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专版

本地化测算 精准化建议

校地合作 为乡村碳中和探索路径

应 陶 刘 超

  近日,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碳中和研究团队的学生们正奔走在杭州余杭区百丈镇半山村,为该村测算年度的碳排放量和碳汇量。依据数据,该团队还会建议半山村如何在保护“绿水青山”的同时,将其有效转换成“金山银山”。

  “同样面积的森林,不同树种、不同树龄、不同立地条件,一年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量是不同的。用电也一样,每度煤电、核电、光伏电的碳排放量也不同。”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王懿祥作为领队,向村民们解释说:“所以我们现在用精准化、本地化的测算方式摸清村里的家底,并分析碳排放和碳汇结构。”从结果来看:半山村的碳汇绝大部分来源于竹林,碳排放主要来源于私家车,去年已经实现了碳中和,还有多余的400吨碳汇供其他地方抵消碳排放。

  基于测算数据的分析,碳中和研究团队向半山村提出了发展建议:半山村主要的碳排放来源是私家车,可通过增加公共交通出行来减少碳排放。

  俯瞰半山村,整个村庄处于万亩竹海环抱之中,似一条蜿蜒于天际的绿带,缭绕于群峦和白云之间。半山村拥有较高的森林覆盖率,具备了浙江乡村的典型特点,也因此成为了碳中和研究团队探索村级尺度年度碳排放碳汇测算的首站。下一站,该团队还将去工业产业发展较好的溪口村试点。

  王懿祥教授说:“从碳中和路径来看,各地发展程度不一,生态系统不一,各省市县镇村实现碳中和是有先后顺序的。有没有实现碳中和,不是嘴巴上说说的,而要通过精准测算。我们正在研究构建首个村级尺度的碳排放碳汇测算方案,作为判断是否是零碳村的依据。因此要试点各种不同类型的村庄,让这个测算方法具有普适性。”

  通过校地合作守护绿带,并非是百丈镇首次尝试。百丈镇落实“三服务”,先后引进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及浙江大学紫领清廉文化宣讲团等高校或其社团,通过建立党建共建联盟、党建共同体,宣讲廉政文化等形式,在毛竹林发展林下经济、治理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和美丽城镇、深化清廉村居等领域形成合力,写好百丈生态富美文章。

  未来,半山村还将结合时令推出半山零碳日、盛夏自然露营节、农民丰收美食节、暖冬晒物节等节庆活动。“我们将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禀赋和旅游资源,按照碳中和团队的建议,全力低碳发展农文旅融合的体验式乡村休闲旅游产业,避免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产生过高的碳排放。”半山村相关负责人说。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4 校地合作 为乡村碳中和探索路径 2021-08-22 浙江日报2021-08-2200004 2 2021年08月2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