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专版

海盐:在优质均衡中打造共富示范样板

  海盐的百姓都说,生活在这里很幸福。

  盛夏时节,驱车驶入海盐,一座座新厂房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焕然一新……目之所及,处处洋溢着朝气蓬勃和欣欣向荣的气息。

  当前,海盐县委发出“勇担重要使命,勇立时代潮头,高质量发展勇当共同富裕示范样板”的动员令,全县上下正以赶考的姿态,朝着以城乡融合为特色,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和共同富裕相互促进、螺旋上升的新路子前行。

  到2025年,海盐共同富裕示范样板建设将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十大梦想”基本实现,区域、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率先突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形成阶段性标志性成果。

  数字赋能

  做大经济发展“蛋糕”

  走进位于望海街道的浙江青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可以看到液晶大屏上实时显示产线产能,“口袋牧场”APP上动态显示牧场温度、湿度、粉尘、氨气量等……“近年来,我们不断探索智慧化养殖,让传统工厂变得更‘聪明’。”公司董事长许明曙说。

  青莲的转变,是海盐企业拥抱数字化的一个缩影。眼下,海盐数字化改革重点已经从“谋划”阶段转向“建设”阶段,比如五大综合应用门户在全市率先上线,老年人“两慢病”数字健康服务、老兵码、案件码等10多个项目获得省级认可。

  工业经济是“做大蛋糕”的底气,也是改革发展的命题。眼下,海盐财政总收入已突破100亿元,规上工业产值迈入千亿俱乐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全县村集体年经常性收入100万元以上实现全覆盖。

  优环境、招大商。上半年,海盐新引进外资项目17个,招大引强项目8个,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5个;重大项目推进有力,全县共有101个重大项目开工、72个竣工,去年新招引的4个超亿美元项目全部开工,如期推进率列全市第一。

  产业争先,服务争效。完备的服务为产业发展厚植沃土,如今的海盐形成了以智能集成家居、高端紧固件、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材料、新兴显示及电子信息、核电关联及核技术应用六大产业链为支撑的“415”产业体系发展格局,西塘桥片区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新能源新材料,百步片区智能集成家居,望海片区新型显示及电子信息,秦山片区核电关联等产业集群已成为“万亩千亿”产业平台的重要载体。

  高质量发展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海盐在农业、工业、服务业、对外贸易、城市建设、社会事业、绿色发展、改革开放等诸多领域实现了长足提升,地区生产总值由“十二五”末的390.32亿元上升至“十三五”末的544.51亿元。

  优质均衡

  描绘城乡融合画卷

  “农村孩子究竟需要怎样的教育?”近年来,海盐教育改革将此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转变中,海盐牢牢紧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让城乡教育实现均衡,还要靠师资流动。2008年伊始,海盐就开始探索校际合作发展模式,建立“捆绑式”结对机制,鼓励名校骨干教师、校长向薄弱学校流动,缩小校间差距。

  行走在校园里,标准田径场、文化长廊、图书馆、演播厅等一应俱全,一点也看不出农村学校的模样。“现在回流的学生越来越多,家长不再把孩子送进城里的学校。”这是海盐教师的共同感受。

  海盐的优质均衡,不止教育。“看病不用再来回折腾了,方便。”79岁的王和元在老伴的陪护下,正安心养病。王和元家住望海街道北荡社区,患肝肿瘤已两年多,治疗后病情基本稳定,只需定期住院康复治疗。但原来他家附近的武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住院部,王和元只好坐一个多小时公交车去县城医院。

  “2018年搬新址后,我们增设放射科、肿瘤科、住院部等科室,新增床位100张。”武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潘群飞说,除了硬件设备更新速度快,该中心还成为海盐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成员单位。

  优质资源下沉,病人吃下“定心丸”。近年来,海盐不断推进城市医疗资源、设备和人才资源向农村深度融合。海盐县人民医院主动关闭方便门诊,就近向社区卫生服务站分流常见病、多发病;海盐县中医院“共享中药房”实现全县中药免费配送到家……目前,基层就诊率达到68.93%,基层出院人次同比增长30.79%。

  城乡“15分钟卫生服务圈”全覆盖成为现实。近3年,海盐先后共投入14.09亿元用于县镇两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房面积、医疗设备均达省级标准,基层智慧结算、“健康医保卡”应用全覆盖。

  更令人欣喜的是,虽然住在农村,村民却能享受与城市同等的公共服务,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样样俱全,土地流转后,几乎家家有人在附近企业上班,仍在务农的,更像是“在地里工作”,到点下班、按月计酬。

  一幅城乡融合的新图景,正在海盐徐徐舒展。

  全域振兴

  奔向共富美好生活

  “今年葡萄销售比往年更好。”这些天,尽管天气炎热,于城镇八字村的葡萄种植户们依旧乐呵呵地在大棚内忙碌。采摘、整型、装箱……据悉,这些葡萄将被运往上海、杭州等地。

  近年来,于城依托农业大镇实际,引导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大力推动水果产业发展。目前,该镇初步形成了千亩葡萄种植基地、百亩苗圃产业园、百亩荷塘种植园,八字葡萄、江渭苗木、构塍黄桃、三联荷塘、何家蜜梨等逐渐产生规模效益,一条“果蔬飘香丰收线”悄然成型。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产业带动乡村发展、带领农民走向致富的案例遍及海盐全域。以稻虾种养、优质水果种养等为代表的传统农业发展势头良好,农业经济开发区等一批农村产业平台建设有序推进,依托数字技术发展的农村电商、智慧农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突破点……2020年,海盐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0336元。

  “共同富裕路上缺不得乡村。”遵循这样的理念,海盐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专项攻坚乡村发展中涉及的产业、生态、乡风、治理等核心工作任务,打造阡陌桑田产业升级版,塑造“农味、原味、戏味、诗味、禅味”5味乡村,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与此同时,海盐还打造了“美好记忆·丰山溢水”精品线,通元、秦山等5个村串联起19个项目节点,总长21公里,今年截至目前已接待旅客突破百万人次。

  奔向共同富裕,海盐已列出“目标清单”:物质基础更加厚实,努力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样板;人民生活更加富足,努力成为优化收入分配格局的示范样板;精神文化更加富有,努力成为人文之美的示范样板;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努力成为共建共享品质生活的示范样板;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努力成为生态之美的示范样板;社会治理更加高效,努力成为和谐之美的示范样板;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努力成为改革探索的示范样板,展现“富裕幸福文明美丽和谐”美好社会基本图景。

  (本版照片由海盐县委宣传部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9 海盐:在优质均衡中打造共富示范样板 2021-09-01 浙江日报2021-09-0100006;浙江日报2021-09-0100011 2 2021年09月0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