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清洁能源产业链集聚效应渐显
引来好项目 为民添福祉
甘凌峰 陈薇拉
远景苍南零碳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50亿元;浙南放射医学与核技术应用研究院,打造全国民用核技术科研高地;华能矾山压缩空气储能项目,总投资12亿元……今年以来,一批高精尖新能源产业大项目纷纷在苍南签约落地。
苍南着力打造全国清洁能源发展示范地,在核电、海上风电、光伏、水电、潮汐能、抽水蓄能、空气储能等领域均有布局。日益完善的清洁能源产业链产生集聚效应,大项目纷至,加速构建清洁能源产业生态圈。
清洁能源大项目
纷纷落地
“今年就可以并网发电了。”日前,中核汇能华东分公司经营开发部经理方为仁来到苍南县藻溪镇。在1300多亩山地上,光伏工程正在施工。
总投资近3亿元的藻溪光伏项目只能算小项目。今年4月28日,苍南绿能小镇城市客厅结顶,为绿能小镇建设开了个好局。作为苍南打造全国清洁能源发展示范地的主阵地,绿能小镇总投资约1600亿元,包括三澳核电主厂区和产城融合发展区,是一座以核能产业为主导、产城融合的特色小镇。在苍南今年推出的“十大攻坚看落实”行动中,“三澳核电、绿能小镇”建设被作为头号攻坚项目。
在绿能小镇如火如荼建设的同时,不远处的海面上也一派热火朝天景象。6月6日,随着打桩船“雄程3号”第1223次落锤,134米长的钢管桩稳稳扎根海底,创国内打入桩长度之最。由中交三航局承建的华能苍南4号海上风电工程总投资87.2亿元,预计年发电量12亿度。按照每户家庭年用电量2500度计算,可供48万家庭使用一年,并且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5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0万吨。而总投资71.4亿元的华润电力苍南1号海上风电工程也已进入前期施工阶段。
如果说核电、海上风电等项目是苍南新能源产业的生力军,那么抽水蓄能、空气储能项目则起了稳定器的作用。华能矾山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利用矾山镇废旧矿硐,采用中科院研发的100MW级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进行电能储存及释放,调节电力负荷。
关联产业
助力制造业“逆袭”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在苍南,清洁能源项目既是凤凰,也是梧桐。筑好清洁能源的巢,引来关联产业的“凤”,将是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的苍南弯道超车,实现制造业“逆袭”的绝佳契机。
高端制造业不断在绿能小镇落地孵化。5月19日上午,苍南县人民政府与远景能源有限公司、华能(浙江)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三方共同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将在绿能小镇投资建设远景苍南零碳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50亿元。该项目将打造成为集科技研发、生产制造、运维服务、工程服务、物流储运、人才培养等功能于一体的零碳产业链标杆,助力苍南构建新工业体系。
当地企业也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苍南仪表集团与北京广利核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在流量仪表、监控设备、系统平台等领域达成全方位研发合作。其中,签约的数字化仪控仪表项目将拓展双方在数字化领域的合作空间,助推数字化仪控产业链的深度国产化。
绿能小镇还将致力于打造国家级实验室研发中心。3月31日,由苍南县人民政府、温州医科大学、中广核苍南核电有限公司三方共建的浙南放射医学与核技术应用研究院成功签约。研究院将开展核辐射医学应急关键技术、辐射健康评价、辐射医学应急等方面的研究,提升我省在核电安全相关领域的研究实力。目前,研究院的科研和办公用房已完成使用权移交,并开始装修招标工作。
产业发展
不忘反哺民生
经济发展最终为了反哺民生,让群众从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藻溪光伏项目利用山地的高度差,科学设置,在发电的同时,基本不影响原有的油茶、黄栀子等农作物产量。农户相当于多了一份租金收入,每户年增收数千元。
“以前3楼的水就很小了,现在直供6楼都没问题。”在苍南县马站镇,居民项延芳打开自家的水龙头,听到了久违的“哗哗”流水声。这得益于三澳核电的“融合供水”工程。
苍南县马站片区包含马站镇、沿浦镇、霞关镇,人口近10万,受地形影响淡水资源并不充裕。随着甬台温高速复线开通,马站片区进入了大建设、大发展的快车道,但自来水管道还是上世纪80年代铺设的水泥管,又小又旧。经苍南县政府与三澳核电协商,双方提出了核电供水工程与地方规划相融合的自来水供水方案。目前,融合供水工程已投产使用,据测算,平均日供水能力超过1万立方米,足够满足双方需求。
“暖邻帮扶”是苍南创新探索核电项目与地方融合发展理念的成果之一。马站镇距离苍南县城近50公里,去县城看病很不方便。作为暖邻帮扶项目,马站中心卫生院获得了一台价值300万元的大型人工智能CT机和一台高端无痛肠胃镜仪器,大大改善了该院医疗检测技术和医疗服务能力。得益于先进设备的投入和县域医共体机制,当地居民在家门口获得了更多元、更高端的医疗服务,马站中心卫生院的门诊量年均增长达到15%。
“暖邻帮扶”项目涵盖了医疗、教育、文化、基础设施、生态等领域。在绿能小镇所处的沿浦镇,1200多亩红树林成为海塘边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当地居民林先生连连感叹:“家乡的变化让我们对未来有了更大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