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专版

临安区青山湖街道

“非农化”“非粮化”整治
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张 丹

  粮食功能区建设是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保障粮食有效供给的重要抓手。为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制,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今年以来,临安区青山湖街道通过对全街道“非农化”“非粮化”、抛荒情况进行专项整治,为高质量建设粮食功能区进一步夯实基础。

  为保障整治工作顺利开展,该街道在乡村振兴领导小组下成立粮食功能区建设及“非农化”“非粮化”专项整治工作专班,下设“一办二组”负责工作的推进和落实,确定了打造1700亩粮食功能区块的目标任务,并通过收集群众意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等多个新媒体资源,扩大工作知晓度,增强群众“爱耕地、广种粮、种好粮”的自觉性。

  奖补到位是稳步推进整治工作的有力举措。该街道出台了《青山湖街道关于促进高质量发展生态农业产业的实施意见》,根据促进产业发展、壮大经营主体、强化科技支撑、推进品牌建设等,按照区财政按实际面积给予相应补助的标准(如:种植大户种植小麦、水稻分别给予320元/亩/年,种植油菜的给予120元/亩/年的补助),街道财政给予1∶1配套奖补。与此同时,街道充分运用国土“三调”成果,通过“三服务”办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现场“问诊把脉”,科学分析评价耕地后备资源潜力,逐地块论证土壤与开发条件,为打造村落景区和开发农旅结合、稻田共享做好基础工作,也为助力高科技观光农业的粮食功能区和耕地保护区等发展做好先期准备。

  截至目前,全街道约88%的农户已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在既定目标的基础上,对于未列入1700亩的粮食功能区块的行政村,街道提前介入,基本提前完成洪村村、雅观村、朱村村的粮食功能区扩面工作。在此过程中,各村立足自身实际,大显身手,为“非农化”“非粮化”整治的有序开展积累了宝贵经验。青南村加强党建引领,以乡村振兴、村落景区运营的发展目标,以组为单位向村民流转土地,村里和各组签订流转合同,每亩保底1000元,经营收入村与组五五分成;潘联村,成立由街道驻村组和村委组成的镇、村两级联合工作组,日夜开展工作,短短20天内完成400余亩土地流转,为整治工作的进行提供了时间保障;郎家村对每块流转土地的面积和四至进行造册登记并存档保留,与部分村民签订合同,按合同的补偿及时兑现,并对原来的田坎、沟渠进行大面积整修,为打造村落景区和开发农旅结合、稻田共享做好基础工作。

  “高质量的‘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工作,是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守住耕地红线的重要举措,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和整治力度,巩固整治成果,提高耕地利用效率。”青山湖街道分管负责人说。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9 “非农化”“非粮化”整治
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2021-08-06 浙江日报2021-08-0600006 2 2021年08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