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余新镇:建设高铁南畔现代化品质新城
倪云钰 钮宇萍
近日,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的渔里广场建设完工,成为余新镇及周边居民争相打卡的新地标。
渔里广场只是余新镇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持续深入,毗邻嘉兴市高铁南站、坐拥2条高速公路入口的余新镇,迎来了蝶变跃升的发展黄金期。
眼下,这个位于嘉兴南部的乡镇,正围绕高铁南畔现代化品质新城建设,加速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城镇品质提升、生态环境改善等,昂首阔步迈向共同富裕新征程。
产业迭代
激发创新活力
今年5月,余新镇以南湖区11个镇街第一名的成绩,夺得南湖区首次颁发的一季度流动红旗奖。
实现共同富裕,关键靠发展。一直以来,余新镇存在工业增加值不高,科技创新对产业支撑作用不足等短板。为此,围绕迭代升级,余新镇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
2020年9月,创智园开园;今年3月,“渔里智谷”开工……在4.3平方公里区域范围内,余新镇积极布局高端智能装备生态产业园。
创智园、渔里智谷、智格“众创空间”等一批创新平台筑巢引凤来。全球十大床垫品牌“慕思”华东区生产基地“慕思寝具”项目、家居品牌锐驰高端智能家居研发和制造基地建设项目……一系列行业龙头企业项目在余新镇落户扎根,引领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便捷的交通、齐全的产业链配套、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以及嘉兴高铁新城规划带来的发展机遇,让企业决心在此打造国内乃至国际的高精尖生产基地。”锐驰品牌运营总监王艳宁说。
目前,余新镇以高端智能装备制造、智能家居为主导的两大产业正加速成型,昔日的纺织服装、五金塑料等传统产业的主导地位已被取代。
去年,余新镇地区生产总值达43.8亿元,全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76亿元,引进项目12个,29个重大产业项目全年累计完成投资16.5亿元。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助推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政府财政实力不断夯实。“十三五”期间,余新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2%,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6年的27910元增长到2020年的42477元,居民收入来源日益多样化,迈向共同富裕的脚步铿锵有力。
产城融合
加速品质提升
“从厂里到家里一趟,不到2个小时,真的很方便。”余新镇企业亚特电器的总工程师凌福恩家住上海,他选择到余新工作,与这儿便捷的交通密切相关。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嘉兴高铁新城规划建设,为余新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产城融合不断提速。
数据显示,2017年到2020年,余新镇拆迁、搬迁的农户、居民有1500多户,城镇人口集聚度超85%,为新型城镇化推进提供了人口支撑,为区域产业经济发展供给了稳定劳动力,也为百姓收入增长、养老保障、资产增值提供了支撑。
近年来,余新镇着力推动高铁新城(余新片区)国际招标的城市设计方案推进,高起点谋划城市发展蓝图,提升城镇品质。
在余新镇中心位置,一个把江南水乡与现代高铁新城理念紧密结合、宜居宜业的渔里社区将在此打造。2020年9月,余新镇渔里未来社区正式列入浙江省第二批未来社区试点创建项目名单。
余新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社区建成后,将满足各个层次、各类人群对生活的需求,卫生、教育、文化设施、智慧化管理、社区服务等一应俱全,居民不出社区就可以享受到全方位的生活配套。
这次借着未来社区建设的契机,余新镇将开展旧城改造提升,不断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焕然一新的城镇面貌、日益完善的产业配套,余新镇产业集聚、人才集聚、居民集聚的“磁吸石”效应日益增强,形成产城融合发展良性循环,正演绎着从镇向城的精彩蝶变。
全域秀美
释放生态“红利”
盛夏时节,行走在余新镇,处处皆是美景,果园采摘、野炊休闲、农事体验等活动让游客流连忘返。
以生态文明提升擦亮共同富裕底色,余新镇全力建设美丽厂区、美丽河道、美丽乡村、美丽庭院,加速生态“红利”释放。
生态美,离不开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这些年来,余新镇抢抓机遇,开展低效用地腾退。截至2020年底,全镇累计腾退企业(作坊)983家,为产业向绿色转型发展开辟了新空间。
优化空间布局,全力打好“蓝天、绿水、净土”三大保卫攻坚战。余新镇“污水零直排”通过市级验收,智能装备产业园通过“污水零直排”创建省级验收,323家“六小行业”实行污水零直排改造,禾峰乾庄等创建“污水零直排小区”,幸福家园等10个住宅小区完成污水管网改造,区域水环境持续改善。全镇19个小区实现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村覆盖率达到100%,镇村环境明显提升。
生态美,不仅仅美在一时、一地,还需要长久美、全域美。今年以来,余新镇通过全域垃圾无死角专项整治行动等动作,推进生态文明创建工作。农庄村创新推出“天上无人机+地上巡查队”的村域巡查模式。在长秦村,“一编三定”党员干部展开了一场“全域秀美”评比活动。在普光村,一群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每天穿梭在村头巷尾,进行点对点、不间断的巡查。
大气监测也是余新镇推进生态文明的一项重点内容。近日,余新镇引进了VOCs走航监测车,通过车顶采样泵抽取气体的标本,5秒内即可自动生成200多种空气中有机物的图谱。
“这台走航监测车让我们的工作更加便捷,快速、精准,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调查,及时整改。”余新镇生态环境建设中心主任胡欣成说。
文化建设
丰富精神内涵
因为非遗,余新镇曹王村的何志法“火”了,他的“蚕猫”乡村文化名师工作室被认定为“嘉兴市乡村文化名师工作室”。
作为余新镇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蚕猫”的传承人,他从事“蚕猫”教学近10年,参与编写的《余新泥猫》校本教材还获得了浙江省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校本教材评选二等奖。在他的坚守下,“蚕猫”这一古老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
共同富裕要“口袋富”,更要“脑袋富”。余新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抓手,通过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乐享新时代品质生活两条主线持续深化精神文明教育,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为共同富裕提供精神动力。
最近,一部名叫《在路上》的情景剧,在余新镇的社区、村庄、企业广为流传。这部情景剧根据余新镇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优秀党员褚富宝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
文艺作品创作、文体精品节目演出,繁荣的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着余新镇迈向共同富裕的精神内涵。余新镇以南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建议为契机,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共同谋划推进。余新老百姓自己的节日“渔里之谣”文化节已连续举办二十五届,全镇文化礼堂实现全覆盖,其中金星村、普光村、曹王村先后获评省级五星级文化礼堂称号。
(本版图片由余新镇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