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专版

谋好路线图 选准突破口 打好主动仗

台州高标准绘制“总施工图”

  东经121.4°,北纬28.7°。

  这是台州。

  一座沐浴5000年文明,兼具山魂海魄的滨海之城。

  荏苒时光的沧海桑田。

  在她的经纬线上,一种向上的求索之力,亘古不变。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在这里,一座荒岛,蜕变成“东海明珠”。

  在这里,一把榔头,敲响了“台州制造”。

  在这里,一次尝试,畅通了“金融活水”。

  作为中国民营经济发祥地、股份合作经济发源地、市场经济先发地,这片寻梦的土地上,书写着无数现实的传奇,描绘了中国民营经济凤凰涅槃的鲜活样本。

  以民为本,富民强市。

  台州在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市的进程中,率先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民营、民富、民享、民治”区域发展之路。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而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台州锚定“共同富裕”新坐标,依“三立三进三突围”之势,系统布局“九富”路径,探究实现共富的“路”与“桥”,以创造性张力打开台州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通道,努力在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提升新能力,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台州样本。

(一)

  台州,要走一条活力“创富”之路,在制度层面激发主体创造性。

  夯实的民营之基,历来是台州最大优势、最亮特色、最重底牌。

  曾经的台州,在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引导下,市场活力不断被激发,民营经济“一遇雨露就发芽,一遇阳光就灿烂”。

  中国第一家经工商注册的股份合作制企业、第一个支持股份合作企业发展的政策文件、第一家民营汽车企业、第一条民资控股高铁……

  民营经济先发的体制机制下,不仅迎来了诸多的“第一”,也激活了台州人的创业激情。

  打硬股、当“老板”、办市场,平均每9个台州人就有1位是“老板”,一个个“奋斗让财富梦想照进现实”的故事,书写着台州“老乡变老板、集市变城市、农民变居民”的过程,也诠释着民营经济本质上就是“富民”经济的逻辑关系。

  “一件事”证照联办、全流程帮办……不断深化打造的最优营商环境、不断破除阻碍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如今的台州,让创业者直呼“方便”。

  台州锚定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市总目标,放大民营经济的“创富属性”,加快走出一条民营经济共同富裕的新道路,以政府有为与市场有效的良性互动,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的灵性与活力,让创新创业的源泉在台州持续充分涌动。

(二)

  台州,要走一条金融“助富”之路,在要素层面保障机会公平性。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尤努斯曾说,金融服务对贫困人群来说就像氧气一样重要。他对世界最大的贡献,就是开创了普惠金融的先河。

  在小微金融界有这么一句话:全国看浙江,浙江看台州。

  而台州小微金融的最大特点,就是深耕普惠金融,让银行的金融服务惠及每一名创业者,让流淌的金融活水,为他们的努力和耕耘提供助力。

  做出口,有退税质押贷;有商标,可以申请商标权质押贷;有存款,可以凭存款额度来申请积数贷款;有纳税信用,就有无需担保的贷款额度,甚至卖烧饼有“烧饼贷”,种柑橘有“柑橘贷”,办民宿有“民宿贷”,为每一个创业梦提供精准放贷帮扶。

  2020年,台州金融机构贷款中,500万元以下贷款户数占比超过99%,100万元以下贷款户数占比超过90%,而且信用贷款占比超过半数以上。

  在新发展阶段,台州要把小微金融作为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以金融服务的普惠性,推动“小微金改”加快向“现代金融模式创新”升级,让每一位在台州的创业者、造富者都能拿到更便宜的起步资金、拥有更好的金融保障。

(三)

  台州,要走一条产业“造富”之路,在产业层面强化富民持续性。

  产业是脱贫之基、富民之源。

  从“两水一加”到块状经济再到产业集群的路子,台州以坚实的产业基础承载起了老百姓的致富梦。

  实业为本的台州拥有21个百亿规模以上的块状经济、36个特色产业集群、68个国家级产业基地,299个产品细分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外第一位,“台州制造”遍布全球,“好产品台州造”名声在外。

  因地制宜的特色产业,改变着一方百姓。

  仙居金竹溪村原来是一穷二白的穷山村,台州市下派农村指导员张新建,依托村里的资源优势对外招商引资,合作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带动村民创办民宿、农家乐。

  村里的民宿和美景吸引了大批外地游客,集体经济收入从零增长到150多万元,村民人均收入翻了两番,成为“绿富美”的缩影。

  产业稳则百姓稳,产业兴则百姓富。

  作为产业大市,台州以“产业富民”。七大千亿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千亿计划”,台州对标工业4.0制造体系,加快打造数字基建、未来产业、智能工厂、现代园区,以数字化变革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台州坚持制造为基,锚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制造之都的目标,不断夯实全民造富的产业基底;坚持一村一品、特色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

(四)

  台州,要走一条集体“共富”之路,在股权层面促进收入匹配性。

  台州有发展集体经济的良好基因,作为中国股份合作制的发源地,以“打硬股”起家。改革之初的台州老百姓合起伙、一起干,有钱的投钱、有力的出力,大家纷纷合股办市场、办合作社,结成利益共同体,上下同心、共同致富。

  路桥路南街道方林村以创办市场壮大村集体经济,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市场兴村”之路。

  黄岩区北洋镇依托优越的生态环境,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了蓝美田园、绿沃川农场、曦禾农场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主体,逐步形成集农业生产研发、技术推广、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特色农业休闲小镇。

  在新发展阶段,台州通过创新融资模式,变农民为股东,大大调动了百姓参与产业开发的积极性,激活了乡村振兴、共同致富的内生动力。

  玉环干江镇上栈头村发展乡村旅游,采取村集体和村民分别占股51%和49%的众筹方式,投资600万元建设玻璃吊桥项目,开业一年实现了1000万元的营业额。开业3个月就进行了第一次分红,上栈头村共980位村民获得了98万元的分红。

  台州把壮大集体经济作为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通过创新股权模式、引入工商资本、导入高端产业,进一步为集体经济注入高成长基因。

(五)

  台州,要走一条畅通循环“带富”之路,在动力层面增强财富流动性。

  椒江洪家街道依托交通动脉加快布局沿线商贸市场,创新“市场+市场”“市场+集体”“市场+服务”三种带富模式,2020年,全街道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65亿元,31个行政村均实现村集体收入20万以上和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上。

  温岭工贸重镇泽国将电子商务平台和实体商业企业双向融合,落地全国首个阿里巴巴1688直播基地、快手产业带等直播基地,培育数据驱动、精准营销、业态融合的新零售企业,映射着台州双循环“带富”之路。

  当前的台州正在推进“双循环”节点城市建设,要以双循环为动力,从内和外两个维度打通财富流动的渠道。

  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获批,台州港口岸全境扩大开放……2020年,台州不仅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构建循环通道,也通过跨区域协作,进一步把长三角、全国乃至全球范围的资源要素循环至台州。长三角民营经济跨区域协同发展联盟;全方位、全市域接轨上海……引进长三角地区5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66个。

  台州不断通过深化南北协作、城乡融合等方式,推动南北市县构建协同发展新机制,走深走实项目共建、资源共享、合作共荣的协作之路,进一步畅通市内要素、经济循环,加强全市域的统筹发展、均衡发展。以此解决市域范围内南北差距大、城乡二元化的问题;破解中心城市能级不高、半城市化现象等问题,加快推动城市功能向乡村延伸,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和经济循环,让更多农民享受城市化的红利,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

(六)

  台州,要走一条和合文化“润富”之路,在文化层面保持和衷共济的传承性。

  作为中华和合文化重要发祥地,和合文化注重“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涵养了台州人温润和气、包容协作、和衷共济的独特气质,与共同富裕提倡的“先帮后、共同富”的思想一脉相承。

  在台州人创业创富的过程中,人带人、厂带厂的现象非常普遍,台州特色乡镇、块状经济便发端于此。

  总投资30亿元的台州华强方特动漫主题园是临海乡贤回归项目,该项目结合华强方特集团在国内外主题公园的成功经验,围绕方特集团熊出没等一系列知名动漫IP,打造一座集餐饮、互动、体验为一体的大型高科技主题乐园。在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接待能力达到300多万人次,营业收入8亿元以上。

  新时期的“润富”之路,台州将进一步弘扬和合文化所蕴含的“求大同、重和合”的理念,进一步将其融入共同富裕工作,深化户帮户、村帮村、企业帮农村、单位结对帮扶的工作机制,挖掘乡贤资源、用好乡贤资源,让“能人”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发挥更大作用、形成更大合力。

(七)

  台州,要走一条民生优享“促富”之路,在供给层面提高公共服务均衡性。

  共同富裕的获得感不仅仅是令人满意的收入,也是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更好的教育、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等优质公共服务均等化,正是幸福感的重要体现。

  “十三五”期间,台州不断优化教育资源,市级完成教育重大建设项目投入243亿元,新建、改扩建二级以上标准幼儿园161所;创建省现代化学校23所,引进举办北师大台州附中、镇海中学台州分校等一批优质学校。深化健康台州建设,全市已建成18个医共体、5个城市医联体,分级诊疗体系和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进入“十四五”,台州要在高水平全面实现小康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民生优享惠享,以构建围绕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从解决“有没有”向解决“好不好”转变,加快满足全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擦亮“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金字招牌。

(八)

  台州,要走一条物质精神“齐富”之路,在人的现代化层面实现发展的全面性。

  口袋富了不算富,脑袋富了才是富。

  台州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坚持物质与精神的协同发展,在丰厚物质基础的同时,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精神引领力,让老百姓在精神生活上更富足。

  从下汤文化走来,台州有着和合文化、诗路文化等众多有影响力的传统文化;从大陈岛垦荒传承,“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是台州城市之魂。

  台州要让城市精神扎根铸魂,让垦荒精神真正融入道德实践、成为城市符号、涵养文明乡风,真正让垦荒精神走进每一个市民心中,成为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与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台州要进一步讲好台州文化故事,挖掘时代价值,让百姓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润泽中感受幸福。

(九)

  台州,要走一条党建统领“引富”之路,在组织层面体现党建引领性。

  实现共同富裕,关键在党。

  从台州发展实践看,台州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党带领人民发家致富的历史,让“台州模式”闪耀于浪潮。

  三门城西村自成立党支部以来,九任书记初心不改,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棒一棒往下传,每一棒都跑出好成绩,带领城西村从“一穷二白”发展成为村集体固定资产超亿元的三门“第一强村”。

  “三亮三比”、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等制度,推动党组织和党员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兼并重组、转型升级一线打头阵、当先锋,让非公党建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红色动能”。

  面向未来,台州要坚持以党建引领共同致富,发挥党组织的组织力、战斗力,突出党员在带领群众致富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推动共同富裕的强大动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0 台州高标准绘制“总施工图” 2021-07-15 浙江日报2021-07-1500010;浙江日报2021-07-1500075;浙江日报2021-07-1500051;浙江日报2021-07-1500091;浙江日报2021-07-1500052;浙江日报2021-07-1500085;浙江日报2021-07-1500007;浙江日报2021-07-1500043;浙江日报2021-07-1500064;浙江日报2021-07-1500090 2 2021年07月1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