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亲历

记者走进临海括苍山生态警务驿站——

跟着所长去巡山

  临海括苍山顶峰,海拔1382.6米。山中地文资源奇特,不仅汇聚着20余种浙江乃至中国特有的植物,还有23种野生动物列入了国家一、二级保护名录。

  括苍山的名声,伴随着慕名而来的游客数量逐年增长。然而,对于这座天然的动植物王国而言,人类的频繁光顾也给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不文明游客顺手移走高山树种做盆景、不法分子乱捕棘胸蛙对外售卖……野生动植物偷猎、偷盗事件近年来屡有发生。

  为了更好地守护生态资源和林地安全,今年4月28日,临海市括苍山生态警务驿站正式揭牌成立。夏末秋初,上山避暑的游客较多,火灾隐患滋生,因此生态驿站也频频开展巡查。不久前,我们来到了这座生态警务驿站,和森林警察大队、括苍派出所民警、临海市林场大岙分场的护林员一起,完成了一场山林间的巡护之旅。

  比汽车还快的“飞毛腿”

  生态警务驿站坐落在半山腰。我们了解到,驿站是由临海市公安局括苍派出所牵头,整合了森林警察、交通警察、自然资源和规划、应急管理等部门力量,通过联勤轮值和科技赋能,缓解动植物盗猎、森林火灾等问题,共同服务括苍山生态安全的组织。

  驱车上山,连续的弯道和颠簸令我们头晕目眩。半个小时后,我们才到达目的地。55岁的老护林员杨大年正在驿站门口等候着我们,黝黑的肤色和皱纹显出常年风吹日晒的痕迹。他拿着柴刀,穿着鞋底厚实的解放鞋,准备带我们和民警、森林警察一同巡山。

  山上相对山下凉爽了许多,时不时有微风吹来。杨大年也是脚下生风,只有加快步伐才能追赶上他。“你们开车从山脚过来花了半个多小时吧?我走路只需要20分钟。”他话不多,但一开口就令我们惊叹。

  这是怎么做到的?读出我们脸上的表情,又看我们都穿着运动鞋,他便带着我们一群人走向路边的密林。

  潮湿的山林里,不规整的石阶向上延伸。由于岩石布满青苔,我们踩在上面险些滑倒,只能小心翼翼地慢慢攀登。而杨大年则手拿柴刀在队伍前方开路,身姿十分矫健。约10分钟后,我们才走出这片树林,回头看,距离出发点已有10余米高。粗略估计,这段距离走大路起码要20分钟。

  原来,在崎岖的山路上如履平地、在不为人知的小路上抄近道……35年来的积累才造就了杨大年比汽车还快的“飞毛腿”。然而,杨大年管辖的林地约有6000亩面积,即使从日出到日落都在山中巡逻,也只能走一小片。

  我们不禁感叹真是“势单力薄”,然而杨大年看看身后的队伍,笑着说:“没事,现在巡山护林的队伍可比以前大了。”

  我们知道,他说的是生态警务驿站成立后,派出所和森林警察大队等部门也加入了巡山队伍。防火、防动植物盗猎、防止土地侵占……再也不是只有他一个人和一条狗来面对。

  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我们顺着大路在山林间疾走,越靠近山顶,道路越堵、人越多,不远处还飘来烧烤的气味。原来,有几个游客正在享受野炊的快乐。

  “来山上避暑的人很多,我得去提醒他们不能使用明火。”看到有人在林地里烧烤,护林员王羽连忙前去阻止,警察也紧随其后。经他们提醒,游客们立即停下,纷纷表示以后会注意。

  王羽说,以前护林员遇到这些问题只能靠口头劝阻,不仅人手不足,而且效率不高、威慑力不够。现在,周末、节假日这些重点时间段,森林警察大队、派出所、交警中队、应急管理局、镇政府会提前派人进驻括苍山,一起疏解因游客剧增带来的安全隐患和环境问题。“确实是帮了大忙!”他兴奋地说。

  “那如果非重点时间段发生问题呢?”我们心生困惑。

  王羽拿出手机,打开了微信。“我们有一个‘括苍山生态警务驿站’微信群,护林员可以直接在里面联系相关部门尽快处理,比起以前下山报案快得多。”

  微信群里有24个人,来自组成生态警务驿站的各个职能部门。我们看到,6月9日,王羽在群里发了两张小海门村村民在山上违规搭建木屋的照片,没过几分钟括苍派出所的民警就有了回应。

  所长杨新对这件事印象很深。他指着我们刚路过的一片空地说:“就是在那里,两个人把水泥桩都打好了,如果不在事态扩大前先行一步,后续会很麻烦。当时我们看到消息后立即通报镇里,下午违法建筑通知书就送到山上了。”

  我们看到空地上还留有打桩的痕迹,很难想象如果这片原始森林中多了一幢小木屋,四周茂密的植被会遭受哪些破坏和影响。看来,生态警务驿站确实提高了处置效率,为保护森林生态助力。

  数字化让驿站更智慧

  少有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我们,对于“森林秘境”颇觉新鲜而振奋:马褂木、红豆杉、冷杉、日本花柏、金钱松……这些在平日难以见到的植物纷纷映入眼帘,偶尔还能见到牛、马、鸡在路边悠闲地觅食。

  一路上,杨大年有时会砍掉一些横生出来的植物枝杈。好好的树枝,为什么要砍了呢?他解释道:“把下半部分的树枝砍掉,树才能长得更高大。”

  原来护林工作有这么多门道!长知识的不仅是我们,还有驿站的其他同志。当我们在林间穿梭时,杨新会提醒我们现在山上毒蛇出没频繁,不要贸然走到密林深处。他说,自己原先并不了解野生动物,和护林员一起巡逻后,才长了不少知识。他边说边考我们:“掉在地上的猫头鹰幼崽,要救吗?”

  “当然要啊。”我们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毕竟保护野生动物,人人有责。

  他摇摇头:“不要轻易触碰掉在地上的猫头鹰幼崽,因为沾染了人的气味它就会被母亲抛弃。这些专业知识都是我们在巡逻时向护林员学到的,现在对游客的宣传也比以前更专业和到位了。”

  一路上,我们向他们学到不少野外生存常识。边走边聊,不到一个小时,就已疲惫不堪,最终只能坐车来到顶峰米筛浪。下车时,一下子感到气温骤降,题有“中国二十一世纪曙光碑”的纪念碑隐藏在缭绕的云雾中,目之所及只有巨大的风力发电机。

  看来,尽管生态驿站可以使各部门协作交流,但巡逻不仅需要有强大的体力,还得应对天气变化,光靠人力,无论如何覆盖不了临海市林场大岙分场近1.4万亩林地。

  在下山时,我找到了他们的解决之策。杨新说,现在通过车流信息可以实时研判上山下山人流,从而确定是否派出轮值警力。

  “以后山上还会布设高空瞭望设备进行火源监控,危险地带、重点保护区还会有红外线语音提醒和高清摄像头。”说起生态警务驿站的数字化未来,杨新滔滔不绝。而经历了一天护林之旅的我们,也深感这份工作的苦累与不易。


浙江日报 亲历 00006 跟着所长去巡山 2021-08-26 浙江日报2021-08-2600006;22914762 2 2021年08月2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