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风登陆地一路“追风”——
风雨之中守望相助
本报记者 肖未 市委报道组 陆浩强 通讯员 胡家杰
夕阳透过云层,泛着湿气的大街上,人来人往——台风“烟花”终于走远了。
7月25日13时50分,我查看气象预报,后半夜“烟花”可能正面袭击平湖市。“必须去沿海一线!”我带上雨衣雨裤,给手机套上防水袋,一路驱车直奔平湖市乍浦镇山湾渔村。17时46分,经两道交警检查关卡,我进入三面环山、一面朝海的山湾渔村。此时,往日喧嚣的渔村一片安静,户户门窗紧闭。唯一热闹的是设在渔村的海洋灾害应急办公点。“台风很可能在乍浦登陆,大家赶紧巡逻起来,注意安全!”社区党支部书记张勤燕忙得脚不沾地。
雨砸在脸上,生疼。我跟着巡逻队走进村子各个角落,地势较低的农户门口已封上沙袋,面朝大海的门窗则钉上了木板。26日9时50分,“烟花”在平湖沿海一带二次登陆。此时,我们正好赶到了平湖市独山港镇的海塘村附近。相较于沿途的风雨大作,这里反而“也无风雨也无晴”。曾经追到“云雀”台风眼的我们知道,“烟花”登陆了。
走出风眼,继续往北。驱车10分钟,我们来到了独山港镇韩家庙村黄姑塘沈窑段。狂风暴雨中,一群人正蹚着齐膝的水加固圩堤。挥锹装沙,麻绳捆绑,一只只50余斤重的沙袋被接力垒到圩堤上。很快,一道长约100米、高70厘米的“沙袋墙”立了起来。“这个‘墙’不长,却能保护圩堤后方200户人家和上千亩庄稼。”韩家庙村党委委员郭晓明的脸上挂满水珠,分不清是汗还是雨。
“台风每年有,没想到今年的雨量这么大!”下午2时,当我们走进独山港镇渡船桥村时,农场主王建平正在村干部和志愿者的帮助下,清理被吹落的大棚薄膜。我看到100亩的基地里,一个个尚未成熟的西瓜和生瓜浸泡水中,让人心疼。“建平,给你送保险预赔款来了!”平湖市农业农村局和人保财险平湖支公司的工作人员从田埂上走来,手里还捧着一张大“支票”,上面写着“政策性农业保险支票50000元”。原来,平湖开通了农业保险理赔绿色通道,直接将预赔款送到田头。王建平成了平湖首个拿到赔偿款的农业经营主体。
让农业经营主体尽快渡过难关,不止政策“出力”。“一天时间,2000多斤生姜已销售了近1000斤,陆续还有人打电话过来!”7月28日下午,我拨通林埭镇双庙村朝阳桥生姜种植户沈永发的电话,他明显有些激动。他说,要不是镇村干部、网格长和志愿者帮他抢收生姜,又发动大家“打销售广告”,也许2000多斤的生姜都得烂在地里,那他这半年就白干了。
“守望互助 助农惠农大直播”“新仓镇芦湾村梨园现有10万斤优质梨待售!”“新埭镇千岁农庄1000斤蟠桃面临销售困难”……这两天,平湖人的微信朋友圈里满是助农信息,全城涌动起“爱心助农”的温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