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专版

文成:做强刘伯温文化IP,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公元1311年,刘伯温诞生于东瓯古郡。

  时光走过700多年,昔日青山,如今已是繁城。

  青山叠翠,绿水逶迤,小城文成的名字,就来源于刘伯温的谥号——文成。

  灵动一方山水,滋养一地风骨。作为刘伯温故里,文成人的文化基因里都流淌着他的故事。

  作为县域主题文化,刘伯温这一文化IP早就在文成县枝繁叶茂,蔚然成荫。刘伯温诞辰710周年,这片土地上的人,如何追思他、纪念他,传承与他有关的文化?如何让刘伯温这一文化IP“出圈”?传承、保护和发展刘伯温文化,创造性促进当地文旅产业融合,文成从未停止求索实践的步伐。

以文“铸魂”

写好文化传承保护新篇章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有关刘伯温的传说,在文成几乎妇孺皆知,人人都会谈及。

  在文成县南田镇刘基故里风景区,刘基庙挂满了明、清、民国等历代名人书题的匾额楹联。6月底,一群身着校服的中学生在景区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拿着纸和笔,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时而盯着练习册凝神,时而对着刘基庙里的楹联若有所思。

  “这节户外课就是寻找刘基庙各处的楹联故事,然后标注出其中的成语。”王婷说道,她的学校,就是与刘基故里一墙之隔的南田中学。

  “作为南田人,生长在刘基故里,从小就听爷爷奶奶讲起刘伯温的故事。”王婷自豪地说,这节课对她而言就是真正地走读历史,实地感受故乡的文化。

  和刘伯温做“邻居”,学校经常组织以刘伯温文化为背景的研学实践活动,开设学生拓展性课程,老师常常会带学生来刘基庙,感受历史的厚重与积淀,先贤的文化无声地浸润心灵。

  一直以来,文成将刘伯温文化视为最独特的县域主题文化,对其文化IP的深化从未止步。自2014年起,文成与温州大学六度携手,开展“刘伯温传说进高校”系列活动;出版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刘伯温传说(普及本)》和《刘伯温传说(新编)》。与意大利都灵中文学校签署文化交流合作意向书,免费赠阅《刘伯温传说》等书籍,让刘伯温传说走向海外。

  2021年,《走近刘伯温》一书正式出版,这部汇聚文成当地文化力量编写的书籍,被列为当地小学生的必读乡土教材。

  翻开这本教材,从“初识刘基”开始,到“寻梦武阳”,从“刘基庙、墓”到“太公祭”“伯温家宴”,最后落脚于“我与刘伯温”。书中还设置了许多互动性的作业,讲“伯温故事”、做伯温家宴、画伯温故里的巡游路线,让每一个孩子都深度参与到探寻刘伯温文化的活动当中。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文化总是无声无息地拨动心弦,在不知不觉间融入当地人的血脉,在生命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迹。

  刘伯温文化随着历史的变迁不断积淀,文成县通过多种形式探索深化刘伯温文化IP,让刘伯温文化润物细无声般滋养民众的心田,激发他们对家乡这位先贤的好奇和敬重,让文化意识深植于心间。

以文“兴城”

加快文化高地建设新步伐

  刘伯温传说、刘基庙等刘伯温文化遗产,以及伯温故里钟灵毓秀的自然风光,让文成人有一种天然的骄傲。

  如何让刘伯温这一文化IP“活”起来?他的传奇人生故事如何“飞入寻常百姓家”?文成一直在求索当中。

  7月22日,话剧《刘伯温·霜台忠魂》在温州市东南剧院盛大首演。7月24日至25日,该剧将在文成县文化中心剧院演出,随后将在杭州上演。

  这部话剧以明朝一桩反腐案为开端,以御史中丞刘伯温和左丞相李善长两位辅政大臣之间剑拔弩张、斗智斗勇的博弈为主线,彰显了刘伯温的胆识、担当、谋略和气节。

  该剧由浙江话剧团与文成县共同合作创排,集结了国内一流的创作者——陈国峰、胡瀚尹担任编剧,李伯男、刘昊执导,浙江话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余斌饰演刘伯温。

  风霜以鉴草木性,大明御史筑忠魂。当刘伯温这一历史传奇人物被搬上舞台,该如何演绎?

  “我们通过一个案件作为起点,切入刘伯温的灵魂深处,去理清他的追寻,去探究他的思考,去感受他的情怀,去体味他的无力……我们力求通过刘伯温晚年所经历的这样一个护法的故事,从而向观众展现一个有血肉、有血性、有苦涩、有胸怀的一代名臣。”在建组会上作导演阐释时,广州话剧艺术中心导演刘昊如此介绍。

  让文化活起来,对刘伯温文化IP的深化和活化,文成从未止步。早在2008年6月,刘伯温传说被正式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刘伯温传说以浙江文成等浙南地区为核心流传地,流布全国,甚至流传到日本、韩国等国家。如今,文成县相关部门已收集到刘伯温传说400余篇,并在此基础上选录376篇,已结集成《刘伯温传说》出版。

  “刘伯温‘拿书凑礼’的故事爷爷常常给我讲,我可喜欢听了。”提起有关刘伯温的传说,不满10岁的小玥张口即来。

  编写乡土特色教材入学校,在刘基庙内设刘伯温纪念馆,在县博物馆内设“千古人豪”刘基专题展示厅,在县文化中心广场树立了雄伟高大的刘伯温雕像。

  多年来,文成致力于传统文化的挖掘、弘扬和利用,推动“文化强县”和“文化文成”建设,逐步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基本建成覆盖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累计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7个、乡镇图书馆分馆23个、农村文化礼堂170个、城市书房3个、文化驿站21个,荣获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浙江省文化先进县、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先进县等称号,文化高地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

  温州市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介绍,在刘伯温诞辰710周年之际,举办系列活动,对于传承文明、提升文成乃至温州的城市影响力,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以文“促旅” 创新深化文旅融合新格局

  2020年岁末,温州市刘伯温故里创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文成成为近十多年来温州市唯一创成国家5A级景区的县。

  5A创成后的刘伯温故里景区,变化喜人。一片片美景、一座座游客中心、一条条旅游专线,共同交织成一个四通八达、风烟如画的旅游网络,勾勒出刘伯温故里景区“处处落霞揽风景,点点心情怀旧墨”的情怀。近几年来,文成坚持龙头景区带动,推进全域景区化,并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打造了一系列具有文成辨识度的文旅产品,2019年获评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

  “趁着暑假,带着孩子来文成,游伯温故里吃伯温家宴,这一路收获满满。”在南田镇的“迷途武阳”民宿里,来自上海的朱女士欣喜地说道。

  走进刘伯温的家乡南田镇武阳村,从村口到客栈,一路的青砖灰瓦、屋顶坡面、木质仿古花窗,明清元素扑面而来。作为刘伯温故里,文成吸引五湖四海的游客来到这里“打卡”。

  曾经,文成一重又一重的山,阻挡了山里人想要走出去的脚步。如今,依靠这方山水和文化带来的红利,越来越多的游子回乡创办“侨家乐”民宿、开咖啡馆、建滑雪场。也有越来越多的游人来到文成,体验浙南山间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源远流长的“刘伯温文化”,是文成发展的不竭力量。文成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打造了系列文旅融合产品,充分发挥“刘伯温文化”的独特性,在“刘伯温文化+5A创建”的基础上,拓展性实施刘伯温文化与侨乡文化、红色文化、乡村旅游等文旅产业融合工程。

  如今,刘伯温文化研学旅行已经成为新晋热门研学旅行线路,刘伯温故里景区被评为市级研学旅行基地。以百丈漈瀑布为背景的“伯温山水情”文化主题实景演出成为刘伯温故里景区火爆的文化演艺节目,吸引了游客近60万人次驻足。

  刘伯温文化和非遗进景区、进乡村、进民宿得到了社会各界好评;十亩之间、寒舍迴塘、野舍武阳等6家民宿被纳入温州市非遗民宿创建名单;“伯温家宴”成为来文成游客点单率最高的餐饮宴席,深受市场好评;“侨家乐”民宿跻身浙江省三大区域民宿品牌之一。

  遵循“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原则,文成按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思路,全力打造刘伯温文化IP,不断提升刘伯温文化资源活化和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

  生态为本、文化为魂、旅游为体。守护青山碧水,持续做大做强刘伯温文旅产业,文成的美丽经济正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开阔视野启迪智慧

探寻刘伯温文化的当代价值

  铜铃山秀奇险峻,百丈漈飞流直下,山水萦绕、人文荟萃,浙南西部山林之间,文成风景如画。这片以刘伯温故里闻名于世的土地,人文底蕴深厚。

  生于文成、终于文成,走完跌宕起伏的一生,刘伯温魂归故里,长眠于静谧的浙南山间。

  数百年来,刘伯温的传奇人生不断被演绎,与之相伴形成的刘伯温文化也一直吸引着历代文化大咖和专家学者求索追问。

  7月22日,作为刘伯温诞辰710周年纪念活动的重头戏,中国明史学会刘基分会成立大会暨第四届刘基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温州举行。上百名海内外专家学者齐聚温州,共话刘伯温这一名扬古今的文化IP,探寻刘伯温文化的当代价值。

  成立中国明史学会刘基分会

助推温州打造刘基研究高地

  “慷慨有志,刚毅多谋,学为帝师,才称王佐”。朱元璋后人明武宗朱厚照诏书这样称赞刘基。

  刘基作为中国古代历史名臣,是明代的开国元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谋略家。在文学史上,他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生于瓯越古郡的他,也是浙江省第一位登上央视《百家讲坛》的历史文化名人。

  在文成南田的刘基庙里,汇聚了明、清、民国等不同时代名人书题的匾额楹联,共有楹联32幅,匾额15条,其中包括章太炎、蔡元培、沙孟海等名家的题作,保存完备的楹联匾额,这在全国其他名人纪念建筑中十分罕见。

  为什么历代30多位文化大咖纷纷“打卡”,为刘基庙题词纪念?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又为何频频光顾温州,在这里探寻刘伯温文化的当代价值?

  “我是学明史的,学明史的人在某种情况下,就一定要与温州结下不解之缘,因为温州有刘伯温。”此前,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明史学会首席顾问毛佩琦教授在接受温州媒体采访时曾这样解释。

  “刘基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伟人,其道德、功勋、文章成就卓然,对明代历史发展以及中华传统思想文化影响深远。”温州市社科联有关负责人这样介绍。刘基文化研究离不开明史,明史的研究绕不开刘基。目前,温州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刘基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深入探讨研究刘基文化内涵,并出版了论文集《坐论南山》。

  在今年第四届刘基文化学术研讨会上,还宣布成立中国明史学会刘基分会,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明史学会首席顾问毛佩琦教授担任会长,由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教授、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周群担任常务副会长。

  “该分会成立后,意味着温州将对刘基文化进行更加系统化的研究。”该负责人介绍,温州将以明史学会为依托,构建全国性的学术平台,加强研究资源的整合,进一步推动刘基文化研究,将温州打造成刘基研究的中心与高地。打破温州地域局限,吸引全国一流的专家进行刘基文化研究。

  文化溢出效应明显,刘伯温文化的当代价值研究,进一步提高刘伯温文化建设的影响力,打开温州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空间,助推温州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弘扬瓯越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文化高地。

  探寻刘伯温文化的当代价值

助推文成文化产业发展升级

  刘伯温文化是文成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瓯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文成高度重视刘伯温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加大刘伯温文化品牌打造和营销力度,精准实施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树立城市形象。

  “我们研究刘伯温文化,就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自信之美,更是为子孙后代留下先贤的智慧与灵魂。”文成县宣传部负责人介绍说。

  就温州文化而言,刘基文化与永嘉学派的主张一脉相承,刘基勇于突破的大勇精神、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和富民主张,与温州人“不依不赖、敢闯敢创、务实致富”的精神具有很大相承性;刘基丰富了温州这块土地文化优势,其思索与突破,对瓯越文化发展有很大的促进和提升。

  传承国遗经典,弘扬伯温文化。上百位国内外专家学者汇聚温州,围绕“刘伯温文化”主题展开学术研讨,从刘基生平、思想、文学与文化、刘伯温文化传播及产业开发、刘伯温民俗文化遗产及其应用等五个主题进行讨论。

  研讨深入浅出收放自如,学者的观点造诣影响深远,本次研讨会所带来的最新成果和独到见解,将为文成县系统挖掘刘伯温文化内涵,提炼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当代价值提供理论支撑,为开拓国内外刘伯温文化研究领域、激发文化创新发展活力和发扬光大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开阔视野,启迪智慧。我们摘录部分专家学者的观点,从不同的方面记录这场思想交流与碰撞的盛宴。

  专家观点

  刘基研究仍有广阔空间

  毛佩琦: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8年底,央视“百家讲坛”推出《大明第一权臣·刘伯温》,主讲人就是毛佩琦。作为明史专家,毛佩琦的讲述去掉了学术研究的艰涩外壳,而是选用通俗的语言娓娓道来,展现了刘伯温的一生。

  在他看来,刘基由历史上真实的刘基和民间传说中的刘基两部分组成,真实的刘基睿智可触摸,传说中的刘基空灵神奇,两个“刘基”相得益彰,组成一个丰满的形象。

  中国明史学会刘基分会的成立是水到渠成的结果,在全国范围内开启了刘基研究的新起点。从历史研究的角度而言,刘基研究依然有广阔的空间,比如他与元朝的关系,他在明朝初年的制度、法律建设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等,都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政治制度。

  刘基诗文强调经世致用

  林家骊: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综合来看,刘基的诗文理论力主教化讽谕之说,提倡理气并重,强调经世致用。”在《刘基的文学成就》的主旨演讲里,林家骊教授旁征博引。刘基从传统的儒家“诗教”观念出发,一再强调诗歌有教化讽谕、美刺风戒的作用,除了移风易俗的教化作用,还可以借着文学对上讽谕劝谏。

  在他看来,刘基虽然没有写出体系完整的文学理论著作,但他为友人诗文集所作的序跋中充分地表达了他的文学主张。刘基留下的作品,诗歌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他一生填词百余首,汇集在《写情集》中。刘基在诗歌创作中贯彻了自己的文学思想,创作了相当数量的“有裨于世教”的思想内容充实的讽谕诗,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

  刘基的文章众体兼备,内容丰富,他的《郁离子》是中国文学史上寓言体散文的杰作。作为一部政治性著作,刘基在此书中较全面地阐述了他的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思想,其目的是为了向统治阶级讽谏,以便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

  “以刘基的文学理论和诗文创作的成就,一代文豪这一称号对他来说当之无愧。”

  从刘伯温文化看非遗传承

  萧放: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管理研究院、

     社会学院人类学民俗学系主任、教授

  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融入当代生活?萧放教授从民众个体与公共生活两个维度,以刘伯温文化为个案,对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路径进行讨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当代生活,是民俗文化的现代性转换的重要组成部分。萧放认为,非遗要融入教育的全过程,即从幼儿教育开始,通过民间故事、民间手工艺、民间舞蹈等形式,对儿童进行教育和熏陶,而文成县举办多年的“刘伯温传说讲故事大赛”,将地方民间传说融入活动、学校课程、非遗教材,就是非常好的融合案例。

  文成的“太公祭”仪式,通过场域、服饰、古乐、旗帜、庄重的仪式程序与祭祀之礼,有助于建构民众归属感和认同,促进民众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体自觉。

  在公共生活的非遗路径融入方面,文成依靠南田镇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做出了尝试,依靠刘基庙、忠节公祠、辞岭亭、刘基故居等文化景观,通过非遗旅游等形式,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动力。非遗整体融入现代生活,应坚持以当代生活为本位,对民俗文化资源进行重新阐释与再造。

  《天地之盗》极具生态学意义

  周群: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教授、

文学院博士生导师

  周群以《刘基<天地之盗>的生态学意义》分析道:“刘基生当元末明初,这个时候正是理学昌明的时期。他不是空疏的理学家,而是一个注重实践的思想家。”在周群教授看来,刘基思想里非常特殊的一点,就在于其“天地之盗”的思想。

  “天地之盗”出自于刘基的《郁离子》一书,“刘基认为人类利用自然的时候,就像是盗窃了天地的东西。”刘基主张将利用自然与民本思想结合起来,这对于当代的思想建构也十分有价值。

  周群解释,刘基提出“天地之盗”说,旨在告诫人们所获取的一切物质,其实都是“偷了天地的东西”,不能“各以其所欲而取之”,这样就会“物尽而藏竭”,任意索取破坏自然,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这与当今社会提倡的生态平衡、自然保护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版图片由文成县委宣传部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8 文成:做强刘伯温文化IP,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2021-07-23 浙江日报2021-07-2300009;浙江日报2021-07-2300012;浙江日报2021-07-2300027;浙江日报2021-07-2300026;浙江日报2021-07-2300006;浙江日报2021-07-2300008;浙江日报2021-07-2300010;浙江日报2021-07-2300041 2 2021年07月2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