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打造最优生态为衢州高质量发展护航

守好绿水青山 筑牢百姓“幸福靠山”

  盛夏时节,地处钱塘江源头的衢州信安湖上碧波荡漾,吸引了一波波游客前来休闲避暑。

  碧水清流,青山如黛。近年来,衢州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护好绿水青山,积极推动“诗画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建设,在绿色发展中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几年,衢州先后获得联合国“国际花园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荣誉称号,3次获得“美丽浙江”考核优秀,捧回浙江省“五水共治”最高奖——“大禹鼎”金鼎。在数字化改革推动下,一批展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成果、标志性工程先后落地,衢州成为我省对外展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践成果的窗口之一。

  护好绿水青山

  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

  夏日清晨,走进衢江区黄坛口乡牛头湾搬迁安置小区,但闻鸟儿啁啾、绿荫葱葱,一幢幢楼房整齐排列,房前屋后种着各色绿植,环境优美。

  村民鄢利红说,4年前,他们还居住在黄坛口水库一级保护区内。为守护衢州“绿水青山”,保护市民的“大水缸”,她和其他村民二话不说,毅然搬出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

  “要走生态发展之路。”鄢利红认定,只有生态环境好了,城市才能持续发展,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才有保障。这样深刻的环保意识,既源于鄢利红的亲身经历,更在于近年来衢州持续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潜移默化熏陶。

  数据显示,2020年,衢州市的水环境质量和空气环境质量均实现历史性突破——19个市控以上断面、5个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7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首次实现Ⅱ类以上水质全覆盖;市、县城市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和治水公众满意度均列全省第一位,群众获得感得到全方位提升。

  “殷实”的生态家底,得益于一张宏伟的生态蓝图。近年来,衢州以大花园建设为统领,以“两山”实践示范区、绿色金改试验区为支撑,加快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努力打造“诗画浙江”大花园的最美核心区。

  “只有守护好绿水青山,才有城市的高质量发展。”衢州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表示,衢州不仅开了为一个湖(信安湖)生态立法的先河,在省内率先建立钱塘江(上游)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还建立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终身追究制度,确保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得到有效保护。

  打开绿色发展转化通道

  带动百姓增收致富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衢州,好山好水好生态,正孕育幸福“蝶变”。距离衢州市区20分钟车程的柯城区九华乡茶铺村原本游客稀少。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这一带的森林资源成为开发亮点,打造成了灵鹫山国家森林运动小镇。短短几年时间,年接待游客迅速上升到8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亿元。

  发展方式的转变,往往在于“一念之间”。常山县辉埠镇曾因钙产业带来了GDP,也因环境污染被称为“灰埠”。常山县痛定思痛,关停轻钙企业,拆除石灰立窑,淘汰生产线,由“两山银行”支持实施矿地整治修复项目,对污染矿地和周边土地进行集中收储。如今,这里连片的水田变美景,今后还将建成一座矿山遗址公园。

  在衢州,依托“两山银行”,山水林田湖草房矿等各种农村闲散生态资源,清晰权属、统一登记后,都可能成为可储蓄、有利息、能融资的生态产品,给老百姓增收带来帮助。

  “颜值变价值。”常山“两山银行”负责人说,自成立至今,短短10个月,他们就已发放生态贷款1.8亿元,撬动社会资本19.6亿元,收储土地17312亩、闲置民房43幢、废弃厂房8.4万平方米、香柚树苗木30万株、水库水面经营权5个,有效激发了乡村振兴新动能。

  以绿色发展为指引,衢州正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美丽环境转化为美丽经济。围绕“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衢州一方面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建立工业项目决策咨询服务机制,凡是环保、能耗等达不到标准的项目一律拒绝,已累计否决项目640多个;另一方面抓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成功引进一批数字经济领军企业,打造“四省边际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进入新发展阶段,衢州精心塑造好样本,努力回答好如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时代课题。

  去年,衢州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和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分别为59.93亿元和253亿元,同比增长15.8%、22.7%,增速均为全省第一位。

  持续改革创新

  做好生态监管与服务

  量变多了,就会引起质变。近年来,衢州高位谋划,全面部署,以大融合服务大格局,协同推进“一张网”实现生态环境一体化监管,让生态环境保护进入数字化时代。

  依托生态环境数字化平台,衢州推出包括“环境芯”“环境眼”“环境码”“环境链”等多个环境监管典型应用场景的“生态协同治理链”,初步实现了物联感知实时触达、数据汇聚智能分析、综合应用辅助决策、业务协同闭环治理等核心功能,截至目前,已将1200多起污染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同时,作为重化工结构相对偏重的衢州,还将改革目光瞄准了推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率先实现碳达峰。

  “被纳入工业企业碳账户体系后,公司通过实时监测其能源消耗及碳排放情况,精准找出减排点,让公司的单位产量碳排放大大下降。”浙江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程新平说。

  今年以来,衢州在全国首创并集齐了工业、农业、个人领域三大“碳账户”体系,建立贯穿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碳排放可计量体系,系统推进工业、农业、居民生活三大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截至目前,三大碳账户体系共计覆盖全市125家工业企业、180余家种养殖大户、144万社会居民。

  攻坚克难莫留力。企业是城市环境治理的“末梢神经”,也是生态环境领域改革的“最后一公里”。

  “上次提的几个建议太实用了,我都按照你说的优化了。”作为衢州生态环境服务专员队伍中的一员,童云海等人通过“专家+专员”服务模式,与100家企业结对,开展环保服务上门活动,为企业节省了数千万元。

  2020年以来,衢州市生态环境局通过“老环保”帮扶结对企业、“刘博士”坐堂“环境医院”等“专员+专家”精细化服务的方式,走一线、解难题,真正让生态环保成为服务企业发展的“绿色保障”,打出了漂亮的服务高质量发展“组合拳”。

  绿色是衢州动人的色彩,良好的生态环境勾勒了近年来衢州的发展脉络,也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在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大背景下,坚持绿色发展的衢州,必将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之路。

  (本版图片由衢州市生态环境局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守好绿水青山 筑牢百姓“幸福靠山” 2021-08-13 浙江日报2021-08-1300006;浙江日报2021-08-1300009;浙江日报2021-08-1300023 2 2021年08月1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