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今日嘉兴

人大代表履职的“沈荡创新”

支徐帆

  “我看到楼下有块牌子写着四楼是人大代表联络站,就上来了。”这是改造升级后的海盐县沈荡镇人大代表联络站迎来的第一位“客人”。选民在联络站里倾诉问题、反映需求,人大代表们则认真记录、答疑解难。老百姓们亲切地把人大代表联络站称为“社情民意倾诉站”,而人大代表们则把它视作“服务群众连心桥”。“倾诉站+连心桥”,这一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和群众载体的创新,丰富和拓展了基层人大和人大代表的履职内涵。

  “以前,因客观条件限制,如代表想学习但缺少平台,群众有事想找代表反映却不知道去哪里找,导致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的作用往往发挥不足。这次借助人大代表联络站改造的契机,我们主要是为代表活动搭建一个平台,也为群众反映诉求提供一条途径。”沈荡镇人大主席倪建中说道。

  本着这样的初衷,沈荡镇人大按照“五要九有”的标准建设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在规范化推进人大会议、工作制度、组织机构等方面建设的同时,借助“集中+自主”“线上+线下”等多样化形式,开展学习、培训、调研、视察等活动,持续提升人大代表履职能力,真正使人大代表联络站成为代表开展活动、接待选民、联系群众的重要平台。

  “小余,等一会的网课学习,你教一教我吧,我年纪大了,但是学习不能落伍啊。”今年68岁的王菊明是沈荡镇第十七届人大代表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在一次代表集中履职培训课间,他向坐在一旁的另一位人大代表余全珍求助,随即受到了余全珍的热情帮助。

  据统计,改造的沈荡镇人大代表联络站运用以来,共组织开展代表学习培训等活动18场次,接待群众248人次,受理各种问题、意见和建议26件,全部进行了答复或办理,答复率100%,群众满意率100%。

  “上个月的20号,我在微信的‘民情联系群’里面向代表们反映我家门口的X208余百线路段道路破损问题严重,没想到几天后镇里就反馈我说近期会去维修,这个月10号居然已经开始动工了,效率实在是太高了!”家住沈荡镇永庆村的张伯利用线上平台解决了家门口的“烦心事”,兴高采烈地向“下沉”的代表们说道。

  今年以来,沈荡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启用“云接待”,通过线上接单方式,沟通交流、听取民声、纾解民困。“云接待”是依托“互联网+”“智慧人大”等技术手段的一种全新尝试,既方便群众反映问题,也让代表能够清晰掌握群众关注的重点,架起了一座“线上连心桥”, 进一步延伸了基层人大代表的“履职触角”。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一桩桩不起眼的小事通过人大代表联络站得到了反映与解决,真正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


浙江日报 今日嘉兴 00014 人大代表履职的“沈荡创新” 2021-08-31 浙江日报2021-08-3100014 2 2021年08月3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