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P,打开丽水山区绿色宝藏
本报记者 郑亚丽 朱承 通讯员 黄舒妍 杨竞超 黄谦
开栏的话:当下,围绕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重大使命,我省将加快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推动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为全国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即日起,本报推出《聚焦山区26县奔富路》栏目,报道山区26县跨越式发展、奔向共同富裕的新举措,敬请关注。
GEP,打开丽水山区绿色宝藏
本报记者 郑亚丽 朱 承 通讯员 黄舒妍 杨竞超 黄 谦
翻开浙江山区26县地图,连绵的绿水青山,是其明显的生态烙印:这是一座生态资源的宝库。
今天,当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溪流也能“卖”上大价钱时,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正成为26县缩小与省内其他区域差距的一个突破口。
细看26县名单,丽水全域9县(市、区)均在名单上,也是山区县占比最多的城市。而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也正是丽水。自2019年遂昌县大田村发布全国首份村级GEP核算报告以来,这里如何用好GEP,探寻新的致富路?
原生态的水变成致富的水
景宁大均乡是全国首个发布GEP核算报告的乡。在报告发布后不久,一条水上项目的产业链在大均乡兴起。据当地估计,今年能带来超过1200万元以上的直接经济效益。
对大均乡来说,以前开农家乐、民宿是可以想象得到的致富来源,但GEP告诉他们,还有另外的致富之路。
在一处溪流畔,我们见到了大均乡党委书记王伟啸。清澈溪流里,是来自世界各地正在训练的救援队员。
大均乡的水质,常年保持在Ⅰ类水。队员们调侃自己在“矿泉水中游泳”,这里也成了他们训练的首选地。
除了矿泉水般的水质,“大均乡的水流形态丰富,有12种急流,是天然的水域救援训练场地。”王伟啸说,发现这一优势后,他们开发了水域救援培训。
随后,警务培训、少儿培训等项目接踵而至。“从原生态的水到致富的水,GEP核算起到了加速转化的作用。”王伟啸说,GEP核算报告的作用正在于此:让人们知道生态环境究竟好在哪儿,进而合理且有序转化成经济价值。
不仅是景宁,对26个山区县来说,这种发展思路具有实际指导意义。青田小舟山乡党委书记季铭告诉记者,如果不是看到GEP核算报告,他实在不敢想,小舟山乡的峡谷、瀑布、云海,放在整个丽水,都颇有竞争力,“乡镇的视野不大,能想到的转化渠道较窄,GEP核算给我们提供了更加宽广的视角。” (下转第六版)
(上接第一版)
小舟山乡已经和杭州一家公司达成合作,在当地开发精品民宿酒店,并因地制宜开发探险类项目、梯田观光。相应的,该公司向小舟山乡生态强村公司支付300万元,购买项目所在区域的生态产品,形成正向循环。
找到有发展潜力的生态要素
绿水青山有价可依。去年10月,浙江发布了全国首个省级GEP核算标准。对丽水来说,要做的,是如何运用GEP进一步蹚出一条发展的路子。
“大家对好生态只有感性认识,究竟哪些生态要素能成为发展要素,心里并没底。”季铭说,GEP核算报告,或许能让26县因地制宜,找到最适宜发展的产业。
去年,缙云县大洋镇800亩山地的水土空气“卖”了百万元,轰动全县。国家电投集团投资1.7亿元,在大洋镇大平山建设光伏发电“农光互补”项目。双方签订的协议中,首次出现了“企业购买生态产品”条款——企业支付279.28万元,购买项目所在区域的调节服务类GEP,用于奖农民、优环境、美生态。
什么是调节服务类GEP?这包括了当地的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空气净化、固碳释氧等。国家电投将项目落户大洋镇并愿意购买生态产品的最大考量是:空气质量优异,酸雨少,光伏发电板的电池衰减率比雾霾重、酸雨多的地区更低,电池使用寿命将延长近5年;光照辐射强度大,光伏电池发电效率高,预计项目年发电量增长超10%。
截至2020年底,丽水所有乡镇均组建了生态强村公司,负责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自然资源管理与开发等,成为公共生态产品的供给主体和市场化交易主体。金融市场闻风而动,“两山贷”“GEP贷”应运而生。
在青田县瓯江支流——祯埠源的河道边,祯埠镇党委书记叶军勇告诉记者,顺流而下,是他们开发的“溪游记”旅游项目。该项目通过瓯江绿道、水上运动等把流域丰富的生态资源串点成线,目前已经开发了竹筏漂流、人工沙滩、垂钓等体验内容,项目建成后有望成为拉动全镇经济的重要引擎。
尽管祯埠镇成立了生态强村公司,主攻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可是由于公司没有实体抵押物,想要贷款并不容易。去年10月,依托祯埠镇GEP中的调节服务类和文化服务类两类生态产品的使用经营权作为质押担保,他们拿到了500万元的“GEP贷”,解决了生态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同时也激活了生态产品的金融属性。
利用GEP获取金融支持,对26个山区县来说,不失为一种借鉴。 “GEP可以成为26县实现共同富裕的导航仪。”丽水市发改委生态经济处处长蔡秦告诉记者,山区26县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生态资源丰富,实现共同富裕,不妨从GEP里找方向。
生态价值量化只是起点
GEP还能为当地带来什么?空间有多大?
“无限可能。”常年奔波在丽水的乡村,中国(丽水)两山学院教授陈光炬深谙GEP的魅力。除了为绿水青山定价、为绿色发展定向,GEP还能为生态补偿定调和为生态产业定位。他解释,核算报告就像人的体检报告,乡村可以根据报告来强优势、补短板,空间可以无限拓展。
今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中,就给出了几种拓展方向:依托洁净水源、清洁空气、适宜气候等自然本底条件,适度发展数字经济、洁净医药、电子元器件等环境敏感型产业,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这样的实践不是没有先例。比如德国肖特、国镜药业等一批环境敏感型企业和产业,已经在龙泉、缙云等地落地。位于遂昌仙侠湖的“天工之城”——未来科创岛,也正在做尝试。山水之间,中电海康、网易、千寻位置等已逐绿而来。
遂昌县两山转化发展中心工作人员叶璐介绍,2019年,“天工之城”的GEP核算为78.63亿元,其中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产品总价值最高,占86.21%。因此,他们现在做的一件事,就是把生态绿谷转化为数字绿谷。
前不久,大均乡发布了一个新数字:4503.39万元!这个数字来自《数字化精品研学基地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报告》,也是全省首份针对具体产业项目落地区域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报告。
“我们把生态产品价值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到合作企业的利润分配,实现集体经济创收。”王伟啸感慨,GEP的量化只是起点,找准方向才是最重要的。这对山区26县来说,也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