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视域下的城乡统筹探索
尹晓敏 编辑 周宇晗
建党百年之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光荣使命,这是浙江改革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作为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和缩小地区、城乡、收入三大差距方面持续走在全国前列的省份,浙江迎来先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的历史机遇。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浙江探索
近年来,浙江在扎实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进程中,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在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重塑新型城乡关系方面成效显著。
一是坚持以“全域统筹”理念为引领,探索形成城乡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2004年,浙江在全国率先出台《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开启了我省全域城乡空间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治理的进程。近年来,通过联动实施新型城镇化等,逐步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格局。二是坚持以“输血造血”并举为抓手,探索形成全域富民增收新局面。通过先富帮后富和先富带后富,挖掘增收潜力、转换增收动能、健全增收机制,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020年浙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分别连续20年和连续36年居全国各省区首位。三是坚持以要素市场化配置“三有”改革为突破,探索形成融通城乡资源要素新机制。通过加快完善我省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体制等,推动形成资源要素配置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逐步打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大通道。四是坚持以“同标同轨”为纽带,探索形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新面貌。通过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建立优质医疗资源“双下沉、两提升”长效机制等路径,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城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五是坚持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探索形成美丽乡村大花园建设新气象。通过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等,加快建设新时代浙江美丽富裕乡村。六是坚持以“四治融合”为路径,探索形成基层共建共治体系新实践。面对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和农民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省坚持把党建引领贯穿于乡村振兴战略中,深化“四治融合”,促使乡村治理在党建引领下筑牢根基、在和谐善治中凝聚合力。
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定位下城乡统筹发展的短板
依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问题”是示范区建设的主攻方向。当前,我省在以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助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方面仍存在短板。
一是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提升。当前我省大量优质的教育、医疗等资源主要集中于城区,公共服务的资源布局、供给能力和质量水平在城市、县城、小城镇和乡村之间的同步性较低。二是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水平有待提升。全省城乡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有待建立,省域、市域、城区3个“1小时交通圈”有待实现,城乡一体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受土地等要素制约明显,跨区域项目推进难度较大。三是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关键在于人才。当前,在我省农村发展中,高素质人才紧缺和青壮年劳动力流失问题较为突出。四是城乡美丽绿色发展动能有待提升。目前我省虽然已有许多村庄建成了美丽乡村,但是部分乡村建设存在低质化现象,将美丽乡村建设简单理解为环境整治,忽视了生态、生产、生活三者的系统化提升。五是农村居民持续增收动力有待提升。目前,我省农村低收入群体增收渠道较窄,农民非农收入特别是工资性收入增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财产性收入比重偏低,收入在高基数上持续增长面临较大压力。
扎实推进高质量城乡统筹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对策建议
当前,我省应以高质量城乡统筹和高水平城乡融合为重要发力点,突出问题导向、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创造持续缩小“三大差距”的新动力,聚力绘就具有浙江特色的共同富裕画卷。
一是聚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均质。坚持全省“一盘棋”理念,完善公共服务资源统筹共建共享机制,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大力推进城乡教育共同体等建设,加快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基层下沉倾斜,借数字之力实现共富载体的优化升级;建立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保省级统筹;在全省域推进未来社区、乡村新社区建设,迭代升级社区智慧化应用场景。二是聚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同标同步。优化全省新基建布局,以更大力度推动省域城乡交通、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规同网、同标同步;深入实施我省共同富裕特色示范路创建行动,显著提升乡镇三级公路覆盖率、山区26县高速公路综合密度。三是聚力推进城乡资源要素互流互促。进一步明确农村确权土地、承包地、宅基地“三权分置”实现形式,大胆探索并争取国家授权浙江开展全域改革试点;深化“空心村”有机更新,推进闲置农房和宅基地复垦;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新型居住证制度,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长效机制。四是聚力强村惠民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在深化省“千企结千村、消灭薄弱村”等专项行动的基础上,推动更多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全面增强集体经济薄弱村造血功能和发展活力;推进乡村组团式片区化发展,走好区域联动、共赢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建立健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办法和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五是聚力推进“两进两回”激活乡村活力。全面构建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两进两回”长效机制,加强我省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加快发展以农村电商为代表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打通农村产业升级、收入升级和消费升级循环通道;推进乡村振兴数字化改革集成应用,搭建省数字三农协同应用平台,以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六是聚力推进“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转化。依据我省发布的全国首部省级“GEP核算标准”,在全省域推进GEP核算应用体系建设,加快构建生态产品价值高水平实现机制,激发绿色发展新动能;支持山区探索与同流域发达地区联动开展生态产品资源市场化交易试点,推动建立用能权、碳排放权等权益的初始配额与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挂钩机制;加快发展全产业美丽生态经济,采用“生态环境+N”的产业导入方式,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
【作者为浙江树人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