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潮涌·之江楷模”
本报记者 黄珍珍 整理
“百年潮涌·之江楷模”
徐英:活着一天,坚持斗争一天
走进武义县水碓后村,徐英烈士纪念馆跃然眼前。一楼大厅内,他的半身铜像栩栩如生,背后写着“活着一天,就要坚持斗争一天”。
家境贫寒的徐英,出生于1907年8月,从小饱尝人世间的辛酸,18岁到宁波美球针织厂当工人。不久,上海爆发五卅运动,正在上海培训的他深受影响,回宁波后立即发动全厂工友成立工会。1925年冬,徐英由王家谟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担任美球针织厂党支部书记、中共宁波地委交通联络员,逐渐成长为宁波工人运动的领导人之一。
1927年11月,中共浙江省委指派徐英担任武义县委书记。1929年1月中共浙江省委改组,他担任省委书记,为领导和恢复党组织的活动四处奔走。省委撤销后,他积极筹备成立中共宁波特支。1929年8月,中共宁波特支成立,徐英任书记。正当宁波特支的工作取得进展时,国民党当局加紧搜捕活动,徐英被捕,后被押解到浙江陆军监狱。
敌人从查获的文件和名册中,得知徐英曾任重要职务,企图从他嘴里得到党的秘密,但他坚决不吐一字。他提出“法庭是战场,监狱是熔炉”,在法庭审讯中与敌人开展舌战,利用狱中“放风”机会与党组织成员裘古怀等取得联系,用暗号建起狱中联络网。1930年8月27日凌晨,徐英昂首阔步,慷慨就义。
殷夫:东方的微光,林中的响箭
殷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革命诗人。“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首由他翻译的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的诗作,是殷夫悲壮一生的写照。
1910年6月,殷夫出生于象山县。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在上海民立中学就读的殷夫思想受到很大震动。1927年,国民党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殷夫被捕囚禁3个月,险遭枪决。这段经历,让他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殷夫成为发起人之一。
同年5月,他以“左联”代表身份,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会后,殷夫写了《我们是青年的布尔什维克》等许多洋溢着革命激情的战斗诗篇。
1931年1月17日,殷夫因叛徒告密被捕。2月7日夜,未满22岁的殷夫与柔石等5位“左联”作家,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于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监狱围墙外的一个荒场上,史称“左联五烈士”。
鲁迅曾这样评价殷夫:“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
梁柏台:人民司法事业的开拓者
“男儿立志出山乡,以身许国路漫漫。待到世界大同日,筑路架桥把家还。”100多年前,少年梁柏台离开家乡新昌县查林村时,书写下豪情壮志。
1920年,21岁的他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我国最早的青年团员之一。1921年梁柏台赴苏联深造,次年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1年,被国内迅速发展的革命形势吸引,梁柏台回国参加革命斗争,9月赶赴瑞金参加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准备工作——参与起草宪法和婚姻法等。
1932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梁柏台当选大会主席团宪法起草委员会成员,大会通过了他参与起草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梁柏台与何叔衡等一起开展创立苏维埃司法机关和司法制度的工作,梁柏台先后担任临时政府司法人民委员部副部长、内务部副部长和代理部长、临时最高法院法庭委员、临时检察长等职,为红色政权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被迫长征,梁柏台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1935年3月,梁柏台在突围中不幸负伤被捕。在敌人的法庭上,他置生死于度外,掩护了同志,不久后被敌人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