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蛋糕”再分好“蛋糕”
武义:区域协调 增收富民
侯明明 徐贤飞 李增炜
作为镶嵌在浙江中部的一颗绿色“明珠”,一说起武义,大家最先想到的,可能是武义的温泉好、生态好,其实武义还是实打实的工业县。
眼下,全省26个山区县之一的武义正扎实推进强县富县工程、惠民富民行动,区域协调、奋进跨越,努力率先展现山区县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图景。
武义县北部交通便利,是工业区和主城区范围,约占地域面积的三分之一,几乎集中全县所有工业;南部崇山峻岭,山高路远、发展受限,但自然资源丰富风光秀丽,是生态和农业发展区。随着农村人口转移和城镇化发展,南北区域差距大、城乡差距明显,逐渐成为武义一大发展布局特点,也是武义实现共同富裕亟需突破的难题。
如何破局?武义县委主要领导表示,推动共同富裕,其实就是做大“蛋糕”,再分好“蛋糕”的问题。去年以来,该县陆续推出组建区域发展联盟、“四张报表”考核、“富民增收20招”等系列举措,进一步谋求南北双向促进和均衡发展。
“蛋糕”不够大
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下午4时,位于武义县(北部)白洋街道百花山工业区的浙江巴赫厨具有限公司车间内,吴传宝、郑健等员工正在收拾东西准备下班。在智能化示范车间的加持下,他们已提前完成当天的生产任务。该车间是去年投资5000多万元建立的,产品的拉伸、清洗、喷砂、抛光等流程全自动进行。
“整个车间不到20人,只需原来1/10的人力成本。”“巴赫厨具”副总经理吴钒说,后续还将投入7000万元推动数字化改革。
这是武义推动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一个缩影。该县鼓励企业开展“数字化车间”“物联网工厂”建设,并致力打通消费需求、研发设计、产品制造各环节,推动数字化改造由营销端向制造端前移。
去年以来,武义打好用地赋能、提高容积率、行业建模等组合拳,亩均税收增长13%,力争“十四五”期间实现工业产值和税收翻番。
如今,武义东北部集聚了全县99.2%的工业企业,充分发挥产业、人口集聚优势,成为全县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主阵地。2020年武义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为95.48亿元,在山区26个县中排名第一。
服务业是武义的短板之一,2019年山区26个县考核排名末位。为补足这一短板,武义以抓工业的力度大抓服务业。
有机国药是武义一大特色产业。以寿仙谷药业为核心,该县谋划了1.85平方公里的有机国药产业园,大力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将产业做得更大,带动更多农民增收,“十四五”期间力争打造成百亿产业集群。
经过努力,去年全县服务业占GDP比重提高1.1个百分点,排名进步6位。在此基础上,积极发展民宿、农家乐,吸引更多游客留下来,壮大当地乡村旅游产业。
南北不协调
全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日前,总投资15亿元的博来电动工具项目,落地位于武义北部的桐琴镇。该项目一期用地95亩,建成后将实现年产800万台电动工具。
“这个大项目能进来,多亏县里统筹南部腾出指标给我们。”桐琴镇党委书记杨欣说,如果没有南部联盟的支持,桐琴还要通过申请省重大项目获取指标,就算申请成功,最快也要明年,项目可能已经“跑了”。
去年开始,该县以在发展相对滞后的南部山区建立4个区域发展联盟为突破口,推动机制改革,“全县一盘棋”统筹干部和要素资源,推动南北区域协调发展。
联盟不仅盘活了南部资源,还为北部发展赋能。据统计,南部联盟推动土地全域整治后腾出的土地指标中,有近800亩统筹给了北部,缓解了北部的土地要素之渴。
据介绍,省里一年下达的土地、能耗指标,基本都用在武义北部。武义将这些指标折算收益,按平均值返还补偿南部。通过这样的补偿机制,实现县域内资源要素高效流动,促进资源要素向优势地区、优势产业集聚,同时保障南部的积极性,使利益不受损。
考虑到南部山区发展受限,财政便予以兜底扶持。通过基础性保障与激励性奖补相结合,充分调动各乡镇(街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财政兜底的同时,也要防止“等靠要”。以前,武义各乡镇(街道)实施分类考核,相互可比性不强。如今,通过经济、民生、平安、生态“四张报表”实施“一把尺子”考核,南北部乡镇(街道)可以在同个擂台上比拼竞争。
收入不够高
全面推行富民增收“20招”
上午9时许,46岁的武义菇农傅杰,正在位于壶山街道上端头村的大棚里忙活。14岁就开始接触香菇种植的傅杰,过去每天起早贪黑,全家人一年也只能种植2万个菌棒,如今他的大棚日产香菇量达1吨左右,去年年收入四五十万元。这得益于武义联手省农科院研发并建起的7天能收一茬、冬暖夏凉的温控大棚,菇农的年收益翻了几番。
近年来,武义不断发展“菌光互补”项目,实现群众增收致富。上端头村的光伏发电站,年发电量达2850万千瓦时,同时以光伏电站代替原有的遮阳网,为底部棚内食用菌的生长营造良好环境,带动周边村民200余人就业。
据统计,去年武义城乡居民收入比较上一年缩小0.06,幅度为近5年最大。今年一季度,该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22.2%,创5年新高。这是武义实施“富民增收20招”交出的一份亮眼成绩单。
从全省来看,武义农民收入增长较快,但绝对值偏低,特别是财产性收入过低。今年以来,武义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提出“富民增收20招”,带动农民致富、集体增收。
其中重要一招便是“异地搬迁3.0行动”,让18个村4000多名山区群众在县城置业安家落户。“简单说,异地搬迁1.0是从山上搬到山下;2.0是人进城打工,家不搬;3.0是连人带家一起搬,身份职业一起转,让山民一步到位变市民。留在山上的房屋拆除,宅基地退出后,补偿人均近20万元,增加了农民财产性收入。”武义集聚共富办主任蓝建说,这不仅让山区人民得享城市高品质生活,更盘活了林田资源,腾出了未来发展的新空间,实现了百姓增收、社会发展、生态保护的多赢。
另一边,随着“人居环境提升”项目实施,柳城联盟2021年乡村振兴项目擂台赛全面启动。立足乡镇“四张报表”考核,柳城联盟细化年度目标任务,鼓励各村社争创人居环境提升、浙江省A级景区村庄创建等14个项目,通过“入围赛、擂台赛、总决赛”三大赛事,统筹分配2亿元年度发展资金,将干部干劲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我们将进一步立足山区县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解决好‘蛋糕’不够大,南北不平衡、收入不够高等一系列问题,让山区县真正成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生力军。”武义县委主要领导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