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专题

文章导航

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双强行动”

农业效率变革的“双引擎”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农业高质量发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国之大者”。

  浙江农业农村工作虽持续走在全国前列,但一定程度受制于“七山一水两分田”资源禀赋的不足,浙江人均耕地面积很少,农业劳动生产率和亩均产出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农产品品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让农业有竞争力、让农民有钱赚,成为目前浙江高质量发展农业的关键性命题。

  日前召开的浙江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传来破题决心,我省将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以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为切入点,全力抓好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不断提升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民持续普遍较快增收,为推进共同富裕奠定重要产业基础和物质基础。

  农业“双强”怎么干?这将成为以后我省补齐农业高质量发展短板的牵引性命题,也将成为推动浙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举措和强大动能。

  此次大会上透露出两个关键词:科技和机械。这也是首次将农业科技创新和机械化发展摆在了推动浙江农业高质量发展、变革农业生产效率更为重要的位置。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双强行动”,不仅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之举、提升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的必由之路,也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根本途径。

  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于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农业科技应聚焦农民最期盼、最急需的领域,瞄准市场、效率和效益,以应用研究倒逼基础研究,以基础研究引领应用研究。此次大会提出,未来浙江的农业科技现代化将加快推动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发展,聚焦种业、绿色生态种养、生物科技和工厂化农业、农产品加工保鲜等,着力开展实施科技强农行动,加快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步伐。

  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和支撑。大型农业机械在我国应用已经逐渐普及,但针对丘陵山区,我国精细化农机的研究推广还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立足浙江农耕条件,加快研发推广应用适应丘陵地形、设施大棚、家庭农场的微型化、轻便化、多功能化农机装备,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真正让农民有机用、有好机用,加快推广农机应用,让农民用起来更省钱、省力、省心,是我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

  在推进“双强行动”的进程中,浙江将始终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把握住农业的命根子,守住粮食安全这条底线。同时要强化农业人才支撑,壮大新型农民队伍、科技特派员队伍、科研人才队伍,让更多人才在农业领域发光发热,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榜样引领发展,对标激发力量。当前,我省各地企业主体已行进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后续将持续推出在实施农业“双强”方面的优秀案例,总结提炼好做法、好模式,全力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

永康:做强农机产业 做精农机服务

  永康是全国重要的农机生产基地,现有农机生产企业1650多家,2020年产值103.6亿元,出口额超5亿美元。全市水稻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7%。近年来,依托五金产业优势,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引进高端人才、打造农机产业园区,配套政策扶持,有效服务保障农业机械化发展。

  全能级做优创新能力——大力实施农机产业强链补链工程,不断提升产业链能级,提高农机装备产品档次,做大做强产业文章,培育高技术水平、成长潜力大的农机高新技术企业。长期与浙江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开展“科创中国 智汇丽州”等系列活动,引进高端人才和重大投资项目,专注难题攻关。目前19个大类农机装备中,永康农机产品涉及其中12大类,90%以上的产业配套都能在永康实现。农机装备研究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全市有国家高新技术农机企业17家。

  全方位做足政策保障——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农机产业高质量发展。设立产业基金,强化土地等要素保障,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制定农机龙头企业扶持政策和“首台首套”创新的奖励政策,引导和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对接农机产业与农业产业融合,大力推进“中国农机永康造、永康制造世界用”。目前已成功打造永康现代农业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和中国南方农机产业园(基地),省部共建项目——国家林草装备科技创新园也已正式落地永康。近两年,实施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化改造项目38个,总投资4.5亿元;新产品开发为农机企业带来新增销售收入3.59亿元。

  全链条做强服务能力——深化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示范创建,全面提升农机装备保障水平、作业应用水平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对全市农机服务主体进行数字化改造提升和设施完善提升,实现翻耕、播种、插秧、植保等农机作业数字化、精细化管理,农机跨区作业智能调度。为农户提供全链条服务,实现“一站式”服务模式,数字农机社会化服务“码上办”。现有农机专业合作社9个、“数字农业”示范基地3个,无人机服务队3支、育秧烘干中心26个。2020年服务农户10660户,无人机植保服务粮食播种面积5.2万亩。

  ■ 案例点评

  永康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一是政府重视,通过出台土地、金融等一系列扶持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并对符合全市农业产业导向的先进适用农机具进行兜底式补贴,向农机企业抛出“橄榄枝”,吃下“定心丸”;二是人才攻坚,长期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面向全国甚至全球引进高端人才和重大投资项目,开展农机装备研究和技术难题攻关,为农机高质量发展聚智;三是社会服务,在做强农机产品的同时,还注重做强农机使用服务能力,推行一站式服务模式,为当地农户提供全链条服务,让农机成为一种普惠产品,获取广大农户的认可,达到精准推广的效果。

鄞州:做强农业“芯片” 打造种业“硅谷”

  宁波市鄞州区大力实施“种业强区”战略,以“一流人才驱动、一流企业带动、一流环境推动”为目标,积极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融合、育繁推一体的现代种业发展体系,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芯”动力。“一颗小种子”实现年产值6亿元以上,带动创造农业产值228亿元,成功入选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首批典型案例和全省争先创优行动“最佳实践”。

  把顶尖人才作为主心骨,解决种业技术创新问题——一流人才研发一流成果,充分利用浙江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专业资源,搭建与本地种业企业产学研对接平台,实施重点技术难题合力攻坚。如宁波种业通过引进马荣荣团队,育成“甬优系列”杂交水稻组合78个,其中“甬优12”以亩产1106.39公斤成为全省最高亩产新标杆。

  把优秀企业作为主力军,解决种业发展市场问题——一流企业打造一流业绩,通过龙头带动,加快培育一批育种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经营规模大、产业链长的种业企业,加速产业集聚,释放规模效应,提升整体发展水平。如宁波种业的“甬优”等系列籼粳杂交水稻使我省单季稻最高亩产稳定突破1000公斤、连作稻最高亩产稳定突破800公斤,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并列入国务院国企改革“科改示范企业”。目前,鄞州正积极对接引进国内外知名种业企业,进一步实现现代种业总部集聚。

  把政策支撑作为助推器,解决种业企业做大做强问题——一流环境促进一流发展,成立种业强区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关于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着力打造种业强区的实施意见》,强化土地、资金、人才用能保障,以要素禀赋优势厚植发展后劲。用地需求上,优先满足研发型种业企业、科研机构和重点项目;财政支持上,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形式支持现代种业,引导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源投向种业领域,累计落实财政投入和企业投资2.6亿元;人才引育上,对从事育种或种质资源保护的“高、精、尖、特、缺”优秀人才,明确享受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且不受人数限制。

  ■ 案例点评

  鄞州区的“种业强区”战略,主要解决了3个问题:一是强化种业创新。利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专业资源,搭建与本地种业企业产学研对接平台,实施重点技术攻坚,解决种业技术创新问题。二是壮大种业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培育一批育种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经营规模大、产业链长的种业企业,同时,积极对接引进先正达等国内外知名种业企业,实现产业集聚,解决种业发展市场问题。三是强化政策支持。成立种业强区工作领导小组,把政策支撑作为种业发展助推器,强化土地、资金、人才用能保障,解决种业企业做大做强问题。

  (本版图片由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供)


浙江日报 专题 00009 农业效率变革的“双引擎” 2021-08-26 浙江日报2021-08-2600008;浙江日报2021-08-2600009;浙江日报2021-08-2600011;浙江日报2021-08-2600014 2 2021年08月2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