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泗抢占海岛全域旅游新高地
率先实现城镇村景区化全覆盖
滕 蓉 周 迪
城有无边景,景满海岛城。
嵊泗县自2019年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以来,认真落实文化和旅游部提出的“城、乡、景区三位一体发展”的具体行动,推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深入抓好“百千万”工程,助推全省大花园建设。同时,围绕“浙江省海岛公园建设样板区”目标,嵊泗高起点、高标准推进海岛公园建设,助力海岛全域旅游发展。
2020年,嵊泗县城获评浙江省4A级景区城,五龙乡、花鸟乡创成4A级景区镇,黄龙乡创成省级旅游风情小镇,花鸟岛跻身国家4A级旅游景区。至此,嵊泗已拥有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3A级景区、3个旅游风情小镇,且嵊泗县城、所辖7个乡镇、29个行政村全部创成景区城、景区镇和景区村,成为我省率先实现城镇村景区化全覆盖的县区。在2020年度全省十大海岛公园建设工作评估中,嵊泗海岛公园位列全省第一。
主题岛屿展新貌
2020年,嵊泗投资36.22亿元,全面推进“海上慢城”泗礁岛、“鸟屿花乡”花鸟岛、“东海石村”黄龙岛、“蓝海牧岛”枸杞岛、“百年渔场”嵊山岛等五大主题岛屿建设。重点推进海岛公园全域景区化工程、交通畅通工程、主题IP和线路工程、绿色景观建设工程、零碳产业工程、幸福渔村工程等六大工程30个子项目的建设。
推窗见绿,开门见花。这美好的愿景,随之在各个离岛逐步实现。
漫步在嵊泗黄龙乡的“一米街”,石板路干净明亮,鲜花衬着渔网做的篱笆,或是鹅卵石拼的游鱼,整洁而灵动;穿行于“百年渔场”嵊山镇的宽阔街巷,游人与渔户交织往来,繁忙且有序;驻足在观景平台上俯瞰五龙乡边礁岙村,仿若观赏一幅巨大的水彩画……
干净,整洁,一步一景,嵊泗为了打造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不遗余力。近年来,嵊泗围绕“争创全国县级文明城市”这一主线,通过谋划工程项目建设,开展背街小巷治理、半山腰农田整治等专项行动,集中攻坚老城区房屋风貌年久失修、道路坑洼等沉疴顽疾。此外,嵊泗加快推进美丽庭院、美丽村庄建设,实施环境大整治、特色改造和业态提升等工程,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对镇域风貌进行“护肤保养”,全面拆除各类违建设施。
海洋生态保护也不放松。嵊泗着力抓紧抓好泗礁岛海岸带整治修复工程、基湖沙滩修复工程、泗礁岛海湾清淤工程和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4个重大项目工程,助力生态修复。
美丽离岛处处景,为了让游客进得岛来,赏得美景,嵊泗“海陆空”齐齐发力,保障绿色交通。陆上,国省道改建工程、交通旅游集散中心、陆岛交通码头工程有序推进;水上,嵊泗新建4艘新型客船,并开通上海南站至嵊泗水陆联运班线、上海虹桥至嵊泗沈家湾、江苏南通至嵊泗沈家湾、江苏苏州至嵊泗沈家湾等多条省际旅游班线;空中,海岛低空航线实质性推进,其中舟山至嵊泗直升机航班已经正式开通,水上飞机即将开通。嵊泗还推动智慧交通建设,水上客运票务改革全面实施。
数字海岛建设来添彩。在全省数字化改革浪潮下,嵊泗“数字海岛”的建设也加快了步伐。近年来,该县制定《嵊泗县数字海岛实施方案》,确立“1139”发展目标,并完善嵊泗文旅大数据平台,有序推进花鸟岛数字海岛建设,通过花鸟岛旅游安全管理系统、游客监测分析平台、指挥中心大屏系统、旅游大数据系统等建设,打造海岛公园数字海岛样板区。
落实景区预约、错峰、限流措施,建立实时客流监控和疏导系统,完善景区E游智能服务应用,实现数据快速更新、互联共享……数字化建设的推进,让嵊泗这颗海上明珠,得到更全方位的完美呈现。
文旅融合海味浓
曾在去年盛夏上岛的游人们,或许会难忘嵊泗五龙乡的那场“东海五渔节”:一段饱含海岛风土人情的渔歌表演《海天放歌》震撼开场,围绕着“渔歌、渔家、渔画、渔味、渔俗”的主题,各类节目轮番登台,尝海鲜、看海景、听渔歌,酣畅淋漓。
“东海五渔节”是嵊泗“海味”节庆的一个缩影,这些年,嵊泗着力推广“一乡一品”的“节庆+旅游”模式,枸杞贻贝文化节、洋山港口文化节、花鸟灯塔艺术节、黄龙渔民开捕节……只要上得岛来,总能偶遇一次淋漓尽致的海岛嘉年华。
丰富多彩的渔文化不仅在舞台呈现,更能渗透在非遗产品、文创产品中。我们不难看到,近年来,嵊泗积极解码嵊泗渔文化基因,加大“渔小鱼”特色旅游商品的研发与布点推广。同时,推动渔民画、渔绳结、渔家剪纸从创作向产品研发转变,打造海岛文创产品IP。如今,嵊泗不仅有“龙岛婚俗”这样热闹的文旅体验,也有《海天放歌》《小船·大船》《天天有鱼》等一批省级金奖文艺作品。嵊泗渔歌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海风徐徐,海味“非遗”化入美丽乡村。想了解嵊泗渔民画,只要走进嵊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空间,轻轻点击触屏,嵊泗渔民画的概述、应用及制作工艺、保护和发展等内容就呈现在你眼前。整个体验空间共展出非物质文化遗产20项,其中包括渔用绳索结编织技艺、嵊泗渔歌、嵊泗海洋渔民服饰制作技艺和海洋动物故事等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嵊泗海洋剪纸等16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样主客共享的文旅空间,在嵊泗还有不少。黄沙村“船的记忆”室外博物馆、边礁村渔歌号子馆,还有峙岙村船模工作室、田岙村渔民画复兴工程……一批特色街区、主题场馆、渔文化展示平台正在逐步建成。其中,边礁村“渔歌号子馆”收集并展陈了嵊泗渔歌号子百年来的非遗文化资料,并结合展出嵊泗渔歌文化传承人舒信虎的部分作品,形成了一条精彩的嵊泗渔歌文化链条。2020年,嵊泗荣膺浙江省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十佳县。
玩得尽兴,吃得也过瘾,嵊泗透鲜渔味拢人胃。嵊泗利用海岛丰富的海鲜食材,深入推进“百县千碗·嵊泗渔味”工程,策划食光宴等活动,打造不同层次的“百县千碗”,美食街、体验店,重点推出“嵊泗十二渔味”,成为舌尖嵊泗IP,嵊泗贻贝入选国宴菜单并获得中欧互认农产品地理标志,“嵊泗渔味”品鲜热度持续上升。
产业兴旺百姓富
海岛人的日子,曾经总是风里来浪里去,为了渔获出外奔波。
而如今,民居变美宿,荒地变景观,他们有了新的选择——家门口就业。
在嵊泗县基湖村的家外家·几静民宿,我们可以看到,这栋省级金宿共两层,除客房外,还设有咖啡厅和小泳池。庭院里,一方凉亭坐落树下,文艺且精致。民宿老板郭一萍是土生土长的基湖村人,2011年她回乡,通过租赁形式,将废弃的农房进行改建利用,做起了以游客为主的高端民宿,获得了很好的市场效果,也给很多本地人提供了参考示范。
再将目光转移到花鸟乡花鸟村的伍码民宿,这里的透明栈道和无边泳池颇为别致。“之前这片就是一块荒地。”经营者徐文豪介绍,前几年他向村里租下这块地进行改造,提升了民宿的品质。据了解,目前花鸟村对外租赁闲置土地近800平方米,村集体收入因此每年增加3万元至5万元。
碧海蓝天空气清,嵊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吸引游客们纷至沓来,民宿产业也随之兴起。为此,嵊泗出台了《关于促进民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扶持发展民宿综合体的实施意见》,着力构建由精品民宿、民宿综合体、民宿聚落形成的新三元架构。目前,全县民宿总量达1007家,床位数达19148张,占全县接待量的80.3%。嵊泗民宿共获评省级白金宿2家,金宿3家、银宿20家、市级最美民宿43家,市级精品民宿550家。
此外,嵊泗还积极拓宽“民宿+”想象空间,从品质发展迈向产业集群,启动“民宿+”产业链打造,培育民宿+休闲渔业、民宿+海鲜养生、民宿+渔村电商、民宿+文创等新业态;鼓励发展民宿综合体,积极探索民宿综合体审批办法等政策创新,破解综合体建设瓶颈;通过民宿村景区化建设和优化民宿公共服务体系,将民宿发展与特色村融合起来,已创成省级民宿集聚村6个,市级民宿特色村7个。
新的业态也生根发芽。在嵊泗石柱村渔家乐码头,靠泊着5艘玻璃钢休闲渔船,这是嵊泗为提高渔家乐品质,以政府补贴的形式鼓励渔民采用新型材质建造的首批休闲渔船,自投入营运以来供不应求。据介绍,目前石柱村共有各式休闲渔船25艘,吸收了40余名经验丰富的船老大开船。
嵊泗还创新推出全省海岛公园首个跳岛游产品,并荣获2020年长三角文旅融合推广优秀案例。此外,环泗礁岛骑行线路也获评2020年浙江省运动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国际划骑跑三项公开赛、长三角万人徒步大会等12场文旅体活动,吸引长三角年轻消费群体纷至沓来。在旅游业态不断创新发展中,嵊泗让游客们留得住、玩得好,更让老百姓赚得盆满钵满!
宜居,宜游,宜业。嵊泗以村庄景区为节点、慢行景观线为轴线,稳步实施沿线环境、村落景观和生态环境的无缝链接,通过多元业态融合、运营体制创新、人文环境培育和评价体系管控等举措,推进“产村人”融合、“居业游”共进。
嵊泗美丽海岛全域旅游的建设成果已然串珠成链。
(本版图片由嵊泗县文广旅体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