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

湖州绿色发展 逐梦“共富”

  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大场景中,湖州全市上下努力以市域先行为全省示范探路,持续打响“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品牌。

  扛起使命担当,湖州充分发挥城乡统筹协调、生态环境优美、公共服务均衡等优势,努力在推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上走前列,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绿色发展,逐梦“共富”,且看太湖南岸这座城市的新解法。

吴兴区织里镇:“童装之都”产业富民

杨斌英 王凌云

  8月18日,走进吴兴区织里镇“男生女生”企业生产生间,作为当地新兴的童装企业,企业没有一条生产线,却通过生产外包,把精力集中在品牌营销和产品设计上,仅用5年时间就开拓门店近千家,遍布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经营产品1000多种。“把生产外包,我们就能腾出精力,努力用最好的产品设计打造最好的品牌,不断创新营销模式。”企业董事长柯文化说。

  织里,中国童装之都。从这里销售出去的童装,占到国内市场半壁江山。这里的百姓用勤劳的双手,赢得了“时装看巴黎、童装看织里”的美誉。织里镇童装办主要负责人介绍,在“八八战略”指引下,织里加快推动“民营先发、市场先发”,童装产业在这里从无到有,逐渐成为当地支柱产业,并形成了“基础在一家一户,规模在千家万户”的块状经济特色。

  近年来,当地摒弃之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模式,注重“微笑曲线”两端,抓牢设计和销售,同时眼光向外,积极联手代工的“编外车间”,带动镇外延链发展,寻求更广阔的共富空间。目前,全镇有童装企业1.4万家,电商企业8000多家。2020年,织里镇童装年销售额超650亿元,年产童装14.5亿件。

  为让“一件童装”进一步成为当地百姓致富的金钥匙,织里通过科学谋略、积极引导,让童装在“产业进化”中,由“自然生长”变成了战略突围。近年来,当地实施了千亿级童装产业战略,构建“一城二园三中心五平台”,将电商孵化中心、童装设计中心、童装大数据平台和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等共享资源吸引到创业者身边。当地还成功拿下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实施了一系列外贸出口新政,让童装等特色轻工产品从家门口便捷“出海”。

  加快打造小城市共同富裕的先行样板,织里镇下了一着“重棋”,为山区县发展插上“翅膀”,携手奔向共富路。据不完全统计,织里童装产业在安徽、江苏、江西、河南、四川、青海等地引导、帮扶、带动置办各类童装企业两万余家,提供社会工作岗位50余万个,各地合计产值300多亿元,带动了各地居民多渠道增收。

南浔经济开发区:“六大工程”赋能高质量发展

张 斌

  近日,位于湖州市南浔经济区的长三角南浔光电湾内,总投资超百亿元的合丰泰项目已进入最后的室内装修阶段,第一片超薄玻璃基板预计在今年10月下线,从而填补浙江省在光电领域的空白。

  “我们计划通过未来5年的开发建设,达到引进上下游光电配套企业超100家、实现投资和产值超1000亿元、财税争取100亿元的光电产业集群,大力实施‘双百双千’战略,推动光电产业链向高端化、核心化延伸,有效促进光电产业资源集聚和共享,实现上下游产业有效联动、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真正打造出一个千亩亿级的光电湾和一个国内享有盛名的长三角光电研究院。”南浔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以来,南浔经济开发区构建“三方力量、六大工程、五化体系”的“365”共同富裕模式。即以党建为统领,充分动员发挥干部队伍、党员队伍、新乡贤队伍等“三方力量”,全力践行双百双千、双强双带、五千农墅乐居、低散乱企业千万更新、低收入群众千万帮扶、数智开发区赋能“六大工程”,建立重点任务责任化、责任落实清单化、清单推进节点化、节点成果亮晒化、正面宣传典型化等“五化体系”。

  发展先行的同时,开发区始终坚守发展成果普惠于民。近日,开发区洋南新村内,村民沈金林一早便开始打扫新村内的道路。“60岁后一直在家,村里成立了强村公司,也让我们有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沈金林笑着说,现在每月工资2000多元,又能照顾到家里人,这样的生活让他心里喜滋滋的。

  “比起过去传统形式,强村公司的形式新颖,为村集体经济增收带来新路径。”提及强村公司,洋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钟会江直呼“给力”,村里也找到了发展新路子,未来发展大有可期。

  去年,南浔经济开发区加大投入,持续改善民生。目前已完成新农村建设10个,建设农墅3000多套,1万多名群众居住环境得到了改善。同时,当地还全力开展人居环境大提升行动,“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新建9.8公里污水管网,实现农村“雨污分流”全链条。

  迈上共同富裕的新征程,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到2025年,开发区将实现规上工业产值超1000亿元、财政总收入力争100亿元,低收入人群人均年收入增幅达15%以上、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比值缩小至1.5以内。

德清新市镇:打响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

虞高岚 杜筱薇

  近日,德清经开区(新市镇)大气污染防治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正式进入百日攻坚阶段。涉气企业、建筑工地、交通及码头、油烟等6个小组,聚焦治扬尘、治废气、治油烟3个重点方面,对前期发现的问题实施全面整治。镇纪委加强政治监督,强化纪律保障,实时跟进监督问题整改情况,督促加快推进整改。这一行动,正是经开区(新市镇)回应群众期待、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实质性举措。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经开区(新市镇)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引领,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之路,不断厚植绿色生态底色,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建筑工地的扬尘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也会经常给周边居民带来困扰。新市镇三里湾安置房项目于去年12月开工,目前正在进行基础施工。施工现场,路面干干净净,各类材料堆放整齐有序,非施工面都加盖了防尘网,并没有“建筑工地扬尘满天飞”的现象。

  “以前建筑工地是粗放式管理,但现在大气污染防治的要求越来越严了。”项目负责人方范坦言:“项目周边就是住宅区,我们严格按照建筑工地扬尘整治‘七个100%’要求,配齐围挡喷淋系统、除尘雾炮机等防尘设备,并运用实时的在线扬尘监测系统进行有效监管,做到了扬尘污染零投诉。”

  大气污染防治涉及方方面面,离不开全社会的参与。在经开区(新市镇),人大代表、社会志愿者、不少企业也在积极想办法,为保卫蓝天白云助力。

  在很多人眼里,水泥厂污染大、能耗高,和“生态”二字根本不沾边,工人们常常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走进德清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厂区道路干净整洁,生产车间一尘不染。

  “传统的水泥厂扬尘问题突出表现在一头一尾,‘头’就是码头,‘尾’就是包装车间。我们通过实施绿色智能化技改项目,生产设备、生产工艺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和完善,‘跑冒滴漏’现象基本上没有了。”德清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开华说。

  经开区管委会党工委副书记盛丹华表示,围绕“生态更美”这一目标,经开区(新市镇)以超常规的措施、力度、机制,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大排查、大整治”行动以及针对“低散乱”企业的“荆棘”行动,让绿色生态成为共富路上的亮丽底色。同时加快提升城镇功能品质,建设更富特色美丽乡村,努力实现由镇到城新跨越,为全县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样板地作出贡献。

长兴林城镇:

从帮扶到抱团,携手开拓致富路

许 旭 包彦冉

  眼下正是芡实茎成熟之时,位于长兴县林城镇新华村的村民学习大礼堂内正在进行一场农技培训,农户黄德明向村里的党员芡实种植大户讨教经验。“我种植芡实两三年了,好多问题一直没弄明白,现在他们都为我一一解答了,在家门口就学到了实实在在的技术。”黄德明感慨地说,在了解了相关种植技能后,他与种植户们一起前往芡实种植基地开始采摘芡实茎。

  奔向共同富裕的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不仅仅是新华村,在党建引领下,林城镇党员持续助力产业发展,解群众“急难愁盼”:大云寺村果农钱建新的果园遇到滞销难题,当地党员、巾帼志愿者了解情况后,上门帮忙采摘、直播带货、销售;北汤村村民老汤参加了村里的花卉种植技术培训班后,在党员帮扶下搞起了花卉种植,又多了一份收入……

  “我们以‘一户一策一干部’的结对帮扶方式,联合村干部、党员群众等群体力量为低收入农户排忧解难,带领他们共奔致富路。”林城镇副镇长陈永新介绍。目前,全镇18个行政村都通过党群互助会来帮助低收入农户增加收入,不仅实现了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下薄弱村全部清零,还打造了一批党建强、发展好、环境好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村。

  抱团发展,闯出致富新路子。今年8月,林城镇九村联建项目标准厂房项目已完成2层19000平米厂房建设,部分已经开始出租,迎来了第一笔收益。“该项目总投资3000余万元,预计每年能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80万元。”项目责任人包爱平信心满满地说。

  据了解,积极发展多村联建项目,林城镇实行涵盖“项目选址、土地摘牌、项目审批、项目竣工投产”的“全链条”服务,助推项目平稳落地。开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将审批时间压缩至40天内,缩短近50%;申请“兴村贷”“强村贷”等5000余万元,并给予利率优惠,探索出一条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径。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林城镇完成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2969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1155万元,新启动15个增收项目,经营性收入增收3万元以上的新项目累计收益达200万元。

安吉递铺街道:

“安夜经济”掀起乡村游新热潮

吴 丹  王豆豆

  近段时间,安吉县递铺街道田园鲁家景区乡村夜游掀起了新的热潮,新开业的“云漂鲁家”夜漂人气不断上升,平均每天有1000人次前来游玩,别具特色的帐篷烧烤深受游客青睐,日均收入达到6万元以上。

  “这里80%以上的员工都是村民,我们与村里其他的旅游项目一起推出游玩套票,带动村民增收,也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云漂鲁家”项目负责人周善平介绍,借助与德清毗邻的优势,他们还与当地民宿合作,开拓旅游路线,形成稳定客源,今年预计年收入将达到300万元。

  多业态激活“夜经济”,是递铺街道做大共同富裕基本盘,带动农民增收的有力抓手。依托辖区内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近年来,递铺街道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不断丰富文旅业态,目前已经拥有浙江省自然博物院、中南百草园、田园鲁家景区、欢乐风暴水上乐园、宋茗茶博园、营盘山公园等特色景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眼下,位于递铺街道古城村的古城遗址公园又有了新进展,经过紧锣密鼓的建设已进入内部装修阶段,预计今年11月项目之一博物馆可对外开放,未来这座约7000亩的古城遗址公园将以丰富的业态呈现,打造成为集旅游、教育、休闲、魅力展示为一体的文旅综合体。

  重大项目频频落地,古城遗址公园只是其中之一。走进安吉老庄山居生态度假区内,一座座倚坡而建的特色房屋藏匿在树林中,形成一幅“房在林中,园在山中,人在景中”的场景。“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当地政府和街道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安吉老庄山居生态度假区负责人喻元平说。

  据悉,该项目总投资约7.5亿元,规划面积约1000亩,分三期开发,现一期开发面积约300亩,投资额2亿元。得益于该项目,所在地老庄村如今道路拓宽了,路灯亮起来了,村庄环境越来越美。同时,带动村庄民宿产业发展,预计到今年年底共有10家民宿开业,每年可带动周边白茶以及农副产品销售近200万元。

  “为辖区内文旅项目做好保障工作,及时提供服务,是我们街道义不容辞的责任。”递铺街道党工委书记柳初晓说。


浙江日报 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 00017 湖州绿色发展 逐梦“共富” 2021-08-27 浙江日报2021-08-2700013;浙江日报2021-08-2700014;浙江日报2021-08-2700017;浙江日报2021-08-2700019;浙江日报2021-08-2700012;浙江日报2021-08-2700018 2 2021年08月2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