;浙江日报2021-09-0100009;浙江日报2021-09-0100019 2 2021年09月0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