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招娣:独臂将军
本报记者 蒋欣如 整理
“百年潮涌·之江楷模”
陈招娣:独臂将军
去年上映的电影《夺冠》中,陈招娣的去世成为一大泪点,她用一生诠释了女排精神。
1955年,陈招娣出生于杭州,1976年入选袁伟民执教的女排国家队,担任二传和接应,成为中国女排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核心成员。
作为老女排的第一批队员、“五连冠”时期中国女排的主力接应,性格倔强的陈招娣在队里训练最刻苦,也特别能吃苦。她的腰伤非常严重,每场比赛下来腰都像要断了一样,根本直不起来,医生对她说:“你不能再打球了,再打球就要瘫痪了!”她仍然坚持训练,同时配合治疗。
陈招娣不屈的意志,让她每次都坚强挺过腰伤和疼痛的折磨,更让几度陷入低谷的中国女排拥有绝地反击不断攀升的精神和力量。描述陈招娣主动向袁伟民请求加练的《苦练》一文还曾入选中学课本。
1979年6月,在与日本队的一次比赛中,陈招娣桡骨断裂。两个月后回到解放军队征战第四届全运会时,陈招娣用绷带吊住左臂,带伤出战,单手比赛,从此有了“独臂将军”的美誉。
离开中国女排后,陈招娣曾先后担任过八一女排、国家青年队女排主教练和中国女排领队等职务,都取得了出色成绩。2006年7月,她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体育界首位女将军。
陈薇:人民英雄
“要牢记自己的使命,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这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这是陈薇去年在军事医学专家组火线入党仪式上的讲话,她始终用行动践行这一承诺。
陈薇,1966年生,金华兰溪人。1991年,获得清华大学工学硕士学位后,她选择了参军入伍。陈薇的研究对象都是常人避之不及的疫病,被同事称为“魔鬼课题”。
2003年抗击非典时期,陈薇与课题组成员连夜进入生物安全实验室,常在实验室里连续工作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小时。数月后,团队研制的“重组人干扰素ω”,对SARS病毒的攻击有较好的防护作用。
2014年,西非大规模暴发埃博拉疫情。陈薇率队赴非,她说:“埃博拉离中国,只有一个航班的距离。”同年12月,陈薇团队研发出世界首个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实现了我国自主研发疫苗境外临床试验“零”的突破。
去年1月26日,武汉关闭离汉通道的第4天,陈薇率领军事医学专家组紧急奔赴武汉。2月29日,陈薇第一个接种了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如果自己都不敢用,怎么招志愿者做临床研究?”接种后,陈薇团队对自己进行了密集采血,以观察何时产生免疫反应,目的是让志愿者少抽血。
3月16日,陈薇团队研制的疫苗,成为国内首个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新冠疫苗。8月11日,该疫苗获得国家专利,成为国内首个进入临床获得专利权的新冠疫苗。
2020年9月,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陈薇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杭兰英:百姓喜爱的好支书
平凡人亦可成就不凡事。绍兴市上虞区崧厦街道祝温村党总支书记杭兰英几十年如一日,带领全体村民从一件件小事做起,把祝温村建设成了整洁、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杭兰英,1949年生,绍兴上虞人。过去,祝温村村级经济薄弱、班子软弱涣散、村庄管理无序。为改变村里落后面貌,37岁的“赤脚医生”、村妇女主任杭兰英站了出来,在大伙的支持下,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祝温村村委会办公楼没有装空调。杭兰英认为,村干部是不能坐在办公室的,装空调是浪费。从1986年任职起,杭兰英像一只衔泥垒窝的“春燕”,与村干部、村民们共同努力,使祝温村发生了根本变化。从改善基础设施做起,推进标准农田建设,主动带头帮扶有困难的群众……杭兰英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祝温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示范村。
在职以来,杭兰英从未向村里报销过1分钱:平时村里接待吃饭,她都自掏腰包;2005年,她把获得的“工作创新奖”5000元奖金,用于村内河道砌石;村办公室由石板屋改成平屋时,她“挪用”自家准备盖房的一大车木头……多年来,杭兰英为村里捐款达50余万元,远远超过她任职工资收入。
杭兰英凭着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精神,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推动新农村建设渐入佳境,实现了从过去单纯引导农民致富的“能人治村”,向全面治理的“贤人治村”模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